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懒”一点

时间:2022-09-29 05:56:14

【教学片段】

这是小学信息技术第27课,这节课需要在上节课做好的幻灯片中插入超链接的方法,当我让学生打开上节课保存在“我的文档”中的作品时,突然,有好几个同学惊叫道:“老师,我的幻灯片不见了。”

“你们存放的位置对不对啊?再找找看?”我对没找到作品的学生说。

“对啊,就是那里,可是不见了啊!”学生们焦急地说。“我还记得幻灯片的名字叫自我介绍呢!”

眼看这节课,如果没有前几节课的作品,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于是我走到几台丢失文件的机器上,发现大部分同学是因为文件夹不熟悉,导致文件放错位置了,不如这节课改变一下,让学生试着找出自己消失的作品。

于是,我正准备给学生讲解如何用WINDOWS搜索来寻找丢失的文件时,突然班上的电脑高手芮鹏站起来,高兴地说:“老师,我找到文件了!”

我过去一看,真的,芮鹏已经找到了文件。看来这小子还真聪明啊,我转念一想,对了,何不让芮鹏来讲讲自己如何找到文件的,自己还可以偷个懒了。于是,我叫芮鹏演示他找到丢失文件的方法。

接着,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试试查找丢失的文件,很快,大部分同学都找到消失的文件。但是还是有几位学生的文件找不到。于是,我问道:“谁能帮这几位同学找回文件呢?”

芮鹏一下蹦起来说:“老师,我来!”他快速地打开了回收站,但是什么都没发现。他再次运用搜索命令,还是没找到。他只好摸着头,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找不到了。”

“看来,我们班的电脑高手也遇到麻烦了,这个问题真的很难了。芮鹏,你可以和你们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讨论下,看看我们能不能借助网络的帮助啊?其他小组也可以试试,看谁最先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说。

芮鹏一拍脑袋,说:“是哦,我这就试试。”

同学们分组一起讨论着,并在百度里找寻着如何找回丢失文件的方法。最后,以芮鹏为组长的小组最先找到了一款“Final Recovery”软件。接着,丢失文件的同学在芮鹏的帮助下下载并安装了这个软件。很快,这节课在同学们探索新知和我的“偷懒”中愉快地结束了。

【反思】

虽然这节课没有完成预期的目标,完成幻灯片链接的制作。但是,这节课却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这节课无疑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一次意外的课,也让我学会了“偷懒”。在以前的教学中,因为一个班级里人数多,很难在一节课里解决每个学生遇到的困难,每次都忙得团团转,但是这次意外的课,让我学会了偷懒,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班级中个别电脑高手的作用,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教会其他同学,慢慢地我们班的高手也越来越多了,而我的课堂上,小老师也越来越多,我在课上也成功地变成了“懒人”。

其实偷懒并不是一件坏事,但是要懒得恰当。教是为了不教。也许一节课,老师只说几句话,而其他时间都是学生的,因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生。但如何做到恰当呢?首先,要多提问题,把学生带进―个充满吸引力的问题中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发现问题,找寻答案,从而完成知识的建构。记得,有次我上三年级的课,因为感冒,声音发不出来,于是让学生自己认识计算机,刚把学生带进机房,学生就哇哇地惊讶面前的计算机。接着我用准备好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如方盒子的按钮在哪里,鼠标和键盘是干什么的,小电视是干什么的等。当孩子们发现打开电脑的开关后,从他们惊讶的表隋中,充满了成就感。学生就是这样带着一个―个问题,发现了许多新知识,认识了键盘、鼠标、显示器等。看来老师怎么合理地引导学生是关键,怎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关键。在我们课堂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外,但是,说不定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学生,善于引导学生,一定能让学生在欢乐和游戏中完成知识的建构。

其次,老师应该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做。现在在我的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自己掌握着,他们或者一起讨论,或者一起研究,一个个成了课堂的小主人,不懂的问题马上举手询问老师,学会上网找寻答案。这样,我惊奇地发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竟然也会独立地去思考问题,而不再依赖于他人的帮助了。

上一篇:把写作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下一篇:阅读话题为语文教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