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时间:2022-09-29 10:07:53

试论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摘要: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调研,借助相关数据,结合定性研究对高职学生学习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学风建设、提高学生认知策略、加强教凤建设等方面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动机不但有激活个体积极性、主动性的作用,而且对个体的活动具有引发、维持与强化作用,与人的活动效果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学习动机是一种重要的动机类型,它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个体的学习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多方面因素中,学习动机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始发性、主导性的支配作用。因此,探讨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提高学习动机的水平,对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促进高职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

笔者通过对西安3所、杨凌1所共4所高职学院7个校区的87人次访谈和200份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心理进行了调研,发现高职学生学习状况校际之间、校区之间差异明显,但总体而言,高职学生学习现状不容乐观,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处于笼统泛化的状态,缺乏具体阶段性的具备日常操作意义上的目标和计划。在调查中,发现38%和36%的学生回答其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或计划分别是顺利毕业和令自己满意的学习成绩;在问及是否有阶段或日(周)学习计划(目标)时,27%的学生回答没有,34%的学生回答有些时候有,21%的学生回答有,但执行度较低,18%的学生回答有并能较好地坚持执行。可见,目前高职学生对学习目标定位的终端化和模糊化,缺乏支撑日常学习的阶段化、过程性目标,加之学习计划在执行中的折扣,确实反映出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 高职学生学习的自制力、独立性差和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不高。在问卷调查中“你学习中的较大障碍是?”34%的学生表示是自身的惰性;30%的回答是容易受他人或环境的影响。这两大因素在访谈中也得到高度一致性的回应和验证。同时,在调查问卷的“自我符合度判定”中,有17%和31%的学生对“在学习上,我常感到力不从心”分别给出高度和中度符合,35%和19%的学生则依次表示低度符合和不符合,以上数据一方面反映出高职学生学习上的意志坚持性、自控力较差;另一方面反映出在学习上,高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高,这也暴露出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偏低。

3 高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低。这里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指高职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有效开展学习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取得的数据显示,高职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低,表现在课外用于学习的时间偏少,有43%的学生一周用于自习室和图书馆的时间在7小时以下,28%的学生表示在7-10小时之间,只有19%的学生回答一周用于自习室和图书馆学习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同时在问卷调查的“自我符合度”判定中,有16%和23%的学生对“我已找到了有效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问题分别给出了不符合和低度符合的回答,接近四成,37%和24%的分别表示中度符合和高度符合。以上数据说明高职学生总体的自我组织管理学习的能力和运用学习策略有效开展学习的能力还比较弱,也进一步反映出高职学生学习动机水平不高的现状。

二、影响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1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上世纪90年代左右出生,他们成长的时代既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化极大丰富的时代,也是人们观念和价值冲突频繁、传统与现代抗争激烈,文化多元与信仰危机并存的时代。一方面追求物质利益,满足现实享受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科技、通讯、网络的发展在拓展人们的视野和自由度的同时,也稀释甚至颠覆着人们对传统理念的信仰。现代社会既丰富了人的选择,又加剧着人的迷惘,反映到学生身上,文凭的信号功能越来越显著,文凭的含金量又越来越遭到质疑,这使得他们对待学习充满了矛盾、犹疑的心理,继而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职业观以致具体的诸如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价值等都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尤其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收入多少与知识层次高低成反比等现象的存在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 教凤和教学管理因素。目前,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与当下高职院校的教风不浓和松散的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受到学生的尊敬,但有个别教师不重视课堂教学,忙于自己开公司或校外承包的业务,不能专心致力于教学;另一方面,现在不少高职院校在教师考核及职称评定上,有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这都较大地影响了教师专心教学、钻研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管理中,由于不能严格要求,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旷课、迟到等现象不能及时批评教育并纠正,使学生产生“逃课不责罚”的心理,无形中纵容了学生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另外,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单薄,致使班级管理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督,难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而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重要因素。

