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9 11:34:46

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摘要:涉毒犯罪活动隐蔽性强,走私渠道错综复杂,侦破难度很大。在实际侦破中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还很难有效根除,往往是打击一批,又来一批。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交易的兴起,涉毒案件侦破难度更是大幅提高。面对这种情况,公安机关侦破手段的提升至关重要。该文就将针对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应用问题展开研究,通过结合实际侦破案例,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和应用方式,为有效提升公安机关侦破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涉毒;侦破;大数据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001-02

1 涉毒案件侦破现状

近年来,犯罪呈现不断上升和蔓延的趋势,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绊脚石,它是社的一大“顽症”,严重扰乱社会管理秩序。现实中,犯罪的特点给侦查机关发现犯罪行为、收集犯罪证据带来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对犯罪的打击力度。对犯罪,广西一直保持严惩的高压态势。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2015年6月26日召开的新闻会上了解到,近年来广西犯罪案件数量以近20%增幅逐年增长。因广西沿海、沿边以及毗邻东盟、港澳的特殊地理位置,案件罪名主要集中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和非法持有罪两个罪名。据统计,2014年,广西各级法院共审结犯罪案件5254件6009人,分别占同期审结刑事案件17.1%和判处罪犯总数14%,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1032人,重刑率为17.2%,较上一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级公安机关2015年以来查处各类涉毒违法案635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340名,缴获海洛因、冰毒、氯胺酮等各类4576.7公。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涉毒案件数量大,密度高,有关部门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够保证有效的打击涉毒犯罪现象。在高昂的利益驱使下,涉毒吸引了大量疯狂追逐利益的人群,不断考验公安部门的工作能力。

涉毒案件的隐蔽性很强,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兴起,犯罪分子往往隐藏在幕后,通过互联网遥控涉毒活动,利用物流企业安检水平较放任的特点,大肆开展涉毒犯罪活动。公安机关很难及时发现问题,打击活动也往往摸不到重点,很难有效根除涉毒犯罪活动,一些违法分子依然活跃在涉毒市场中。

最后,涉毒案件系统性很强,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犯罪集团化系统,高级犯罪分子可以通过种种方式摆脱警方追踪,利用低级犯罪分子开展犯罪活动。同时,涉毒犯罪与走私犯罪关系密切,涉毒系统很容易蜕变成走私系统,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案件侦破难度也进一步复杂化。

2 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作用

2.1 为涉毒案件提供精准信息

大数据技术能够汇聚海量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精准分析,依照涉毒案件侦破需求,提供精准、及时的信息,有效提升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各地区公安机关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智慧化警务工作平台,能够通过监控、通讯、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丰富自有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公安机关通过移动警务终端,建立了移动警务信息系统,获取更具价值的实时信息数据。不过,由于信息数据过度庞大,有效信息被隐藏在众多信息之中,让公安机关的信息挖掘压力大幅提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降低信息挖掘效率,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和整理,根据公安机关的实际需求,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快速处理和精准处理,为公安机关提供符合自身需求的有效数据。相比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信息处理,应用大数据技术的效率更高,更为精准,更为全面,不会遗漏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对动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分析、整理,帮助公安机关从动态信息中发现问题,找到目标信息。在移动警务系统应用过程中,大量实时信息持续产生,公安机关必须能够掌握每一个细节信息,才能够充分发挥移动警务系统的效用。这时候,就需要大数据技术来作为信息处理的核心手段,对动态信息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为公安机关提供精准信息内容。

2.2 为涉毒案件侦破提供信息模型

在涉毒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往往很难发现主要犯罪分子,只能够对底端犯罪互动进行打击。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就能够有效消除这种不利局面,通过提供信息模型的方式,帮助公安机关在众多案件信息中,发现源头,找到主要犯罪分子,彻底消除涉毒的源头。大数据技术能够通过对不同个案信息进行整理,发现不同个案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系统的涉毒案件模型。从该信息模型中,公安机关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个案之间的关系网络情况。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就能够对众多个案背后的黑手进行精准预测,对幕后黑手的作案习惯、时间规律、地点规律等进行分析,公安机关根据这些内容,就能够有效布局,对幕后黑手进行精准打击。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根据涉毒犯罪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对区域内的涉毒案件信息进行历史分析对比,建立涉毒案件模型,对涉毒案件的发生时间规律、路线规律、流程规律等进行总结整理,呈现在公安机关面前。这样公安机关在案件侦破中,就可以通过对模型的深入了解,进行大胆预测,为及时、高效的侦破案件提供一定的帮助。

