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杂式捶的攻与防(下)

时间:2022-09-29 07:18:02

鹞子入林。左足向前上一大步,右足跟进半步,右拳经心窝向上钻,高与鼻齐,左拳上提至右肘下,随左足上步向前打出,臂微曲,拳眼向上,高与胸齐,右拳外旋,拳眼对右额角处,拳心向外,右肘下垂。左肩前顺,目视前方。(图十三)

要点:与(三)相同。

虎洗脸。

动作过程及要点与(四)相同,重复两次。

乌龙倒取水。

动作过程及要点与(五)相同。

燕子抄水。左脚速向前迈半步,右脚不动,同时,右拳下落,左拳仍由右拳背上面向前向上伸出,高与眼平,拳心斜向上,右拳停于左肘下面,拳心向下,眼看左拳,右拳再由左前臂下面伸出,然后向上向后翻转划弧,左臂随之屈肘,左拳经胸前向下落于左胯旁的同时,身体速向右后方扭转,左脚跟向后蹬,然后,身体再向左转,左脚扭直的同时,左拳略向前伸,右拳经右后方向下向前挑起,与左脚腕部交叉呈十字,右拳在外,高与肩平,左拳随即以腕关节为轴,速向内向下向前转到右拳外面,重心移于左腿,膝弯曲,右脚脚跟离地,脚掌用力蹬地,眼看前方。右脚尽力前纵一步屈膝半蹲,左脚随之提收跟进,靠在右腿踝关节处,脚尖上翘,两腿靠紧的同时,两臂由上向左右分开,两拳高与肩平,拳眼向上,两微曲,眼平看前方。(图十四)

要点:左拳钻出与左腿迈步要一致,转动时不要过于俯身,要以腰为轴,左右转动,速度要快,视线要随身体方向转动,右拳与左拳接触后,速将左拳由内向下转到右拳外面,腰要塌,肩要沉,右脚掌要尽力蹬地,纵步要快,要远,身体要稳定,两臂要平衡,头要顶,腰要塌。

蛰龙出现。上式略停,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重心偏于右腿的同时,右臂屈肘,右拳经过腰部右侧直向前打出,高与胸齐,拳眼向上,左拳撤至腰部左侧,拳心向上,眼看右拳。(图十五)

青龙出水。退步左崩拳,左脚右拳不动,右脚向后撤半步,然后左脚再顺右脚方向撤至右脚后方,两叉,左脚顺,右脚横,左脚跟微离地面,或半蹲坐盘姿势,左脚向后撤时,左拳同时向前打出,拳眼向上,右拳同时撤至腰部右侧,拳心向上,眼看左拳。(图十六)

要点:退右步时身体不动,右肩也不可随着向后扭转,左脚后撤时先用力以脚跟触地,再离开地面,两腿膝部要靠紧(左膝紧靠右膝窝)左脚后撤与左拳前打务必整齐一致。

黑虎出洞。顺步右崩拳,右脚向前进一步,左脚随之跟步的同时,右拳顺着右脚方向直向前打出,拳眼向上,高与胸平,左拳撤至腰部左侧,拳心向上,呈右拳右脚在前的顺步崩拳姿势,眼看右拳。(图十七)

要点。同(八)

白鹤亮翅。同(九)

左炮拳。同(十)

凤凰双展翅。同(十一)

鹞子入林。同(十二)

虎洗脸。同(四)

乌龙倒取水。同(五)

青龙探爪。将右手从正额处由拳变掌五指张开,往前极力伸去,手掌与眼平,两足不动,两肩平着松开抽动。(图十八)

要点:身体极力左扭转,右拳与左拳刹那变掌瞬时对称劈张,手与上身和胯扭成一股劲。

鹰捉式。将左手从心口处望着右手上边出去,右手抽回右肋,两足仍是原式不动,两手伸去抽回,与鹰捉相同,此式为鹰捉。(图十九)

要点:右手掌抽回与左手掌打出仍是对称扭左身,整齐一致。

推窗望月。左掌下落变拳收至腹前,右掌也随之握拳收回,两拳呈仰拳抱于腹前的同时,左脚再撤回提起,靠于右踝关节处,紧接着,左拳变掌迅速向左上方外推,拇指朝下,掌心向外,高与肩平,同时,左脚向左横跨半步,右脚随之滑步跟进,身体略向下蹲,重心偏于右腿呈半马步,眼看左掌。(图二十)

