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挑万选华彬终定LPGA 助力奥运三年成就精品赛事

时间:2022-09-29 02:35:51

千挑万选华彬终定LPGA 助力奥运三年成就精品赛事

经历了欧巡赛、亚巡赛、日巡赛之后,华彬庄园终于选定LPGA巡回赛为新的承办对象,俱乐部总经理郑刚表示华彬希望用三年时间,将北京这唯一一场LPGA赛事打造成为首都的品牌赛事。

华彬曾经举办过多场国际顶级男子职业赛事,包括:“尊尼获加精英赛”和“华彬北京公开赛”。其中前者为欧巡赛、澳巡赛以及亚巡赛三方共同认证赛事,后者第一年为亚巡赛,次年为亚巡赛、日巡赛共同认证比赛。

今年,华彬开扩了视野,将于10月3日至6日在华彬庄园举办总奖金达180万美元的华彬LPGA中国精英赛。这是北京首次举办LPGA巡回赛,也是北京阔别高尔夫职业赛事五年多后迎来的新一场国际顶级高尔夫赛事。

谈到为什么会选择这场世界最顶级职业女子高尔夫赛事时,郑刚说:“在我们决定举办华彬LPGA中国精英赛之前经过一番认真筛选,多年以来,我们举办过多种男子赛事,包括欧巡赛、亚巡赛和中巡赛,这次选择女子赛是一种新的尝试。另外,举办这场赛事也有一个大的背景——奥运会。在奥运会上,中国的女子选手还有机会争一争奖牌。为帮助中国女子高尔夫队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决定引入一场国际顶级大赛,让中国的选手能够有机会与一流国际选手对垒,对她们来说是一种锻炼,对整个高尔夫在奥运会的发展也是一种帮助。”

郑刚同时相信华彬最终选择LPGA巡回赛也是一种必然,这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以及整个华彬的经历说起。差不多在1994年、1995年的时候,郑刚第一次挥杆,算是走入了高尔夫的世界。

当1998年、1999年,严彬董事长决定将昌平五个砂石厂和一个垃圾堆改造成为一座高端的高尔夫球场时,郑刚算是正式走入了这个行当。他回忆华彬草创之初时说:“当时北京打球的人也是鱼龙混杂,各色人物都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最终决定修建一所纯邀请会员制的球场,为各界精英和高尔夫运动爱好者打造一个紧邻城市又僻静的打球环境。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算正式走入了这个行当。”

郑刚见证了华彬庄园的修建过程,俱乐部成立之后,他开始任职运作部经理。他形容说当时严彬董事长以及整个华彬相当有胆略,在俱乐部正式开业两年便承接了中国当时最大一场高尔夫比赛:尊尼获加精英赛。“承接这样的比赛,对于我们的球场、我们的团队,以及对于我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郑刚回忆说。

为了举办好这场当时中国最顶尖的赛事,郑刚和他的团队到外国去观摩了其它大型比赛,而最终这场赛事在各方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在接下来的几年,为了巩固、积累举办这种大型赛事的经验,郑刚和他的团队陆陆续续举办了一系列国际性的比赛以及大型活动。

2006年,华彬萌生出要打造自己品牌赛事的想法。这一次华彬人又创造了奇迹,他们于2007年通过引进亚巡赛推出了华彬北京公开赛。次年,为进一步提升赛事品质,华彬又邀请日巡赛加盟,最终促成了日巡赛第一次进入中国。

不过有些遗憾,那场比赛只举办了两年便停办了。“我们当时的想法是打造一个北京的永久性品牌赛事。”郑刚说,“然而因为各种原因,其中包括国际性的高尔夫大气候,经济危机导致赞助商很难寻找,以及无法获得一个好的比赛日程,最终那场比赛停办了。但是我们很不甘心,仍然希望举办一场自有品牌的国际性大赛。”

无疑,2010年高尔夫宣布进入奥运会,让郑刚以及整个华彬人看到了一个新的契机。华人高尔夫运动员如冯姗姗、曾雅妮等近几年捷报频传,根据郑刚及其团队理性的分析,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华人高尔夫运动员非常有可能取得突破,并获得一定成绩。怀着这份信心,他们决心将目光转向女子高尔夫球赛。“我们认为在短期之内,中国的女子选手可以参加上奥运会,并且有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如果中国女子选手果真能在2016年巴西奥运会上取得不错的成绩,将有可能把中国高尔夫的事业向前推进十年。”郑刚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希望把握住LPGA赛事这样一个契机,努力提升中国女子球员成绩的原因,因为一场属于中国的高尔夫女子职业比赛必定会为中国女球员们提供一个提高收入的平台,助她们在奥运会上取得好的表现。”

