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版纸胜诉案拉开反倾销博弈序幕

时间:2022-09-29 12:09:33

美国时间2006年11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终裁美诉“中国、韩国、印尼铜版纸未对美产业造成伤害”案。结果以5∶1的投票结果认定“无损害”。我们胜诉。

这一终裁意味着,中国铜版纸出口企业完成“大逆转”,不仅不用再交累计28.52%~143.9%的惩罚性关税,之前向美国海关缴纳的抵押金也可一并退回;也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入世以来发起的第一起反倾销发补贴合并调查、美国第一次对从“非市场经济国家”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最后以失败告终。

中国政府方的律师、美国文森•艾尔斯律师事务所(Vinson&ElkinsLLP)黎宇律师表示,这个结果对中国企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最终的获胜与中韩印三国的共同努力分不开,因为此次三国是作为一个整体对ITC进行无损害抗辩。具体获胜的原因有三:

第一,几家大型的韩国企业在DOC终裁时获得了零税率,因此他们的进口量就不再属于ITC计算产业损害的范畴,这大大降低了累计进口渗透率水平。

第二,从三国进口的铜版纸产品和美国本土产品的重叠率较低,不构成竞争。美国本土的铜版纸产品大多为大型卷筒装的铜版纸,而进口的产品则是一包包切好的、以张计算的铜版纸。大多数购买卷装铜版纸的客户不会使用进口的“散装”的铜版纸,反之亦然。进口铜版纸产品对美国铜版纸产业的损害有限。

第三,虽然这两年美国铜版纸行业的盈利率有所下降,但从整体来看,仍然处于历史较高的阶段,进口产品并没有对该产业造成损害。

美国每年有600万吨的铜版纸销量,其中70%的产品属于轮转铜版纸,也即上述大型卷筒装的产品,而这七成的市场即使是已经进入美国市场20余年的韩国企业也没怎么涉足,更别提中国了。因此美国本土铜版纸的销量并没有降低。

此外,美国铜版纸行业本身就已经较为落后,很长时间内没有新的投资,造成产能下降,这和其自身的产业结构有关,不是进口的产品所造成的损害。“之前我们知道美国有家铜版纸工厂关闭了,后来才了解到,这是一家百年的老厂,原本产业的计划就是要关闭的,并非因为进口产品的缘故。”

此次ITC终裁获胜的另一好处是,提醒企业注意对ITC的应诉,“过去往往因为不了解,企业放弃ITC应诉,从而失去了翻盘的机会。而这次胜诉将唤起企业对于ITC的重视。”

中美“双反”第一案――铜版纸案虽然已经落幕,但中美之间围绕“反补贴”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今年中美在“双反”问题上的争斗无疑还将继续。面对愈演愈烈的反倾销发补贴,中国企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引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大的反对之声,我们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反补贴应对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比反倾销要复杂的多。

上一篇:召回之惑:祸还是活? 下一篇:物价压力严考调控“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