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12:17:50

略谈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

摘要: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尤其是笔墨和国画,能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诠释着中国文化和彰显文化魅力。就笔墨文化和国画二者看,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国画创作中,能够将诸多笔墨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为国画增添几分神韵。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文化日益交流和碰撞,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提出挑战。所以,要实现我国文化的传承,有必要对文化艺术加以创新。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应用国画创作中,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对此,作者通过本文,主要对中国笔墨文化在国画创作中的具体应用做阐述。

关键词:国画创作 中国笔墨文化元素 应用

国画是我国美术史上的典型代表作,通过国画创作,能够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笔墨文化是绘画者利用简单的线条、墨汁而勾勒成的画作,体现其艺术创作的精神世界。无论是中国国画还是笔墨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同时二者联系密切,缺少笔墨的国画创作,如同缺少灵魂;离开国画而谈笔墨文化,则缺少神韵。由此可见,中国笔墨文化深深的植根于中国国画创作中。作者主要从该视角着手,对笔墨文化元素的具体应用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提高我国国画创作水平,更好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推动国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一、中国笔墨文化概述

笔墨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中国笔墨文化而言,不是单纯的指笔和墨那么简单,更具有文化积淀、思想流传的思想内涵,对后人产生深远的影响。笔墨材料固然简单,但却能够勾勒出一幅幅耐人寻味的美术作品,时而赋予受众以想象的空间、时而使受众流连忘返;时而给予受众以虚拟的真实感,时而给受众以激烈或平和。在笔墨的作用下,点或线的大小、位置、方向、粗细等变化,都能对作品产生较大影响。另外,留白是笔墨文化的重要理念,即空白意识,能够发挥衬托性作用,增强美术作品的感染力,发挥“此时无墨胜有墨”的成效。由此可见,中国笔墨文化具有历史时代意义,如若能够将其文化元素有效应用于当代画作的创作中,则必然将当代绘画艺术推向新的高度。

二、中国画的笔墨语境

中国画创作随着历史发展而变化,不断融入创新元素,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给人类带来一场视觉的盛宴。国画创作发展时间较长,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绘画方式和技巧,也将笔墨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推动国画艺术的快速发展。国画创作中,笔墨是最为主要的表现方式,具有淡雅的色彩,并且能够赋予画中景物以灵性。如,画竹子时,更体现竹子的气节;画梅花时,不仅是对景物的临摹,更是对其傲骨的赞美。中国画创作中,对笔墨的应用,虽然其颜色十分单一,但能够表达深刻的境界,其不浮躁、不喧哗的特点,更能够体现出我国传统思想。当前,世界文化日益碰撞,对国画创作思想、内容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以笔墨为主的表现形式仍然不会改变,在融入多元化东西的基础上,使中国画更具个性化,凸显主观色彩。

三、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笔墨文化基本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1.点的应用

就笔墨文化基本元素而言,“点”是最小的单位,是国画创作表现方式的开始,其大小、浓淡、方向等方面,与国画创作成功的与否有着密切联系,甚至发挥决定性作用。国画创作中,对中国笔墨文化的“点”元素有诸多应用。对于国画创作人员而言,笔墨中的“点”具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作用,不仅能够反映中国笔墨文化的独特特征,而且更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彰显画作的思想内涵、文化底蕴等。

2.线的应用

在中国笔墨文化基本元素中,线是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画创作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线条的粗细程度、长短、色彩浓淡等,对国画创作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国画创作过程中,线条是塑造形象的基本单位,运用线条,能够确定国画的大体结构,对完善构图发挥重要作用。从线条变化形式、变化方式等方面看,线条亦或简单、亦或复杂,实现与水墨的交替,有利于国画创作。纵观我国国画创作,许多画家都能对线条元素加以有效应用,而线条也是中国笔墨文化的重要组成。可见,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有应用。

3.空的应用

在国画创作中,留白是重要表现形式,通过该方式,能够增强国画作品的表达效果,即发挥衬托性作用。但是,画家要通过留空白方式而创作国画时,必须将空白和黑墨的部分加以充分考虑,以设计合理的留白,为受众预留想象空间,使每个受众都能结合自身实践和已有的思想认识,跳进作者营造的意境空间中,塑造画外有画的美妙境界。

4.理的应用

“理”是中国画创作中最为特殊的特征。从中国画创作看,貌似无章法可言,但在其创作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理念,为优秀国画作品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画与文人特质具有相似之处,在创作过程中,无论画家将笔法如何运用,亦或将笔的走势如何随意,都具有其内在的法则和道理,是完成国画创作的关键所在。每个画家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画家遵循的原则有不同,是形成社会众多画派的重要原因。我国画家在中国画创作中,大多能够对中国笔墨文化元素中的“理”有应用,成就了不同的画作。然而,无论是画家的法则发生变化,还是受众的法则发生变化,都蕴含在中国画的“理”中,赋予中国画创作以不同的色彩。

5.境的应用

中国笔墨文化和中国画在创作中,都强调对“境”这个空间的营造,不仅能够将画家的内心世界加以诠释,而且还能使画家和受众在营造的空间里随心所欲。从中国笔墨文化看,只有具备“境”,才可称之为优秀作品;中国画对“境”的重视程度更高,在绘画界流传着“无境不成中国画”的说法。中国画创作中,对中国笔墨文化元素之“境”的应用,使中国画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中国画创作中,画家营造动态景,如齐白石老先生的《虾》、徐悲鸿的《马》等,虽然在静态的画纸上体现,但都具有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散发着灵动的气息。西方国家以油画著称,虽然看似十分逼真,但不具有灵动气息,与中国画相比较,相对较为逊色。由此可见,“境”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可提高作品的品质,同时为画家与受之间的情感交流构建沟通的桥梁,这正是中国画的真正魅力所在。

