从关键词中诠释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变迁

时间:2022-09-29 06:50:03

从关键词中诠释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理念变迁

【摘要】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词经历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又快又好”_“又好又快”。“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转变历程。这些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我党经济发展理念的变迁,是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关键词】十六大;经济发展关键词;经济发展理念

十六大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把脉宏观经济走势,及时提出应对新情况、新矛盾的策略,战胜了各种困难和风险,中国经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回顾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又快又好”、“又好又快”、“好字优先”成为不同时期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词,成为中国人民口中的流行话语。这些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我党经济发展理念的变迁,是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一、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词经历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又快又好”“又好又快”“稳中求进、好字优先”的转变历程

(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世情、国情的变化,1993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的有利时机,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此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中国人民口中的流行话语。这一关键词一直沿用到十六大。仅在十六大报告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一词就出现三次。200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仍然沿用这一词。

(二)“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003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遭遇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地震、洪涝、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在严峻挑战和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立足长远,着眼当前,把经济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2003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式提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了经济发展理念由“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向“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变迁,明确提出协调发展路线。

(三)“又快又好”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此,“坚持以人为本、全碗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的完整表述。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后,“又快又好”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200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后明确提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又好又快”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得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济结构继续改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新进展。对外开放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但在“快”字的背后,诸多平衡也被迅速打破。在国内,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经济大而不强、增长方式粗放等深层次矛盾,还在困扰着中国。环境、污染、能源、农业等薄弱环节成了软肋。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党总结经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深刻认识到“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提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再次升华。

(五)“稳中求进、好字优先”

“又好又快”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实现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稳中求进、好字优先”更加明确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径。

二、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又好又快发展,这些关键词的变化,反映了我觉经济发展理念的变迁,是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升华

(一)无论经济发展的关键词如何变化,经济发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发展,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其中,经济发展是中心、是前提。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生产力的这种发展……之所以是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还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发展,那就只会有贫穷、极端贫困的普遍化;而在极端贫困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开始争取必需品的斗争。全部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死灰复燃”。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经济发展,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积贫积弱的基本国情,深刻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吃饭是第一件大事。”所以“发展生产,保障需要,这是主要的、基本的”。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理念,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一定“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以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指出:“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足中国现实,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新途径。……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也多次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

(二)经济发展关键词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决策之举。标志着我党经济发展理念的逐步成熟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我们的硬道理。加快经济发展,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需要。但如何使经济发展,以什么样的方式实现经济发展,却大有讲究。

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主要的经济特征就是经济落后,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如何在这个积贫积弱的国度里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面貌?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思索的问题。

1958年。根据的创意而提出的“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反映了当时我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同时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

的普遍愿望。但“多快好省”忽略了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尤其总路线指引下的“”和化运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但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仍然是不争的事实。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充分认识到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这些论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可以通过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也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可以使发展速度“更快一些”,为使生产力水平发展得“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加速经济发展。强调速度的时候,也要注意效益。邓小平还指出:要“重视提高经济效益,不要片面追求产值、产量的增长”,使得速度与效益相统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都是这种思想的体现。2004年又将其概括为“又快又好”。

“又快又好”意味着快中求好,偏重强调经济增长速度,在追求速度的同时兼顾质量。因为,在经济总量规模较小、综合国力不强、技术水平不高、人民生活水准较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是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有效方法。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上升。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

然而。“又快又好”由于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环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如果经济发展理念不变,较快的发展速度是无法持续的。因此,“好”字当头,注重发展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抓住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综合国力的必由之路。

总之。十六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关键词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国情、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的决策之举。标志着我党经济发展理念的逐步成熟。

(三)经济发展关键词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重视经济发展、懂得了如何发展经济,其最终目的是要回答“为谁发展”这一问题。

同志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力量。而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所以我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旗帜之上,作为根本宗旨。离开了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目标不但不能实现,而且变得毫无意义。八十多年来,我们党正是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立足中国现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而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这一核心问题。科学发展观明确提出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发展必须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必须为了人民:人民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尺度。发展必须尊重人民。

经济发展关键词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尤其是“又好又快发展”,它紧紧扣住发展这个根本点,突出地强调发展不仅要快更要好的问题,体现了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这就是做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它又涵盖着以人为本的要素,是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的应有之义。因为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要求,就是要又好又快、好中求快、优中求进。既要有发展速度,更要有发展质量;既要求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求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特别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从而做到“好”与“快”的统一。又好又快发展正是对人民群众这种期待的切实回应,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理念日益成熟。经济建设实践自然更加富有成效。在今天的中国,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环境保护备受重视、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各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并惠及百姓……这些真切的感受,使广大人民群众自豪感与日俱增,幸福感与日俱增,主人翁意识与日俱增。

可以说,中国日益成熟的经济发展理念,以及围绕这些理念付诸的实践,让中国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和谐,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福祉,也正在使我们的祖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光明。

上一篇:商业银行资金流管理综合效益评价 下一篇:我国县级财政支出制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