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增效减负

时间:2022-09-29 04:09:53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增效减负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基础科目,学生通过小学语文课程,能够掌握基础的汉字、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能够进行自主地阅读等。本文主要从分析增效与减负二者联系出发,进而对如何实施增效减负,从备课质量的提升以及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关注和联系等角度,论述了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增效减负的有关观点与建议,以期望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增效减负 教学 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46-01

小学的语文课程教学任务相对也比较重,很多小学语文课程都要通过一系列的重复性的训练,来强化学生对于基础语文知识的记忆,因此,对于小学语文的教与学之间的增效和减负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其实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和减负,都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之中。笔者联系实际,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减负之实施,提出一些观点和思考。

1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与减负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增效,其实就是增加效益。教学课时数量是一定的,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的知识量却是有差异的。除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人能力差异之外,更多还和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者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因此,增加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效益,其实关键还在于老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上的内容编排等方面。

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减负,主要还是注重在生课后的学习负担上,最直接来说,就是小学生所面对的作业量。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小学生们所面对的作业量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如果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更好地掌握住知识,那么课堂后的作业量自然会有所减少,反之,如果课堂的质量不佳,则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更依赖于课后的作业训练,则学生只能面对更多的作业。这样其实也是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增效和减负之间,应该是合二为一,统一于整个小学语文的教与学的过程之中。

2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增效减负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益需要关注到课内与课后两个部分,也要看到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更需要看到效益和减负之间的互相联系。因此,笔者联系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对于如何在小学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增效减负进行实施提出自己的思路以及建议。

2.1 应要注重备课的质量

备课的质量依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益问题的入手之局,此部分的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活动的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师,要注重对课堂质量和内涵的深层次挖掘,要充分注意到课程内部所能够蕴含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以各种形式贯穿起来,这种贯穿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第一是传统的贯穿方式,也就是板书,以结构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第二种则可以是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穿插和结合,这样的穿插结合可能更容易使学生接受,但不利于学生的归纳和总结,也会给学生的系统把握造成一定的压力。所以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应该参照具体情况使用。

第二是对课堂内外知识的学习和巩固任务进行安排。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知识点,一般而言有基础的字音字形,到发展阶段的阅读方式方法,以及各种文章内的知识等。对于基础的字音字形这样的知识点,要摒弃传统的重复性训练模式,僵硬的重复抄写和训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作业负担比较重,应该更多地关注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进行适当重现,让学生更好的在课堂上对这一部分的字音字形类的基础知识进行消化。

对于理解性的发展阶段的知识,则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课后重现能力。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作业的设置应该更加侧重于对学生举一反三能力的开发,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拓展和提高是有积极意义的。当然,适度的重复性训练,对于小学中部及以下阶段的学生而言,应该还是属于他们重点的作业内容,但是在作业量上面要有严格的控制,不能够导致学生的休息不足,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作业预备工作时候,要适当地对所教授的学生程度进行摸底和了解,对每个阶段小学生的书写能力、速度要有了解,不能够以自己的书写能力去揣度学生的实际状况。所以,在联系了实际基础上的备课,就可以更好地保证学生对于各种知识的掌握和渗透了。

2.2 注重根据学生的综合状况来安排教与学任务

教与学虽然是统一在教学之中,但是教和学毕竟是不同的个体,因此,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在把握学生的心理和动态上,仍然还是有一定的偏差,加上很多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状况都是不可以被生硬代入量化指标的,所以这其中有很多需要感知和把握尺度,需要被教师所知悉和拿捏。因此,对于教育和学习两层任务,都应该根据学生这一个学习的主体来进行具体的安排。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综合素质构成复杂,小学生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和世界,其世界观、价值观的演化也相对于成人而言更快,往往一届相差几个年级的小学生,其在相同的年龄阶段中,呈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就已经大为迥异了。所以,教师应该有一种动态把握的心理,对于学生的综合状况和各种心理、行为都不能够以经验揣度,必须联系实际做出创新和判断。

现在的小学生在心理上已经不能够仅仅依靠高压政策去要求他们必须完成作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这些作业的意义在于哪里。特别是小学高部阶段的学生,更渴望有一个公平合理的沟通,双向的交流,而不是填鸭式的命令。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和小学生们做好沟通,让学生明白这些作业任务其实和课堂的教学密切相关,学生的心理压力和抵触心理才不会过分强势。

另一个角度主要是关注学生的能力梯次问题。对于全班的学生而言,虽然有教无类,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能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同的,综合素质的形成过程虽然相似,可能在某些阶段上差异会比较明显。这个时候教师应该把握好全班学生的均等水平,对于中间综合水平以及以上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完成相对比较有发展性质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后进生则应该更加关爱和关注,但是不能够伤及这些孩子的自尊,应该更有耐心避免公开的区分他们,不过在作业任务上应该有所调整,让他们以夯实基础为主。这样,各个能力梯次的学生才能够逐步提高。

3 结语

俗话讲:“强扭的瓜不甜”。揠苗助长是千古笑谈,但是如今应试教育仍然是主流,面对这样的教育指挥棒,对于学生的作业仍然不能够过度放松,但是应该张弛有度,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厘定,避免失之偏颇,进而造成学业知识地基不牢,不利于学生持续接受新知识。

参考文献

[1] 齐晓东,李菲菲.新世纪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35-38.

[2] 崔秀兰.语文基础教育应珍视民族教育传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2):54-57.

[3] 辛涛,卢金明.语文课改应根植于民族的土壤[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4-27.

上一篇:浅议高中文言文的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农村中学生知识价值取向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