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作用

时间:2022-09-29 02:20:54

论技术因素在设计审美中作用

摘要:技术颠覆了人们传统审美观,又为人们创造出新的设计审美观。技术推动着设计美学的飞速发展,一次次扩展人们对美的认识领域,在人们以为自己已经可以熟练使用技术服务于创造美时,突然发现滥用技术带来的可怕后果,人们醒悟过来,开始探索技术如何真正的正确应用设计,创造出和谐的美。

关键词:技术;设计;设计审美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171-02

当我们回溯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这段历史时会发现,最初,工业技术给艺术审美带来的几乎是毁灭。

在那个机械刚开始展现威力的时代,人们对机器怀着崇拜之心,可以使用机器生产的东西纷纷从机器中诞生,传统的手工制作既费时间又昂贵,虽然机械产物并不是很美观,但足够便宜,数量也多。这种一味追求省时、省工,省钱的机械化生产最终导致了传统手工业的一落千丈,传统艺术所追求的美观也敌不过廉价的威力而被人们抛弃,到处是便宜而粗制滥造的商品,这是一次艺术审美的堕落。

难道人们对美的追求真的被机器毁灭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随着机器产品的日益增多和普及,人们开始对产品的低质量和粗俗不满,昔日手工制作的精美和高质量令人们无比怀念,是选择廉价而无美观可言的机器产物还是相对昂贵却漂亮的手工制作呢?亦或者可以有别的选择?

虽然在18、19世纪一切都还很混乱,没有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合理的适应机器生产的设计方法,但一切都在孕育中,伴随着机器的隆隆声和生产力前进的步伐,一种全新的审美即将新生。

一、毁灭带来新生――技术催生设计审美革新

19世纪下半叶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属于将技术与审美结合的新设计的前奏,其代表人物威廉.莫里斯开创了自己的设计事务所,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思想,“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扩展到整个西方世界,即使这场设计运动是仇视工业技术的,可这些人依旧是新的审美时代的开拓者。

技术第一次在设计审美中发挥它的力量是在1851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尽管当时人们依旧对机器与技术好感不大。首先就是博览会的会馆――水晶宫,这座建筑开创了对新材料的使用,用钢材和玻璃制成了一个圆拱型大厦,尽管被当时的人们嘲笑为一座放大了的温室,但在今天看来,这座大温室很好的突出了材料和结构匹配的特点,形式美感强烈。其次是博览会上的产品,机械新技术的产物搭配着传统风格的外观,如哥特装饰、洛可可装饰等,呈现出的是一片混乱。目睹这一切,有人意识到了这种杂乱无规则的场面,譬如各的弗雷特.谢姆,她参观展览后写了两本书《科学.工艺.美术》和《工艺与工业美术的式样》,书中提出美术必须与技术相结合的观点。

“工艺美术”运动,世界博览会,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新艺术运动”,他们都意识到了技术和设计审美的问题,但他们都没能找到真正让技术在审美中发挥作用的方式,但他们的功劳不可磨灭,他们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启蒙之师。

二、desgin―― 技术推动设计审美的发展

随着科技,生产力水平的飞速发展,设计家们终于开始正视技术,有什么理由要排斥文明发展带来的利惠,技术与设计的美不会排斥,如果应用得当的话。

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标志着现代主义设计的建立。包豪斯的教学方式表明了他们对技术的态度,学校采用双导师制教学法,有担任技术教育的导师和担任艺术形式教育的导师,让学生既能学习基础知识又能得到实践和锻炼。包豪斯集中了20世纪初欧洲各国对于设计的新探索,是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把现代主义运动推倒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随着20世界上半叶工业设计的兴起,各行各业的设计业蓬勃发展起来,技术渐渐成了组成产品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技术让设计审美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新技术带来新的功能美

技术往往与产品的功能美联系紧密。设想原始人类使用的砸东西的石器,石器被打磨成利于砸东西的底部稍平而略带锥形的形状,这既是这种石器本身功能决定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种优美的外形,体现出了功能的美感。

在现代设计中,新技术产生的新型功能美的例子有很多。美国30年代曾流行一时的“流线型风格”,这种风格最初使用在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上,因为交通工具在运行时,要克服空气流动的阻力,在空气动力学的研究下,证明采用流线型是减少空气阻力的一个绝妙办法,因此设计家以此基础设计出了崭新的流线型交通工具。因为要求快速的这种功能产生了与之匹配的流线型,并借助新技术的力量得以实现,在流线型这个造型上技术与功能美结合的无比巧妙,因此这种代表着高速,流畅的造型很快就博得人们的喜爱,于是不光是交通工具,很多其他器具也开始采用流线型设计。

(二)技术形成的形式美

技术对形式美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材料上,技术发展产生出各种类型的新材料,设计家使用这些新材料可以给产品新颖的外观和独特的美感。例如相机,其外壳经过了金属,塑料,再到金属,塑料金属混搭的过程,最初使用金属是因为塑料这种材料还没推广,再次使用金属是因为研发出来的合金材料即轻盈又闪亮美观,如今相机外壳是塑料与金属混搭,使用的都是新型的复合材料,具有时尚感。

其次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复杂和困难的制作手段,从而创造出前所未见的新的形式。悉尼歌剧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解决建造歌剧院那神奇的屋顶的难题,在计算机上计算了2000多个小时耗费了3年的时间。正是有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才造就了这座外形和谐而有韵律,仿佛独创性雕塑的建筑。

三、科技灾难――技术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技术在为设计提供各种增强美观的方法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塑料这种材料,由于坚实,轻便,便宜,一度被广泛使用,普通如包装盒子,高档如一些家具,但塑料存在着不易分解的特点,一旦塑料制品被丢弃,就成了污染源。

还有一些染料包含着毒性,过多用于布料染织,器物染色,尽管可以产生绚烂的颜色,对人体、对自然的危害多不小。

在建筑界,鉴于技术的发达,以前一些不适合建造建筑的区域,在利用先进技术的帮助下,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也许这符合人们对城市规划的审美,但以长远来看却是对自然资源的占用,对大自然、土地的侵占,使得生态遭到破坏。沙尘暴、臭氧空洞这些自然灾害就是人们一意孤行的使用技术创造所谓的美的结果。

技术曾一度差点毁灭了传统的审美,当我们再一次自认为在设计中可以熟练使用技术,做到技术与美统一的时候,殊不知,我们依旧在滥用技术。所幸的是,人们已经意识到这点,我们又一次面临着该如何使用,或者说正确使用技术的问题。真正的美,应该来源于正确的设计与合理的利用技术,现在的审美观该是具有远见性的审美,考虑到未来,考虑到自然,在此基础上把技术于技术审美,才是正确之途。

四、和谐发展――技术与设计审美的未来

(一)减少污染、环保材料

设计家有义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环保的问题,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多利用自然的材质,让使用者感受到与自然的亲近,相信这也是有利于设计审美的

(二)合理的规划

绝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要合理的规划建设,并不因为我们有了先进的设备,就可以砍倒森林,填埋湖泊,我们应该保护这一片大地和天空,设计师应当具备科学的设计方法和着眼未来的设计理念。

五、结语

技术和设计审美,理性与感性,两者在碰撞的过程中相互融合,这是两股神奇的力量,无法正确使用它们,无论是为美而抛弃科学技术,或者是技术因素的滥用,都将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技术与设计的和谐使用,不仅是为了今时今日,也是为了创造美好的未来,期待着更多的新技术给设计美学带来新的腾飞!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安徽美术出版社.

上一篇:简述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的中国传统老庄思... 下一篇:俄罗斯绘画的现实主义特征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