三盘落地。左掌向里翻转,经胸前收到腹前,右拳变掌,与左掌在腹前交叉(左掌在上),掌心皆向下,然后两掌同时向左右撑开,虎口向内,掌心向下,停于两膝外侧的同时,右脚再向左横移半步,右脚随之滑进,仍成半马步,身体比上式略低,上体略向前俯,眼看右掌。(图二十一)

懒龙卧道。右脚向左脚前面横进半步(盖步),身体微左转,两叉,呈半蹲坐盘步的同时,两拳变掌,右掌经腹前由左前臂上面向前下插,掌心向上,左掌收停在右前臂下,掌心向上,两前臂与腹部靠紧,眼看前下方。(图二十二)

乌龙翻江。进步左横拳,左拳由下向前向左翻转拔出,高与肩平,拳心向上,肘部微曲,同时,左脚向前迈一步,左腿稍屈膝,右拳撤至右腰侧,拳心向下,眼看左拳。(图二十三)

蛰龙出现。原地右崩拳。同(七)

龙虎相交。即左冲右蹬,左腿屈膝站稳,右腿先屈大腿,再蹬伸小腿,高与腰平,脚尖上翘,脚跟用力蹬劲的同时,右拳撤回腰部,拳心向上,左拳直向前打出,拳眼向上,眼看前方。(图二十四)

黑虎出洞。同(八)

白鹤亮翅。同(九)

左炮拳。同(十)

凤凰双展翅。同(十一)

鹞子入林。同(十二)

虎洗脸。同(十三)

乌龙倒取水。同(十四)

凤凰单展翅。同(六)

蛰龙出现。同(七)

黑虎出洞。同(八)

风摆荷叶。身体左转,左脚略向后移,两拳下落,向左向上划弧变掌,再向右后方推出,身体也随着向右后方扭转,右掌高与肩平,左掌在右肩旁,掌心均向右方,右脚在两掌后推时向左脚前方横进一步(盖步),或绞剪步(叉步),眼看右掌。(图二十五)

要点:两臂转动要划一立圆,推出时腰部要尽力向右后扭转,右脚向左脚前方盖步务要与两掌右摆后推整齐一致。

蛰龙出现。同(七)

黑虎出洞。同(八)

鹞子翻身。身体向左后转,右脚尖里扣的同时,右臂屈肘随身体向左转,左拳在右肘下面随之转动,在身体转向左后方的同时,左拳伸至左肩前,右拳下落至左肘下方,左拳拳心向里,右拳拳心向下,然后,两臂再由面前向右后转,右拳转到右后方时,屈肘将右拳收回腰部右侧,拳心向上,左拳由右肩前向下落,经腹前翻转向身体左侧伸出,拳眼向上,高与腰平的同时,身体速向左转,左脚扭直如三体式步,眼看左拳。(图二十六)

要点:身体转向左后,再转向右后,复转向左后,动作连贯不停,眼神随身体转动注视前手,同时,动作要完整。

鹞子入林。同(十二)

形意杂式锤是攻防兼备的综合套路。它以鹞子束身、鹞子入林为开路先锋。从鹞子束身到鹞子入林动作有左右两个磨胫提步,于是提步时必须脚尖翘起,双膝夹紧。进步既要轻快又要稳实。双拳前探要尽量伸长,但必须沉肩坠肘,上身虽前探但不失重,“鹞子束身”要使两臂两腿上下束而为一。“鹞子入林”的顺步炮拳必须做到先蓄而后发,右臂在前,左臂在后,两肘要相裹,既蓄而后发,又是顾中有打。又有蹬步拧腰,向右上翻转右拳,向前拧转左拳以发劲,并要与趟进踩落之左

