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贵为“皇帝女”如今寻常“普通人”

时间:2022-09-29 09:38:36

曾经贵为“皇帝女”如今寻常“普通人”

随着外贸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曾经贵为“皇帝女”的国有外贸企业风光不再,其原有的垄断优势逐步丧失,出口所占比重持续下降。不少企业举步维艰,解决生存问题成了当务之急。在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甚至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来,国有外贸企业确实沾了不少“国”字号的光,在进出口经营权、配额、许可证、贷款等方面享有不少优惠和特权。在我国入世、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面对新的形势,习惯了享受政策优惠的国有外经贸企业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有政策优势不复存在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逐步履行入世承诺以及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外贸政策的调整,国有外贸企业原先享有的政策优势越来越小,在配额和许可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也逐步被取消,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已成为必然。

在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的问题上,我国将进口关税配额分配给几家指定的国有公司经营,同时留出一定比例分配给非国有企业,优惠政策逐步取消。从“皇帝女”到“普通人”的巨大转变带来的不适应以及自身体制方面的原因使得国有外贸企业内外交困,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

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形成

2004年7月1日,中国新的《外贸法》开始实施。同1994年外贸法相比,2004年外贸法最引人注目的条款是外贸经营者范围的进一步扩大。2004年外贸法规定个人可以从事对外贸易经营,凡中国境内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均可通过在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办理备案登记手续,而取得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进出口经营权,成为对外贸易经营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行为加大了中国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度,尤其是新《外贸法》的实施,使得企业和个人可以自行从事进出口业务,更多具有竞争优势和灵活经营方式的企业将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国内市场。

国有外贸公司外贸特许经营权丧失

新《外贸法》同时将实施了半个世纪的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变为登记制,即取消对货物和技术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只要求对外贸易经营者进行备案登记,任何经营主体都有权利进出口国家法律所允许的商品。原外贸法规定,从事货物进出口与技术进出口,必须经国务院主管部门许可。根据中国入世承诺,三年内要取消对外贸易权的审批,放开货物贸易和技术贸易的外贸经营权,故取消审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外贸经营权的放开标志着国有外贸公司外贸特许经营权的彻底丧失。进入外贸领域不再存在任何政策,国有外贸公司的市场份额今后将进一步减少。而且,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原因,国有外贸公司大都负担沉重、效率低下,根本无法与其他企业竞争。摆在国有外贸企业面前的似乎只剩下两条路:转型或者破产。

关税和非关税等保护手段的作用大幅度下降

我国承诺到2005年总体关税水平下降至10%左右,并承诺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将加入世贸组织前对400多项产品实施的非关税措施(配额、许可证、机电产品特定招标)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取消,今后除非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否则不再增加或实施任何新的非关税措施。中国承诺遵照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协议》的规定,取消协议禁止的出口补贴。例如在农业出口补贴方面,中国承诺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运输的补贴。国有外贸企业将为此丧失一大块利润。

人才流失现象不容忽视

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外贸经营主体资格的逐步放开,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乃至个人纷纷进入外贸领域,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必然使对专业外贸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而原有的国有外贸企业人浮于事的情况十分严重,加上体制的束缚,使得具有专业特长的人才不能发挥自身优势,体现自身价值,懂外语、懂技术、懂业务的骨干人才纷纷投向竞争对手门下或者自立门户开展对外贸易。人才流失的同时还带走了对外贸企业至关重要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利润的大幅度下降。

从长远和整体来看,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中国外贸的发展,国有外贸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是其在日益公平的市场环境中寻求发展的必经阶段。不经历痛苦的蜕变,国有外贸企业就不可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环境、新形势下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失去了昔日的特权、光环之后,遵守WTO相关规则,增强企业实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才是国有外贸企业胜出的法宝。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上一篇:国有外贸企业摆脱困境攻略详解 下一篇:东盟:各有千秋的小国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