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痿用细辛的治验体会

时间:2022-09-29 08:01:06

阳痿用细辛的治验体会

摘要:在中医五脏论治的基础上酌加细辛治疗阳痿,效如桴鼓,现总结如下,以飨同道,希望有所裨益;同时抛砖引玉,有助自身理论经验的提高,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关键词:阳痿;细辛

1概念

1.1一般资料 阳痿,现代医学称为功能障碍,简称:ED,国际阳痿学会(ISI)对阳痿所作出的定义是:时不能有效地致不足。国内吴阶平认为阳痿是指一般在多数情况下不能,或虽能但不能维持并进行。祖国医学阳痿病最早见于《内经》,称为"阴痿"、"阴器不用"等,明代《慎斋遗书》 见"阳痿"病名,此后渐为后世医家所沿用[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工作、饮食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明显增加,阳痿患者也逐渐增多,据有关可靠研究显示,我国城市男性的ED总患病率为26.1%,40岁以上男性ED的患病率为40.2~73.1%。WHO则预计到2025年全球受ED 患者可能达3.22亿。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疗阳痿,解除患者痛苦,对家庭和社会稳定都有重大意义。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世界著名性学奠基人Master和Johnson对成人万例以上人群研究,对阳痿的诊断定为:时失败率达75%以上者,也就是成功率小于25%才可诊断为阳痿(功能障碍)。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阳痿的诊断标准:①青壮年男性,在性生活时不能劲起,或勃而不坚,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②多有太过,或青少年期多犯史。常伴有神倦乏力,腰酸膝软,畏寒肢冷,或小便不畅,滴沥不尽等症;③排除性器官发育不全,或药物引起的阳痿。

1.3临床治疗方法

1.3.1西医治疗 西医治ED目前首选方法是口服PDE-5 抑制剂如:西地那非等,此外还有海绵体注射和假体等。这些治疗方法均有其适应症及相应的副作用,虽能有效地即时改善功能,但是对于患者的体质没有直接的改善作用。功能不能持久、随心所欲,故满意度欠佳。

1.3.2中医治疗 现代中医专家多认为五脏功能失常均可导致阳痿的发生,有虚证也有实证,有阳虚也有阴虚,有寒证也有热证。情志不畅、肾虚、血瘀、痰阻、湿热等是其主要病因,其中尤以脾、肾、肝与阳痿的发病最为密切。本人多年临床所见总结认为脾肾亏虚,肝郁血瘀是其主要病机特点;治疗以健脾补肾,疏肝活血为主,以之辨证施治,一旦获效巩固后,可以持久离药,患者也较为满意。

1.4中医临证体会 多年来,本人临床诊疗阳痿患者,在五脏辨证基础上结合气血阴阳辨证为脾肾亏虚,肝郁血瘀者,采用健脾补肾,疏肝活血法治疗,药用:黄芪、太子参、炒白术、焦三楂、焦六曲、制附子、桂枝、干姜、熟地、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杜仲、川牛膝、香附、郁金、蜈蚣、白蒺藜、丹参、炒白芍、炒枣仁等,虽有疗效,总觉见效较慢。2012年阅《名老中医用药经验2》中用单味细辛泡茶治疗阳痿疗效显著后[2],大受启发,遂在以后临证方中酌加细辛3~15g煎服,疗效明显提高,治疗数10例患者,大多见效快,维持久,满意度明显提高。

1.5典型病案举例 王XX,男,35岁,有"糖尿病"史1年,2014年底公司外派广西工作1个月后回家,发现无法,多处就诊用药2个月余,无丝毫好转迹象,2015年3月13日来我处就诊,四诊:情绪紧张,面色晦暗,腰酸乏力,形寒肢冷,无法同房,无晨勃,纳少便软,眠一般,舌紫暗,苔少白,脉细弱。证为:脾肾亏虚,肝郁血瘀,治以健脾补肾,疏肝活血,选药:炙黄芪25g、炒太子参15g、炒白术25g、炒枳壳10g、桂枝10g、炒白芍30g、细辛9g、干姜10g、香附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川牛膝15g、红花10g、淫羊藿20g、制附子9g、熟地黄30g丹参15g、炙甘草6g,14剂,水煎分2服,1剂/d。2015年3月27日二诊:诸症明显好转,晨勃时有,可勉强同房,欠坚,眠仍不佳,便偏干,舌淡紫暗苔少,脉细。选药:黄芪25g、炒太子参15g、生白术15g、当归10g、桂枝10g、细辛5g、赤芍10g、川芎10g、枸杞子15g、菟丝子15g、五味子15g、女贞子15g、川牛膝15g、丹参15g、炒枣仁10g、淫羊藿15g、香附9g、炙甘草6g,七剂。

2015年4月15日三诊,诸症基本消失,稍软,继服7剂而愈。5个月来回访正常。

2结论

细辛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 , 临床运用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 是一味疗效卓著而又争议较多的药物。性味辛、温;多归肾、肺、心经;多主升浮 , 其作用趋向为向上向外;功能解表散寒、温肾行水、通窍活血,故阳痿用之,寒去阳升,血脉充盈,精窍得开,阳痿得复。而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 : 从细辛中分离的消旋去甲乌药碱有β2受体激动剂样的广泛药理效应 , 有强心、扩张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和升高血糖等作用 , 所含去甲乌药碱应为散寒药效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这可能就是阳痿用之显效的原因[3]。

参考文献:

[1]王琦.王琦男科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245.

[2]张栋,林翠玉.名老中医用药心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30.

[3]高学敏,许占民,李忠文.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197-202.

上一篇:血小板计数的变量关系确定血小板捐献量的初步... 下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新生儿足跟采血复采率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