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的可悲

时间:2022-09-29 09:50:11

柳宗元《黔之驴》中的黔驴相对于老虎而言,技艺欠缺,最终落得一个被“断喉、尽肉”的可悲下场,为后人留下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讽刺意味极深的成语,千百年来为人所耻笑。每次教学,总是按部就班,以教参为本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学生在思考探讨之余,似乎还意犹未尽,总感觉黔驴身上还有点东西没有挖掘出来。在引导学生探析之后,逐渐清晰明朗,那就是黔驴在诸多方面也是可悲的,实引人为之叹息。现作粗浅阐释,敬请方家指正。

首先,黔驴的命运是可悲的。黔驴对自己的命运,毫无可选择余地,完全受人控制。这样任人摆布的命运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文章开头就明确告诉读者,“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从而交代了黔驴的来历。驴在自己家乡吃的是草,干的是拉磨、载物、人骑的活。生活虽然苦点,但也还是蛮滋润的。只是因为好事者的一念之想,坐了一回船,作了一次长途旅行,来到了黔地,身不由己地变成了一头黔驴,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为可叹的是。既能拉磨,又会载物,并且能让人骑在身上颠的发狂的神通广大的驴子,到了黔地却毫无用处,“至则无可用”,竟然被“放之山下”。从某种意义上说,黔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失去了在黔地展示自我的机会。无可奈何之下,开始了世外桃源的生活,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身边存在着危险。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也就为黔驴的悲剧拉开了序幕。

其次,黔驴在黔地的生活是可悲的。到了黔地。黔驴举目无亲,奔友无着,为了打开一片天地,黔驴收心敛性,与世无争。按照个人的生活逻辑,开始了一头真正意义上的黔驴的生活。黔地山高林密,水肥草茂,也许是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让黔驴悠哉游哉,忘乎所以,甚而有点乐不思蜀了。殊不知,在他的生活范围内已经闯进了一名危险分子――老虎。这是一个好奇心强、从不服输、称霸动物世界的极端残忍的家伙。黔驴遇见他。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这家伙先是“蔽林间窥之”,接着“稍出近之”。小心谨慎地了解驴,而黔驴呢?他依然遵循着什么“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理念,过着自己那陶渊明般的生活。惬意之时,竟然还高歌一曲,来了“一鸣”。这着实让窥视他的老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同时也把自己“大嗓门”、“无异能”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暴露在老虎的面前。用柳宗元的话说就是“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从黔驴的角度来说,他与外无争、于世无扰,安恬惬意于自己的生活。偏偏老虎打扰了它宁静的生活,“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跟着是“稍近益狎”,最后竟然“荡倚冲冒”。在黔驴的意识里。你不是咱的朋友,咱“井水不犯河水”,咱不和你玩,咱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总可以吧?!但你却不住地拉近距离,真是十足的无赖。靠近也就罢了,你还碰一碰、靠一靠、撞一撞咱,更让人恼火的是,老虎这家伙还、戏弄于咱,这就是公然的挑衅,一下两下也就算了,中国人讲究事不过三呀!你万般的挑衅,咱已经不能再礼让了,对你再客气的话。天理难容呀!咱要拿出杀手锏,让你知道驴王爷也是有三条腿的。于是黔驴铆足了劲。狠狠地“蹄之”。让黔驴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虎这家伙却轻盈的一跃,很轻松地就躲开了。由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黔驴到了黔地后,整天在老虎的窥视、、戏弄甚至挑衅中生活,无可奈何、忍无可忍之下,奋力一击,却被对手轻易躲过,是何等的可悲可叹呀!

最后,黔驴的结局是可悲的。老虎运用各种经典的方式对黔驴进行充分的试探、了解后,认识了黔驴的本质,对黔驴悍然发动了攻击。在老虎“跳踉大嘲”声中,我们仿佛看见黔驴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景。黔驴变成了砧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老虎轻而易举地“断其喉,尽其肉”,扬长而去。黔驴死无完尸,英雄无葬身之地,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回味空间。

用《易中天品三国》调侃戏谑的语气来讲,黔驴命运受人摆布。生活随时会出现危险,最后被“断喉、尽肉”,可叹之极,可悲之极!《黔之驴》最后一段写道:“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作者也正是在对黔驴可悲的大力渲染中,通过黔驴来警示人们: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自我感觉良好,要注意内敛,不要把自己的本领轻易示人。如果“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最终必将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上一篇:文言文教学应富有灵性 下一篇:断章取义为哪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