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时间:2022-09-29 05:05:45

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摘要:针对高校在农业信息化建设方面具备的信息资源、人才资源、科技等优势,本文提出了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重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增强学生从事农业的服务意识,提供高校服务农业、为从事农业人员提供技术支持等对策。通过相互合作,借助科学和教育力量,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学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高校;服务现代农业;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青年教师专项课题)“地方高校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c/2015/04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G647;F323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22.073

现代农业离不开科技和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探索高校服务现代农业,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解决科技和人才这两个关键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高校除了基本的传统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继承的文化,还有一个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校作为科技、文化、社会和人才的滋生地,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责任。

1 高校具有人才、教育和科技优势

高校应与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包括科技大学科技区域创新体系发展规划、密切接触地方特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符合技术发展的特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技术推广和科学普及活动,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并成为当地的一个教育培训中心、科技推广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文化和体育中心,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为教育高质量、区域创新体系的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聘请在当地从事农业经验丰富的大学生、政府有关部门的技术人员、高校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定期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作为非学历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内容,设置一些专业服务在农业、林业和当地经济,地方高校培养新农民的地位。

高校促进产业融合和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记者系统,共同构建农村版的空间,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模式推广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大学和政治产学研合作模式,系统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创建一个新的创新方式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服务意识

高校具有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优势和责任。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教育和农业部门的共同任务。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高校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人才模式的培养,改变教育理念,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改变原来的简单训练思想,知识和技术人才逐渐转向开发个性化的创意人才的概念,坚持“基于生活”,专注于改变教师在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老师”,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从被动的学习成为积极的行动者,发挥学生主动精神。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中要始终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教育的思想贯穿其中,创造有利于激发学生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增强大学生服务农业的意识,激励他们面向基层就业。要加强理论学习,在学校上下形成农业开发强大的服务氛围。加强学校老师和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生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热爱农村基层和家庭教育,学生可以深入对农村的了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提高大学生的服务意识。

3 转变培养模式,创新教育内涵

现代农业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农业科技人才,这将导致大学不断通过改革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应用人才。学校在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上必须改变教学的普遍现象和实际脱节,主题应该紧紧围绕现代农业。高校应发挥自己的特点,通过培训,提高农民技能和农民的质量,使大学的办学模式,具有更丰富的内涵。高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送科技下乡和农民培训,定期服务,促进科学技术和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解决农民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依靠学校、当地农民、相关企业参与现代农民的培训基地,政府政策引导,不断对学生加强教育。高校应该组织学生到农村去,改变培养模式,让他们在社会中放手实践。

4 加强农校合作基地建设

高校应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与农村基地建设合作中,向农民演示、宣传科技成果,给他们定期培训,让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为农业科技的发展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有效地利用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及时与当地农业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根据农业发展区域优势建立相应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农业的优良品种,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发展等。

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直接构建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农业业务基地,使其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农业生产基地,同时也可以成为在高校教学实践基地,使农业科技一行人员“专家”,教给学生熟悉和了解最新的和最合适的农业知识和技术,用他们的亲身的经验来感染和带领他们投身到农业发展中来。

在基地的建设中可以发现真实的农业生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指导、推动科研工作者研究和教学在高校,这是使大学的科研、教学和农业、农村和农民,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生产和现代科技可以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继续科研促进教学改革,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现代从业者的整体进步,从而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推广模式。双方的合作,共同探索和建立各种机制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

5以现代农业技术和信息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信息服务

高校图书馆一直以来都是以馆藏文献资源为中心,以借阅服务和师生的需求为工作目标,围绕学校的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很少对外实行借阅和咨询服务。随着社会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高校提供更多服务的呼声也在不断的增强,高校图书馆应该把馆藏文献资源与众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市场、应用等信息整合起来,在做好高校自身教科研信息服务的同时,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拓展新的市场、形成借阅服务、咨询服务和面向社会的信息服务,从而满足现代农业建设所需的信息中介服务。高校应该根据学校的学术和专业优势,了解现代农业生产的特点、生产规模以及行业的基本要求,不断改变和完善现有的信息服务模式和内容,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用的信息服务,以满足现代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求。

6加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毕业政策有导向性

就业问题无疑是目前大学生最为关心的话题,学校必须要坚持把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进行合理定位、构建学生良好职业发展规划作为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转变盲目追求到大城市、到公有制单位、到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教育毕业生树立合理定位、面向基层、到农村、到欠发达地区就业的观念;引导毕业生转变贪图安逸的就业观,教育毕业生树立艰苦奋斗、勇于创业的观念;树立就业多样性和在农村创业的典型,指引学生融入现代农村生活。

加强来自农村学生的情感教育,让他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好的认知,增进他们回农村就业或创业的热情。在政策上给予回乡就业的高校学生照顾,在创业的过程中给予技术和资金支持等,让他们在现代农村呆的时间更长久。从而引领更多的学生投身于农村的生产和经营中。

参考文献

[1]单佳平.高校服务区域经济推进校地合作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7,(12).

[2]李锐,等.农业高等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3]汤国辉.关于高校构建服务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10).

[4]曹金良.中国农业大学培训新农民服务新农村.北京考试报,2009,(05).

作者简介:许金慧,硕士,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上一篇:心中有美春暖花开 下一篇:基于VB.net的农业气象灾害查询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