6.意的应用

“意”和“境”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又具有不同的特性。从时间顺序看,“意”在“境”之前。画家进行国画创作之时,首先需立意,才能动笔,因而“意”的时间更早。画家创作国画之前,其心中必然产生某种情感,这便是画家立意的源泉,并通过用笔,将其定格在画纸上。然而,在立意的作用下,画家使用画笔的方式有不同,时快时慢、时而流畅、时而顿挫。从中国画创作的整体看,立意是重要环节,也是画家创作国画的核心所在,如若缺少立意,则无从谈及创作优秀的国画。中国笔墨文化传承中,相关人员对“意”的营造,同样给予高度重视,将其应用于国画创作中,可以为国画创作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源泉,对国画继承和发展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

(二)用笔和用墨在国画创作中的应用

用笔和用墨是中国笔墨文化的重要体现。在国画创作中,能够对用笔和用墨有应用。首先,从用笔视角看,国画创作对用笔有着较高的要求。例如,握笔时,利用拇指、食指、中指握住毛管,剩下两根手指抵住笔管。与此同时,用笔之人必须灵活握笔,并借助手腕部位进行发力,使笔运用自如。用笔能够勾勒成线,而线是国画形象塑造的重要单位,也是从用笔方法上体现的。可见,在国画创作中,创作人员必须充分考虑用笔的条件,以灵活使用笔进行国画创作。其次,墨是体现笔墨文化的重要元素,从用墨方法看,分为许多种,如破墨、泼墨、染墨、积墨等。破墨的应用,能够使国画作品更具层次性,其浓淡程度有不同,对增强视觉效果发挥重要作用。泼墨的应用,受众能够获得犹如墨泼在纸上之感,具有色彩的不同变化;染墨的应用,可发挥渲染的作用,增强国画色彩的厚重感;积墨的应用,可为国画增添宁静、生动之感。

(三)国画创作中对技巧的应用

国画创作中,对中国笔墨文化技巧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国画创作,是创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传神塑造,这也是国画的精髓所在。例如,对于同一花鸟虫鱼、山水风景等,其在不同画家的眼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而画家对其的笔墨勾勒有不同,形成风格迥异的国画创作。从根本上讲,画家对于笔墨文化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对其国画创作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如果画家的笔墨技法十分娴熟,则能够将不同环境、不同事物的多样化内涵加以充分表达,使受众无论从什么角度看画作,都能获取形神俱全之感;另一方面,如果画家的笔墨技法不够娴熟,则难免给人以似是而非之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等方面有较大差异性,使南北方画家的笔墨技巧存在不同。通常情况下,南方地区的画家在国画创作中,水墨色彩十分浓厚,给受众以湿淋淋的感觉;北方地区的画家在国画创作中,更加注重将水墨颜色和笔墨相结合,具有雄浑的气势。另外,骨法用笔是国画最为讲究之处,重视写意,即使在创作结束之后,仍然有“笔尽意不尽”的特点。

(四)国画创作中对笔墨文化审美价值的体现

从我国笔墨文化的审美价值看,赋予国画以灵魂,对笔墨文化元素的应用,不仅仅是对画家技巧的展现,更能有效的表达出画家的创作水平和精神境界。笔墨具有灵性,以画作为传播媒介,将创作者内心深处的世界观、艺术馆传递给受众,并作用于受众的心灵世界,满足美学追求的目标。国画创作中,对笔墨文化审美价值有应用,使创作者能够对具体物象进行提炼,通过想象等艺术加工方式,将内心世界的美好憧憬展现,使作者与笔墨合二为一,表达画家的意愿,赋予画作以灵魂,使之形神俱全。纵观我国画家的国画创作,都能对笔墨文化审美价值有一定的体现,更能彰显创作者的独特风格、艺术品位等。

四、结语

就国画创作而言,笔墨是其最为基本的表现形式,将笔墨文化元素有效应用于国画创作中,能够提高艺术创作效果,同时蕴含丰富的文化底蕴,为国画作品增添生C与活力。在多元文化日益碰撞的背景下,国画创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对优秀文化加以继承,而笔墨文化历经时展和变迁,仍然能够保留其原有风格形态,且与多元文化融合,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征。由此,作者认为,在国画创作中,相关人员有必要积极应用中国笔墨文化元素,既能对国画创作加以创新,又能使国画创作始终保持其原有的本质和精神内涵,达到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爽.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的作用分析[J].美术大观,2015,(02).

[2]许春荣.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价值[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6).

[3]王蔚.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1).

[4]曹昭会.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6,(01).

[5]郭洋阳.国画创作中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应用探究[J].大众文艺,2016,(04).

[6]杨春玲.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体现[J].戏剧之家,2016,(23).

[7]陆璇,胡文毅.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4,(08).

[8]王维华.中国笔墨文化元素在国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05).

[9]雷莹.制作与表现技法对国画创作的意义[J].艺术科技,2016,(11).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画院(临沂羲之书画院))

上一篇: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国P2P网贷平台的风险评估及... 下一篇:沧州“好人之城”对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