3 专业因素。这里的专业因素主要包括三点,一是专业兴趣,二是专业的就业前景,三是专业认知。首先,专业兴趣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在调查中了解到,由于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不足,对未来的职业定向不明,导致他们难以建立起明确坚定的专业目标,缺乏应有的专业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表现出被动、消极的学习情绪。其次,专业的就业前景也制约和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当学生发现由于受专业瓶颈及学历瓶颈的双重制约,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大时,这极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弱化其学习动机。再次,对专业的狭隘浅薄理解,导致他们对专业的矮化认识,从而不能对自己所学专业和未来就业给予积极正确的定位,导致专业与理想职业的心理落差大,进而影响了专业信心,弱化了学习动机。

4 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要表现为学生的意志、情绪、学习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以及学习的价值取向、志向水平等非智力因素。从调研来看,尤其是学习意志、信念对学生克服自身惰性以及外界干扰,坚持学习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而高职学生薄弱的意志水平和较低的自我约束能力则常常消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和维持。

三、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1 创建浓郁的学习风气,唤醒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对学习动机理论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强调环境因素对主体认知因素和行为的影响,指出环境因素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作用是不容忽

视的。因此,通过创建浓厚的学习风气,提升学生学习的环境条件,是唤醒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他们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环境策略。

另外,在实际调研中,这一点也得到了高职学生的高度认同和期待。在问卷设置的“我认为理想的学习环境须具备的主要条件”时,有55%的学生选择“学校班级浓厚的学习风气”,23%的学生选择“良好的教风和师资”;其余12%和10%的学生分别选择了“学校优良的教学设施和条件”以及“良好的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以上数据也充分反映出浓郁的学习风气是高职学生急切渴望满足的学习条件,也是契合学生需要,唤醒和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

2 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认知策略。在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多因素中,主体的认知策略是影响学习动机类型和水平的重要因素。这里的认知策略主要指主体的学习价值观、学习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等。通过调研反映的情况看,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一个重要内在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积极的认知策略。具体表现在:一学习目标的模糊化。即高职学生学习缺乏明确、阶段化的、具体可操作性的目标和计划,必然导致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的自我监控和管理。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欠缺。由于高职学生受非职业教育阶段学习体验的强化影响,往往缺乏学习的成功感,因而自信心还不够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高。三学生对高职教育学习价值的犹疑,出现了诸如“学习贬值论”、“学好不能保证就业好”等的错误认识。四缺乏正确的职业人才观。即学生对自己成为职业人才缺乏成就和认同感,不能对自己职业和未来就业给予积极正确的价值定位。所以教师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鼓励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同时应激励学生建立阶段性的学习目标并及时给予督导和指正。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值得肯定的一面,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强化学生成功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最后,在学生思想教育中,要结合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观、学习观、成才观,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价值的深刻认识,开阔学生对职业人才和人生成就的广阔理解,从而培养和形成高职学生积极向上的认识策略,促进高职学习动机类型的积极转化和动机水平的有效提高。

3 加强教风建设,树立教师形象,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首先,加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师对教学的负责程度是影响学生课堂学习动机水平的直接因素。如果教师上课准时,教学严谨,对学生提出的疑问积极回应,认真解答,这必然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调研显示,高职学生对教师的责任期待非常强烈。在问卷设置的“我对老师的期待”时,有46%的学生选择“热爱学生,能够对学生更加负责”;28%和21%的学生分别选择“老师公平地对待学生”和“教学水平更高一些”。这也进一步反映出,当前加强教师的教学责任心建设是契合学生需要,影响和鼓舞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因素。其次,稳定专职教师比例,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学习动机退化。目前,高职院校的代课教师队伍有所扩大,由于代课教师与学校之间是一种劳务关系,与专职教师相比,代课教师缺乏对学校的归属和认同,就学生而言,学生则容易产生被敷衍的逆反心理,从而消解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学习动机退化。因此,稳定专职教师比例,对于建立稳定持续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学生学习动机退化是十分有意义的。再次,强化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师生交流,满足学生情感需要。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在情感上不仅有渴望与老师交流的迫切愿望,也有在学习上、思想上寻求老师指导和鼓励的心理需要,这也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不容忽视的因素。而班主任和辅导员是能有效满足学生上述需要的主要职能力量。因此,加强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能化建设,强化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的学生本位意识,满足学生情感需要,是激发和促进学生学习动机提高的又一重要策略。

上一篇: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构建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