脚,做到周身一体,一气呵成。以鹞子入林,一马三箭都是古谱中讲的重要手法之一。

而虎洗脸,已离身之右臂,既做里裹以格束手,又做外翻以拨对方击心之拳,此即拳经所说的“手去不空回”技法应用的一种类型。可做顾中顾,顾中打。也可以用来打中顾,当对方退步躲避时,我则垫左腿上右脚,磨胫疾步以进的“鹞子束身、入林”式追击。当右脚落实左脚已提起要攻击时,对方趁我动中不稳,突然出拳向我面门打来,我则以右拳在前裹肘以迎击,当接触来拳时,迅即拧腰上步的同时,以右拳向右上方翻转拨化来拳,同时,又拧转左拳直打对方胸膛。形意杂式锤,经典动作,多为连环,上左步右崩拳(黑虎入洞),退步左崩拳(青龙出水),顺步左崩拳(黑虎入洞),退步白鹤亮翅,上步左炮拳,均为向外拧转。

二、杂式锤攻防要领

(一)蓄力待发,必须轻松自然,不得用拙力。右拳欲发之劲,根在脚,劲发于腰,是借右脚后蹬,左脚前趟之劲而发出,但必须在上体微左拧,用“身似弩弓”以蓄力,从而取得“拳似药箭”的效果,还要充分利用腰的“龙折身”作用,以发挥“打要远,气要催”的威力。右拳贴在左臂,向前向里拧转打出,要打出螺旋的爆发劲,要与左拳的回拉之劲既相辅,又相撑,要做到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前脚虽仅进半步,也要练出趟劲来,手脚齐到,打出周身完整一气的劲来。

(二)右脚后撤要自然拉开,以求进能远,退也能远,要借右脚后撤的惯性提撤左脚呈左提步。拳经云:“磨胫磨胫,意气响连声。”“磨胫”是为了蓄力以求落脚发劲,使退步反蹬力增大。左拳拧裹于右肘窝,和左脚与右脚磨胫相贴,既体现上下相随,又都蓄力待发,而左脚后踩,通过抖腰发劲,尤其能增大左拳的前崩力,这样步退拳进,就发挥了拳经所说的“退也打”的威力和特点,故两腿必须夹紧,以求步稳桩实,而拳劲才能迅猛刚实。

(三)顺步崩拳打出右拳时,上体与前腿必须保持“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以求势顺而劲整,左膝必须靠右膝窝里侧,两腿夹紧,以求根固步稳,右脚前趟与右拳前崩要上下相随,手脚齐到,借腰发劲。做到“三催”连环共打。进、退、拗、顺不同步法的三崩拳,也是最显功力的三拳。而随后白鹤亮翅,上步左炮拳,既要掌握“亮翅”发劲的涵义所在,双臂从头上收到腹前,动作轨迹呈鸭蛋圆,上宽下窄,着力在上。两臂下并,收于腹前时要身手为一,为下一动作蓄力待发做准备,而上步抱拳要做到“肘不离肋,手不离心”的裹以蓄力,亦即“虎抱头”也。右下臂之拧转拨化,与左拳之拧转打出,以及右脚之前,踩落,都是借腰力之右拧以发劲。且三者必须左右相撑,上下相随,手脚齐到,以求发劲完整。

形意杂式锤有龙虎相斗,其要领:(1)扯崩拳的动作必须左右协调,上下一致,一拳回抽时握鹰捉至“心口”前变拳,一拳出击时要经鹰捉变拳的一瞬间,经其上打出,如箭之离弦,故崩拳打出有“拳打一条线”之意也。(2)蹬踢之脚,起落要快而勇猛,脚尖向上回勾,脚跟用力外蹬,脚尖和出击之拳相近,上击下踢,上下劲力合一。退步劈拳,即虎洗脸,练时要求手高不过头,有裹拨劈三劲,练时务必仔细体会分辨。乌龙倒取水,有上架下扣,以防止正面攻击之意,一定要掌握“快以发劲,慢以取势”之要义。青龙探爪鹰捉为右顾左打之法。必须身、手、步协调一致,随顾即打,单展翅(顺手牵羊)则是借力法,顺敌攻势,牵而撅之。懒龙卧道以左手刁扣,使对方前倾,乘势出右拳击之,而推窗望月则是以一打即回,以退步鹰捉刁拿来手反击。而风摆荷叶为防后打前之法,动作要迅速,上下齐一,既要打击追来之敌,又要提腿以防为敌所用。

上一篇:五行内功修炼法 下一篇:关于内丹术中的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