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和CIO的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2-09-29 03:02:27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你们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有机会来跟大家谈一谈全球的CEO与CIO们有什么样的挑战与机会。

何以远水救不了近火

作为面对这个问题的老兵,从我1969年加入IBM到如今的40多年里,就一直在思索,CEO与CIO的挑战究竟在哪里。随着时光推移,问题越来越清楚,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是技术不够好呢?还是哪一个公司做得不好呢?是做事的方式不对呢?还是因为所处的国家不同呢?以我40多年的经验来看,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公司,用什么样的做事方式或技术平台,绝大部分CEO、CIO都有同样的感觉,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当我们看到一件事情不断地发生,但跟时间、空间、团队都没有关系的时候,那一定有非常基本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一定要了解这个基本问题到底在哪里。

我打个比方,我们做一个项目就好像找了一个最有名的裁缝帮我们制作一套西装,这应该一点问题都没有,是非常非常容易的。但是,做不好,为什么?

很简单,第一个,我自己并不知道我的身材;第二个,这个裁缝要来量我身体的时候,我太忙了;第三个,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什么样子才叫做合身,到底什么样的西装是我要的。在这样一个情况之下,这个裁缝的能力再强,他用的面料再好,也没有用。

而嫦娥一号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任务非常明确、目标非常明确。但是,我们CEO跟CIO之间,大致上来说,就好像我举的例子,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什么样才算是合身。

我个人认为,做一个项目,成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我们都做得不够好,再怎么努力也总是差强人意,原因就是这么简单。

可是,我们的挑战不止这么简单。

试想一下,全世界每一个大的企业都有几百套、几千套不同的系统和不同的解决方案在同时操作。它们是在不同的技术平台、不同的时间点上,在公司不同的发展阶段开发出来的。无论是旧系统还者是新系统,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孤岛。

我们在IT行业做久了的人,有时候会认为,新的IT系统能够跟旧的连接起来就已经很好了。其实,我们闭着眼睛仔细想想看,IT系统是存在于整个公司,甚至与整个世界相连的互联网上的,各个系统都是互动的。企业不只是IT系统而已,还是每个人、每个组织做事的方式。

一个团队做方案,要把整套流程都了解,所做的新系统才会合适。这就是我们的挑战。

经典案例的启示

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根本的问题跟任何一个人、组织、国家都有关系。下面我想和你们来分享一个案例。

一家日本银行在中国倒闭了,被美国的一个基金买下来,当时他们打算建一个新的大厦,做零售的银行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其实做什么银行业务不重要,主要是旧的业务做不下去了,因为大环境和公司的团队不够好。

他们的想法是,把旧的业务尽量运作好,并发展新的业务,这就好比在旧城市中,用最少的金钱,在最快的时间里,把新城市打造出来。但是,当时如果请美国最有名的公司来做,重整系统起码要5年,得花几亿美元。

而公司没有这些钱,也没有这个时间,于是他们找到我的一个叫做Yashiro的朋友,说我们只有2000万美元,2~3年的时间,你做得到吗?Yashiro说我做得到。现在这件事在日本已成为著名的成功案例。

后来我的朋友告诉我说,做这件事没有什么难的。在个人电脑平台之上,他把他们的业务,新的也好、旧的也好,非常仔细地自上而下地进行分析。每分析到一个逻辑上非常清晰的模块的时候,就停下来,把这个模块交给他在印度的一个仅有60多人的团队去做。

模块做出来以后放在新的平台上,跟旧的系统一起操作,然后把旧的取代掉。在这样一个简单的理念之下,他只用了几千万美元、两年半时间就达成了目标。

我跟大家分享的这个经验,比我经历过的许多案子都具有突破性和革命性。其实这个也很简单,“任务要自上而下,产品要自下而上”,这几个字就是我对他做事方式的理解。

爆发性创新背后的挑战

让我们看一看过去这几年,还有什么特别的创举呢?

我个人认为,互联网是一个。互联网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但是在过去这5年,它有爆发性的创新,现在大家都叫它Web2.0。YouTube、Facebook等都在两年之内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而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他们整个的生活形态都被彻底改变了,虚拟世界变得比真实的世界还要重要。人们在虚拟世界学习东西,然后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面跟人分享。这是商业模式的彻底改变,这几十年来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一个行业能有类似的爆发性的创新。

这个改变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用户的体验,它是非常有互动性、草根性的,这种从下而上的创意是非常开放的。不过这不是某个创始人能够想像的,这是一群人聚集他们的智慧,不断地改进、不断地磨炼所共同创造出来的。

另外一个,就是嫦娥一号。今天的技术如果能够把月亮都可以分析得清清楚楚,难道还不能够把我们的企业需要分析清楚吗?难道我们不能把我们需要的系统,自上而下地分析得清楚到可以做的模块吗?

绝对可以,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我们自己。

现在每一个产品就好比一块砖头,我们中国可以跳跃,我们不需要自己再发展砖头,我们需要做世界级的开源产品,我们要把这些做成我们的大厦――适合我们国情的大厦。

我们有机会用最新的技术、最新的平台,打造出比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好的大厦,我很有信心。创新的机会就在我们面前,只看我们有没有本事把它拿下来,有没有本事团结在一起把它拿下来。

群硕公司成立才4年,4年多以前我回到美国,那个时候我从日月光公司退下来,我太太劝我说,可以退休了,我今年67岁了,我的朋友大部分都退休了。我后来想想,在家里闲着很是痛苦,于是我看了一下世界的发展,印度已经证明,在软件的世界里美国已经不再是国王了,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超过美国,但是他们已经有了27年的历史,假以时日,印度一定可以成为软件的替代王国。

我个人认为这条路是很长的,任何做过软件的人都知道,软件是需要时间、需要经验、需要智慧的,而且需要大的团队一起来合作。就像嫦娥一号一样,要各个不同的组织机构合作才行。今天,我们大家说,我们中国的软件发展,为什么不但没有赶上别人,而且还有距离越来越远的感觉?同时,我们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已经把别人扔在后面,看都看不见。为什么?所以,我下定决心回到中国来,在中国打造一个世界级的软件团队。

怎么做呢?第一个,我要在美国的公司拿到他们的世界级项目,不是他们在中国市场上需要改一改的东西,也不只是测试而已,要做就要做最高端的。然后,要在美国请一些非常有经验的老师,不需要太多。今天,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已经有1300人在中国、1000人在上海、300多人在北京;我们的客户到去年为止100%都是龙头客户、高层客户;我们做的70%以上的项目都是从头做到尾,而不是给人家做测试,也不是给人家做改装。

中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站在前沿的技术平台上,像嫦娥一号一样,获得很大的发展。(以上发言根据现场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篇:实现中国欧盟信息化共赢 下一篇:信息化主导信息时代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