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的三个处方

时间:2022-09-29 01:38:59

马潇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六年级学生,她乐观开朗,多才多艺,先后涉足影视表演、绘画、艺术体操等领域,并参与多部电影、电视剧及公益广告的演出拍摄。

马潇然的爸爸马洁是一位医生,谈起自己的育儿心得,他深有感触地说,教育孩子需要对症下药,而不是胡乱开药。

病症:胆小害羞 药方:公交车上“盯”人

马潇然小的时候总是很害羞,每次和爸爸妈妈出门见到生人就往后躲,无论大人怎么说都不行。马洁觉得,如果孩子不能大胆主动和人交往,将来是无法适应社会竞争的,得想办法消除孩子的社交恐惧心理。于是马洁便带着马潇然去坐公交车,并故意找车上最前排的位置坐,让马潇然往后盯着每一个人的眼睛看,直到每一个乘客不自在地把目光移开。

刚开始,马潇然不愿意,好奇地问:“爸爸,看人做什么呀?”马洁耐心地说:“这是在锻炼你的胆量。爸爸小时候和你一样害羞,直到上中学时都很腼腆,不敢发言。有一次要面对全校师生演讲,腿都软了。后来我就想到了这个办法,经过3天的锻炼,效果很好。你试试,也许从此你不再怕见陌生人。”

“真的吗?真好玩!”马潇然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认认真真地去看每一个乘客,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渐渐的,马潇然觉得其实陌生人并不可怕,再也不见人就躲了。第一个难题就这样解决了。

为了锻炼马潇然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应对能力,爸爸经常带她参加朋友的聚会,聚会结束前总是让马潇然为大家说祝酒辞,要求她无论有多少人参加聚会,必须针对每个人的身份、年龄、相互关系等组织合适的祝辞,并为大家表演一段舞蹈。刚开始,马潇然不会说,总是结结巴巴,跳舞也是扭扭捏捏。在爸爸的鼓励下,她越说越好,跳舞自然多了,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令马洁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这些做法竟然在女儿上幼儿园时派上了用场。

马潇然3岁时,马洁夫妇为她选择了一所艺术幼儿园。这所全国知名的幼儿园的入园面试是出奇的严格:第一关,孩子要在无家长陪伴下自我介绍,有了朋友聚会祝辞节目的训练,马潇然轻松过关。第二关,根据老师播放的音乐表演一段舞蹈,女儿也是应对自如。第三关是谁也没想到的,幼儿园老师把60个孩子放在一个大教室里,家长们离得远远的,考察孩子在复杂环境中的独处自立能力。不久就有孩子不适应这种环境开始哭泣,一个传染一个,很多孩子号啕大哭,教室里乱作一团。这时候,马潇然在公交车上锻炼出来的处变不惊的能力得到发挥,她不但没有哭,反而去安慰旁边哭泣的孩子,帮他们擦眼泪。这一切被窗外的老师看在眼里。就这样,马潇然从众多孩子中脱颖而出,成了小百灵艺术团的一员。

病症:记性差 药方:乘车记车牌号

转眼马潇然上小学了,爸爸发现女儿的记忆力比较差。放学回来,问她今天学了什么,或者老师都布置了什么作业,她总是摇摇头,说忘了。背书也是,一篇不长的课文,背上半天,还是磕磕绊绊。

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真让马洁懊恼了一阵子,不过很快,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这个灵感还是来自于公交车。有一次外出,马潇然对爸爸说:“爸爸,刚才过去那辆苏A58899公交车身上有一个奶茶饮料的广告,就是我要买的那一种。”听女儿这么一说,马洁顿时豁然开朗:车子开那么快,女儿竟然能一字不落地背下车牌号,看来提高记忆力有门路了!从此,爸爸就利用天天乘车接送女儿上下学的机会,让马潇然从窗口往外看,不管是店铺招牌还是广告牌,门牌号码还是电话号码,包括银行门头显示器上的滚动字幕,凡是有汉字数字的地方都让马潇然强记。

刚开始,马洁是让女儿看到后马上复述,慢慢地,不断延长间隔时间,从过两站路问,到下车再问,最后到回家做完作业再问。由于这个训练就像一个好玩的游戏,马潇然觉得很有趣,乐此不疲。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马潇然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每天放学回来都能复述当日的课程内容,并且对扫过一眼的内容都能说得八九不离十,几乎是“过目不忘”。

一次,马洁送女儿上英语辅导班,因为上节课缺课,所以离上课还有20分钟时,他们才听辅导班的同学说,老师要求背诵三篇课文及其单词,父女俩赶紧打开书一看,每篇课文可都不短啊!怎么办?看着女儿焦急的神情,马洁鼓励并安慰她说:“别着急,爸爸相信你一定能用20分钟全部背出来!”当上课铃响起时,马潇然果真全都会背了。

最让爸爸马洁骄傲的是,有一次放学时,在学校附近看见一块规章牌,为了测试一下孩子们的记忆力,他让女儿和几个同学一起来背诵,然后,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准。孩子们先看了两遍,然后一个一个地背。比赛结果,别的孩子顶多背出三四条,而马潇然一口气背出了十条,几乎一字不差。

病症:做作业不专心 药方:托乒乓球跑步

很多孩子都有写作业不专心的毛病,马潇然也是如此。二年级的时候,她做作业一小时能离开座位6次,不是吃东西就是上厕所,磨磨蹭蹭,一点作业常搞到晚上九十点钟都写不完。为此,马洁的爱人常气得发火,也骂过打过,但都无济于事。

马洁看在眼里,心里却在找原因。他回想自己小时候经常玩一些拍纸牌、滚铁环、摔泥巴的游戏。每当玩这些游戏的时候,自己总是全神贯注。看来,这些游戏对孩子专注力的培养很有益处。可现在的孩子,已经不玩那些老游戏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电子玩具,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怎么办?

想来想去,马洁突然想到自己单位曾经举行过手托乒乓球比赛,比赛的人不仅要跑得快,而且要特别留心球拍上的乒乓球,不能让它掉下来。嘿,就这个了!于是,他找来乒乓球和拍子。每天让女儿手托乒乓球在家里小跑,如果乒乓球不掉下来,就有奖励!马潇然觉得很好玩,开心地按照要求去做。

由于马洁平时工作比较忙,经常加班,他就让爱人每天督促马潇然练习,并及时将训练效果告诉他。刚开始,爱人打电话说,女儿可以坐20分钟了,后来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最后竟然连坐两个小时不动。女儿的作业再也不磨蹭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后来,女儿自己报了古筝班,面对枯燥的练习曲,常常一练就是两个小时,这让马洁夫妇省心不少。两年后,女儿的古筝演奏顺利通过了十级考试,并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音乐大赛古筝优秀奖。

马洁对女儿的教育故事告诉我们:好父母就是好医生。

上一篇:成长路上,父爱从未缺席 下一篇:学知识先要学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