郑刚对华彬LPGA中国精英赛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赛事的第一年,我们不期待它取得多么大的轰动。我们希望通过三年时间,将它打造成为一场国际性的品牌赛事,而且固定在北京举行。让北京这个奥运城市汇聚更多类赛事,也让北京甚至北方的高尔夫运动爱好者每年都能到华彬来看一场举世瞩目的比赛。”

当你回首华彬庄园从五个砂石厂和一个垃圾堆转变成今天这样一个汇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中国高端精英赛俱乐部时,你一定会相信郑刚所描述的那幅场景在不久之后便能实现。

关于华彬高尔夫俱乐部

中国首家纯受邀会员制高尔夫俱乐部。俱乐部拥有世界级球场设计、私密的会所空间和国际水准的高尔夫管理团队,致力于为华彬会员提供高品质定制式服务。目前俱乐部会员中约有47%为世界五百强企业,43%为中国百强企业,主要包括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董事长、CEO、总经理等各界名流精英。华彬高尔夫俱乐部已正式受邀成为尼克劳斯全球高尔夫俱乐部联盟成员,华彬高尔夫俱乐部的部分会员可以在全球25家尼克劳斯签名球场激情挥杆,尽享大师杰作。

华彬为何选择主办赛事,这个赛事对华彬的意义在哪里?

郑刚:华彬多年来一直在筛选赛事。中巡赛、亚巡赛、欧巡赛等等,但是还没办过女子的比赛,这次女子的比赛是一个尝试。背景是现在高尔夫进入奥运会,中国的女子高尔夫选手还是有机会再奥运会上争一争。我们也希望借此提升中国女子高尔夫的水平。引入一些国际赛事,让中国的选手能够有机会与国际的选手对垒,对她们来说是种锻炼,对整个高尔夫在奥运会的发展是一个帮助,这是我们选择LPGA的原因之一。

帮助中国选手打造社会平台,社会责任更重一些。这与商业比赛以盈利为目的不一样。在中国做高尔夫比赛是不盈利的。华彬这么多年对高尔夫一直是投入,我们也没奢望在赛事上得到什么样的回报。华彬集团不仅仅是做球场的,如果我是仅仅做球场,我就一定要考虑盈利,要想怎样来维持。华彬涉及到很多社会行业,这也是我们回报社会的一个举措。这是华彬集团从董事长到从业人员一直对高尔夫保持热爱的展现。

你提到华彬将很多国际顶级赛事引进中国,这次LPGA也是世界顶级的女子高球赛事。这样高端的顶级赛事,是怎样与华彬集团的理念融合的?

郑刚:我们是华彬集团中“绿色低碳”的一个版块。一直在做绿色休闲、健康低碳的产业,包含了高尔夫、医疗卫生保健,以及环境治理的业务。这一直是我们这个板块发展的目标。高尔夫赛事我们是从做球场开始的,一直在不断的推动高尔夫的发展。LPGA这样的赛事,跟我们品牌在国际上的定位是相符合的。

国内的业余小型赛事太多了,但对于高尔夫的发展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意义。只有这种国际的赛事、系统的赛事才能推动整个高尔夫甚至整个行业在国内有序的发展。一定要引进一套赛事体系。其实国内的中高协等赛事组织机构通过这些年赛事的引进,学到了很多经验。所以大家可以看得到,国内主办的赛事水平越来越高,观众数也越来越多,这都离不开这么多年的投入。通过这些比赛一点一点地让大家认识到、接触到、感受到(高尔夫)。

这个赛事对华彬品牌的诠释是宣传企业理念?

郑刚:都知道赛事不赢利,赛事是以企业宣传为目的。其实对于一个球场来说,是没有必要花这么大的精力去做这样一个赛事的。在其他企业想要办比赛的时候,我只要提供场地就可以了,照样能够出名。但是华彬没选择那样的方式。社会责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是想做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别人可能只想做一个球场而去做一个球场,我们打造的球场是配合整个集团所有产业的发展。推崇一些健康的理念在里面,低碳、环保的理念在里面。这种理念的体现不仅仅是在球场体现的。当然,高尔夫是其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华彬在青少年高尔夫方面也一直在投入,与职业运动员也有合作,可以介绍一下这个情况吗?

郑刚:华彬这么多年一直想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推动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都知道高尔夫在中国的发展并不顺利。这么多年走过来,虽然说也有很多好的球场出现,但是跟国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球场上的硬件投入随时都可以跟上,你花10块,我花20,他花30……做的东西甚至比国外都好。现在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发现中国高尔夫很多硬件设施都非常好,甚至比他们的都好。但实际上高尔夫的水平却一直停滞不前。这么多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突破。所以我们一直在人员培养方面投入得更多。推动某一项东西,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投入,我们最早硬件定位很高,这样我们做完以后搁10年也不会过时,不会落后。但是华彬还是有远见的,董事长在投资上也是有远见的。我们在人的培养、青少年的培养,也是为中国高尔夫的健康发展打基础。只有让更多人了解高尔夫,从小接触高尔夫,他才能正确认识高尔夫。他才能在他认识的层面把高尔夫看作为一个非常自然、健康、正常的运动。而不是像现在很多人是戴着有色眼镜看高尔夫。

你从事高尔夫行业很多年,能讲讲你和高尔夫的故事吗?