3 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3.1 实时监控目标,及时预警

在涉毒案件侦破初期,公安机关掌握的线索较少,对案件走向并不明确,只能够与侦查部门围绕有限线索展开侦破工作。这时候,就可以综合应用大数据技术信息监控和模型分析功能,对线索指向区域或嫌疑人,进行动态监控,对包括通讯信息、活动信息、网络信息等众多动态信息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分析,不断完善线索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结合相似案件模型,对案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判,并建立预警模型,一旦动态信息监控中出现相关信息,就可以及时预警,对接案件侦破工作。

2014年,广西某地公安机关,曾根据举报人提供的地点信息,建立了区域动态信息监控、分析系统。通过对涉毒案件模型进行分析,确立了包括犯罪嫌疑人行动模式,通讯模式,车辆规格等众多特征的预警机制。在发现一辆可疑车辆在区域内重复移动,并不断产生通讯信号的基础后,通过移动警务布控的方式,利用车辆检查的方式,现场抓获了携带大量的犯罪嫌疑人。并以车辆信息为切入点,通过对车辆记录信息进行深入挖掘,确立了三个可疑地点,经反复排查后,最终确定了犯罪分子上线的居住地点,一举破获了一个中型涉毒犯罪团伙。

在此次涉毒案件侦破中,公安机关掌握的信息仅有区域位置信息,其他信息一无所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公安机关情报部门根据区域位置信息建立了完整的信息监控、预警系统。在不增加工作压力,不暴露警方同线索的情况下,成功抓捕了犯罪嫌疑人,并以此为线索,彻底捣毁了涉毒犯罪团伙,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提高了案件侦破率。

3.2 犯罪模型Ρ龋发现幕后黑手

在涉毒案件侦破中,利用掌握信息建立犯罪模型,通过与历史案件信息进行对比,发现众多案件之间的关系,并综合相关案件的特点,对幕后黑手可能的行动方式、交易方式、通讯方式等进行预判,通过进行信息筛选,最终发现幕后黑手,打击涉毒犯罪的源头。

在2015年的一次涉毒集中查处活动中,广西某地公安机关通过对近五年涉毒案件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建立了本地涉毒犯罪模型,并从中发现了三种类型相似的涉毒活动。通过对同类型案件信息进行整理,挖掘,最终确立其中两类犯罪活动的最终指向目标,经过反复排查后,最终确定这两类案件的背后,都存在规模化、系统化的犯罪团伙。通过对案件发生时间规律、路线规律和交易规律进行分析,最终全面掌握了幕后犯罪团伙的犯罪特征。通过安排警务人员对可以区域进行巡查,最终成功抓铺了两个犯罪团伙的主要成员。

在此案件侦破过程中,公安机关的主要工作就是从大量的案件信息中,找到相似案件。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对案件属性进行归纳分析,将具有共同属相的案件进行归类,并根据相似性程度,明确了特点显著的三类犯罪活动。这三类犯罪活动,在时间和地点上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交易方式上存在显著的特点。公安机关在了解相关信息后,最终确认其中两类犯罪活动背后存在犯罪团伙,确立了案件侦破的大方向。在侦破过程中,将现有掌握信息作为基础,对犯罪团伙的活动区域、活动时间、通讯特点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案件侦破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推进了案件侦破工作的开展。

4 结束语

大数据技术在涉毒案件中的应用,主要是充分利用大数据动态信息监控分析功能和大数据数据模型功能,通过对现有信息和动态信息进行监控、分析、归纳,发现更多线索,为公安机关开展侦破工作提供精准预警和精准指导,降低公安机关工作压力,提高案件侦破速率。从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案件侦破工作的帮助非常直接,不仅适用于个案侦破,还能够为打击幕后黑手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何军. 大数据与侦查模式变革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 72-80.

[2] 刘向荣, 农忠海, 陈雅. 公安大数据应用研究的几点思考[J]. 数字通信世界, 2016(11): 44-47.

[3] 薛风雷. 犯罪侦控若干问题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2.

[4] 欧阳晨. 海关应用大数据的实践与思考[J]. 海关与经贸研究, 2016(3): 33-43.

[5] 李健. 车辆轮胎痕迹特征分析与鉴定技术的研究[D]. 西安: 长安大学, 2013.

上一篇:小宠物 大爱巢 下一篇:高考函数与导数命题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