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年级习作教学思考

时间:2022-09-29 01:40:09

中低年级习作教学思考

习在辞典中的意思为“鸟练飞”。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个方面,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和归宿应放在“写”上。说习作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一点也不为过,捍卫习作教学的锦绣河山,擎起习作教学这面大旗,助力学生叩开习作之门,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一、低要求

从学生学完拼音开始,我就让他们写一句话的日记,从10个字到50字,再到100字。时至三年级,大部分孩子每天都能用一两百字,即兴、及时地将自己的烦恼、快乐、新奇的发现以及真实的感受记录下来。记录过程我从不刻意强调篇章结构的完整,语句也不一定要字斟句酌、苦苦推敲,意断时则笔止。这一“低要求”一下子就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他们大都乐意地拿起笔来写了。三年级习作起步,老师在引导学生写“有趣的”“有意义”的习作时,不应该死死盯着这两个要求。只要学生认为值得一写的事均应该属于这个范畴,因此,与其多一些束缚,倒不如大胆地放手,让他们的思维自由驰骋,让他们的习作能够反映他们的真实体验和内心世界,表现童真童趣,表达自己想说的话,表述自己想写的事。学生也不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写,家长、老师不要把日记当成作文来看,不要怕不指导他就无法提高,“需要”是最好的动力。所以平时练笔时教师最好少命题,给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即便是习作指导课,重点也应放在唤醒学生的记忆和积累上。

二、早起步

很多老师都是在三年级时提出“作文”这一概念的,这既吓倒了孩子,也难住了不少家长。其实,每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文。习作教学应该尽量早起步,要和日常活动紧密结合,要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贴近。“像天气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不过“早起步”不是急于求成,教师要与“低要求”相互配合,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关注学生的兴趣,把握训练的度,绝不能拔苗助长。

三、勤练笔

我常常跟学生说:“小步慢跑,贵在坚持。”我还告诉他们,日记不必都靠教师安排布置来写。平时的课堂发言,随文小练笔,同伴、父母之间的交谈都是在练习写作。有时,做个摘抄、读书笔记什么的也不错。总之,每天都要写,把写变成和吃饭、睡觉一样的习惯,一天不做就寝食难安。到了六年级,每个人保准都能积累起一个“素材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写作文时,素材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了,有很多精彩的文章就是诞生于此的。习作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学生兴趣和培养写作习惯上。要做到这点,光靠每学期的八篇作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堂小练笔和课后体验性日记是有效而且有益的补充。

四、多鼓励

泰戈尔曾说:“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击打,而是水的且歌且舞。”于永正老师强调:每个孩子的作文都是100分。我认为老师的批改如果不能起到激励作用的话,则不如不改。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文字,“差错”是找不完的,批改的唯一价值就在于鼓励。每天看学生的日记,是我的常规工作之一。因此,学生每天上交的体验性日记或小习作,都能在我这里得到最大的鼓励。每天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优秀习作,也是我的常规功课之一。我总会不断放大文章中的闪光点,让他们认识到,原来自己的文章这么棒,连老师都这么欣赏啊!有了全班学生雷鸣般的掌声与来自老师的称赞,他们又怎能不乐此不疲呢?

当然,如前文所述,习作和阅读犹如学生学习语文的一对双翼。“劳于阅读,逸于作文”――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应奉若宝典。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不仅要毫不吝啬地交给孩子们叩开习作大门的金钥匙,还应该不遗余力地做孩子们横渡书海的方舟。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实验学校】

上一篇:学生语文兴趣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用“排比”点靓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