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2-09-29 04:19:22

注重科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和社会性强是小学科学的学科特性。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探究课很多,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及教学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操作,获得感性的认识,再引导学生对所见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的思维活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所获概念和规律,解决学习、生活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教师还能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中,教者应重点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源动力,是学生主动投入学习过程的催化剂,而创设实验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小学科学课的科学性、实践性和通俗性,为我们进行教学情境设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科学教学实践中,教者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全方位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我们在教学“光的强弱与温度”的时候,教者首先让学生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在纸上,观察、比较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再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的温度,比较一下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同?然后叫学生把数据列表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状图,这样教者通过创设这一实验情境,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者通过提出问题操作实验探讨比较得出结论师生确认等程序,既激发了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活动的兴趣,又轻松愉悦地获取了应该掌握的科学知识与原理,自然明白了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二、科学引导,自主探索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的过程应当是一种独立探索与主动认识的过程,而小学生探究能力相对较低,知识面有限,教者根据这一特点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知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就能得到培养.如我们在教学科学第七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进行物体振动的演示实验,然后教学做皮筋、鼓、吉它、铜锣等物体发声的实验,引导学生边实验边思考: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点。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声音的产生与什么有关?这样一步一步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归纳与总结,得出声音产生的原理。当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原理后,则可通过研究声音的高低变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发散性思维。如通过设问“我们研究声音的产生有什么用?”引导学生去思考,再提出课中探讨的主要问题,“我们利用物体产生高低不同的声音,可以做什么?”让学生明白了上述问题后再鼓励学生课后去自制各种乐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各种各样的制造乐器的材料与物质。这样便充分发挥了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地实现了教学的目标。

三、自行操作,细心观察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凭演示实验来让学生获取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让学生自己动手,亲手操作实验。只有让学生根据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操作与研究,自己找路走,经历多次的失败、成功的经验总结,才能形成一种能力,形成鲜明的成就感、自豪感。如科学第九册《神奇的电磁铁》实验教学中,学生会发现:同样的钉子绕着同样的线圈,为什么有的钉子帽是南极,有的钉子帽是北极呢?教学中教者不必急于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告诉学生,我们要让学生自己去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去反复实验,最后学生会发现电磁铁的磁极不同是因为线圈两端连接电池的正负极不同或线圈的绕向不同,当学生在实验中亲自得出了这一结论时,就会产生一种无以名状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以至使他们在今后的实验中会更有勇气去做,更有耐心去试,更有信心去比较、分析或探究思考。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创新勇气、创新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信心就会一步步发展起来。

四、尊重实验结果,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自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会充分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因素干扰,以保证实验最大限度的成功,如万一失败,教师切不可碍于面子,言过饰非,糊弄学生,草率收场,而应沉着冷静,充分利用机会向学生示范实验失败应当怎么办,要善于把实验失败转变为一种教学契机,教者首先须尊重实验事实,和学生一道实事求是地分析失败的各种客观原因,并坦诚告知学生自己造成失误的主观因素,有一个教师在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做一个“喷泉”实验,把一个带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到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冷水便会立即从玻璃管口喷出来,结果烧瓶内的水纹丝不动,而课前的准备实验烧瓶里的冷水喷出的水柱有几十厘米高,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教师面对失败,并没有慌乱,而是坦诚地和学生一道分析失败的原因,于是发现那个实验用的胶塞有一个小孔,由于瓶口没有密封而漏气,就无法将冷水压上玻璃管,教者如实向学生说明这是由于自己的粗心造成的后果,教育学生要吸取教训,并当场换了瓶塞重新演示该实验,喷出的水比课前的还高,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让学生懂得了科学实验必须实事求是,严谨细致,来不得半点粗心大意的道理。

教师演示实验是如此,学生实验更是如此,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会出现分歧现象,有的老师会责怪学生没做好实验,把原因归就于学生不认真,这种违背赏识教育原则的批评指责,只会扼杀学生发现、探索的主观能动性,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与学习兴趣,教者应通过事实去化解矛盾,用鼓励和赏识的目光引导学生去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究素养。

上一篇:为职校生职场通行提供教育支持 下一篇:哪种合作战略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