郑刚:我接触高尔夫比较早,94-95年第一次打球。当时看身边有人在打,我觉得这运动挺好,就自己买了两根杆,天天拿着去练习场。最初也没想着去找教练,只是每天自己打。打了两、三个月,水平是有时候能打到球,有时候打不到球,不稳定。我旁边有人在教球,我就去听,听到一句话,“死不抬头,绝不用力”,听过之后我就杆杆能打到球了。但是那段时间忙,慢慢打得少了。一直没找教练教,有时间就找会的帮我提拔一下,自己也会慢慢琢磨。董事长对高尔夫很喜欢,公司在98-99年发现这样一个机会。昌平有这么大一块黄沙沙滩地,觉得可以做个高端球场。当时北京的球场不多,打球的也鱼龙混杂,就想能否把这些希望有私密圈子的,有追求的人聚在一起,建起一个纯会员的球场。那时候才算真正入行。从最刚开始的时候,工程接触的不多。球场刚开业我做运作,半学半管,在管理中慢慢摸索。那时候国内高尔夫管理的人才也不多,很多都是从其他行业转过来的,半路出家的,例如酒店管理转过来。慢慢摸索了这么多年。我们也是比较胆大的,球场正式开业两年,我们就办了当时国内最大的高尔夫比赛,是当时奖金最高的一次,220多万美金。对整个球场、整个团队、我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当时为了这次大赛,也专门出去到国外看了几场球赛,临时抱佛脚,学了一些东西回来。还好比赛基本上算是蛮顺利的。感受最深的是当时看比赛的人的素质,那些观众跟现在观众整体比起来对高尔夫的认识不多。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是懂球,想看球的,百分之30-40是看热闹的。很多人都不太理解高尔夫是什么,发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拍照喧哗吵闹等,时有发生。为了积累经验,也是慢慢摸索,我们连续几年都在做这类赛事。一直到2007年,想到打造自己的赛事,与协会商讨,想做常年的赛事,因此但是由于高尔夫进入低谷期,赞助商难找,同时也没有好的时间段来办比赛。办了两年停了。虽然停了,但是我们很不甘心,没有找到一条能让高尔夫健康发展的路,没有找到一条适合现阶段的路。当时我们急于求成,想要把最好的,奖金高的,影响力大的引进来。而现在我们挑选赛事会更理智一些,去看它是否真正能带给中国高尔夫发展什么样的意义。中国高尔夫发展是要分成几个阶段去走,而不是一下子就想它发展到如何高程度。08年高尔夫入奥,当时很多人很激动,觉得高尔夫这回一下子行了。当时我并没有特别兴奋,它入奥了得到正名,得到认可了,但是我觉得在中国,它不可能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需要一个过程,还是要找一条分阶段的路线,推进高尔夫的发展过程。在那个时,中国女子高尔夫有能力参加第一届高球入奥的奥运会,那我们就抓紧时间推动这个。如果中国女子高尔夫在奥运会上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的话,那我觉得至少能把中国高尔夫运动向前推动十-二十年。这是我们抓住LPGA契机的原因,通过LPGA,把中国女子高尔夫往前推一步。办这样一场比赛是有深意的,不单是简单的一场比赛。

对于LPGA中国精英赛,比赛结果、赛事影响力上你有什么期待?

郑刚:第一年,没有强制希望它有什么特别大的轰动,这是一个起步,是个开始,万事开头难。从我们停办首度公开赛之后,北京好几年没有大赛了。希望这次比赛,能把高尔夫赛事重新开始,重新预热,提升高尔夫的关注度。希望通过短期的三年时间,能够把一个固定品牌的,符合北京国际大都市的品牌赛事定位在北京,并促使今后能有更多好的国际赛事加入进来。

你认为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是怎样的?

郑刚:体育产业只是华彬集团产业板块的一部分,我们希望通过体育带出健康理念。我们现在是在打造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随着我们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包括各项工作的发展,从最初的一个高尔夫俱乐部的概念,发展成一个拥有全球资源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一个健康、时尚、自然的生活理念。很多人接触到高尔夫,发现高尔夫是一种生活。但对很多成功人士来说,高尔夫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现在是把整个生活方式不断完善,华彬整个产业链包含了我们能接触到得的东西在里边。

上一篇:惠质兰心,绣出韵致岁悦 下一篇:人生舞台上的华丽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