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规避与对策

时间:2022-09-29 06:30:18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规避与对策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凭借自身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在建筑市场上投标承揽任务,组织施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目前建筑市场需求不足、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没有充分得到有效的实施、再加上少数施工企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造成建筑市场秩序不规范,施工企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文章分析了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及方式并提出了规避对策。

【关键词】施工企业 经营风险 规避 对策

施工企业经营风险主要指在投标的过程中,为了中标而采取提高标准、降低造价以及减少设施等手段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损失。在目前不很规范的市场机制下,施工企业为了争取施工项目,通常是以降低标价、提高标准、缩短工期或减少应有的费用项目等为代价,造成施工项目到手后承担极大的经营风险。

一、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种类

1、业主

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自始至终离不开施工企业与业主的紧密合作,有的业主实力较弱,相应地工程项目的风险也就加大;有的业主虽有一定实力,但信誉较差,与这样的业主合作风险控制就更加重要;有的业主利用虚假工程信息虚假发包,招摇撞骗,骗取保证金。因此业主风险是建设企业经营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风险。

2、拖欠工程款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到2002年底全国建设单位累计拖欠工程款总额为3360亿元。而且,越是国有企业,越是大型企业,被拖欠工程款的问题就越是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建筑市场供求的失衡,僧多粥少,竞争激烈,一些建设单位故意拖延工程结算,致使施工企业贻误了及时催讨工程款的最佳时机;二是建筑市场法制不健全,市场交易秩序混乱,企业间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监督和约束,“拖欠有利”的风气盛行,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巨额的工程拖欠款带给施工企业的风险是:利息负担沉重,资金周转困难,坏账风险增大,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发展,甚至危及社会稳定。

3、低价中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低价中标模式的出现,致使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最近几年的工程招投标中,低于工程成本价中标已是司空见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施工企业没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能彻底消化压价让利因素,潜在的利润风险极大。

4、施工合同

许多工程项目,甲方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竞争激烈的机会,迫使施工企业签下了不平等的施工合同。比如垫资施工,一些甲方是没有资金争着上,有了资金也尽量不给或少给,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到工程的施工权,不得不垫资施工,低的30%,高的可达50%,这就为以后拖欠工程款埋下了祸根。垫资已成为投资方降低资金成本、转嫁经营风险,榨取施工企业利润的重要手段。

5、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

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施工企业就只能拖欠分包工程款和供料货款。拖欠之风蔓延,一拖再拖,日积月累,数额大了,施工企业随时都面临被分包商和供应商诉讼的风险。

6、粗放型管理

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基础管理薄弱,机制不活,人员效率低下,管理漏洞较多。比如,现场管理混乱,材料浪费丢失;工程质量管理把关不严,返工现象时有发生;工程预结算工作松散,该向甲方要的要不回来;分包工程管理、材料设备管理不到位,效益流失。

二、施工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方式

1、控制风险

包括避免风险、消灭风险和减少风险三种。控制工程项目风险的主要措施包括:熟悉和掌握工程施工阶段的有关法律法规;深入研究和全面分析招标文件;签订完善的施工合同;掌握要素市场价格动态;加强履约管理,分析工程风险;管好分包商,减少风险事件。

2、转移风险

包括向对方转移风险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转移工程风险主要措施包括推行索赔制度和向第三方转移风险。后者主要指是指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我国《担保法》规定了五种担保方式,但在工程施工阶段以推行保证和抵押两种方式为宜。工程保险是发包人和承包人转移风险的一种重要手段。当出现保险范围内的风险而造成经济损失时,工程发包人或承包人可向保险公司索赔,以获得相应赔偿。

3、保留风险(自留风险)

是指当风险不能避免或因风险有可能获利时,由自己承担风险的一种作法。它可分为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自留风险两种。在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以前通常称为不可预见费,就是对合同中明确的潜在风险的处理基金。风险基金的比例取决于合同风险范围和对风险分析的结果,一旦出现风险,发生经济损失,由风险基金支付。

三、施工企业经营风险的规避与对策

1、靠理性思维避险,增强防范能力

一是风险意识要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各级领导必须树立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深刻认识风险的危害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分析方方面面的风险,制定应对风险的有效措施,做到在顺境中居安思危,在逆境中居险思变,化解、控制风险,使企业在风险中稳步发展。二是风险分析要超前。规避风险首要的环节必须做好预测,把可能产生的风险分析透彻。这种风险既有企业某一经营行为可能产生的单体风险,又有企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总体风险;既有一般风险,又有重大风险;既有当前风险,又有未来风险;既有可见风险,又有隐性风险等。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配备各方面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为实施风险决策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三是风险决策要慎重。为避免风险决策失误,要有可靠的依据支持风险决策,要充分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如对涉及到投标问题的决策,要重点听取经营人员的意见;对涉及到投资问题的决策,要重点听取财务和相关人员的意见。通过建立和完善决策制度,特别是公司制或改制企业,董事会作为决策机构,应切实担当起重大风险决策的责任,向出资者负责。对重大问题的风险决策,董事要对自己的决策意见负责。当决策失误而使公司遭受损失时,参与决策的董事要承担赔偿责任。四是合同签订要避害。合同是约束双方行为、履行约定条款的法律文件,一经签订,任何一方不得违背。因此,在合同签订前,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研读条款,分析合同文本,通过合同谈判的方式,对条款进行拾遗补缺,避免损害自身利益的条款存在。

2、靠法律武器护身,增强维权能力

在供求关系失衡、招标方(即甲方)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施工企业作为乙方,在面对甲方不平等条款而转嫁的风险时,往往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吃了“闷亏”也不敢通过法律手段讨个说法,维护自身权益。如何解决本不该由施工企业承担的过多风险,除了进一步改善外部环境,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外,施工企业自身还必须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方面,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敢于依法维权。在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同样作为市场主体的施工企业,虽然经常处于“乙方”的位置,但与甲方或业主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各自承担的责任不同而己。而我们许多企业即便明此事理,但当甲方违约、自己承受对方转嫁的不合理风险时,即使处于有利地位,也不敢诉诸法律,担心甲方报复,担心毁了“名声”,担心丢了市场。如果大家都能大胆地拿起法律武器,敢于与之对簿公堂,不仅能够避免太多的风险发生,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还能改变我们施工企业长期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实现与甲方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同时,还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另一方面,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善于依法维权。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法制经济,法律赋予我们的诸多权利,必须有效运用。但由于市场的规范不可能一步到位,还有待时日,那么施工企业的“被动地位”也不可能马上完全扭转。因此,在解决因甲方违约而转嫁的风险时,要讲究策略和技巧。能通过和谈方式解决的,尽量不要撕破脸皮、伤了和气。但对拒不讲理、一意孤行的合作方,在确实协商不成的情况下,要坚决诉诸法律,必要时聘请资深律师作为,据理以争,努力挽回损失,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3、靠精细管理强身,增强抵御能力

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抵御风险能力的大小。因此,强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险,而且还能减小风险造成的损失。通过精细管理,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工程项目作为企业效益的源头,是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企业管理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应以贯标和成本控制为切入点,走质量效益型之路。

4、靠核心技术立市,增强竞争能力

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越强,其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而企业竞争能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核心竞争力,它对企业而言,既是核心生命力,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反映。而最能体现“核心”二字的应该是企业的“核心技术”。在培育、建立核心技术时,一要在企业上下形成共识,将培育核心技术列入企业发展战略,从始至终重视和支持这项工作,并有足够的资源投入作保证;二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特长,选准核心技术的培育对象和目标,使之不断得到巩固和升华。三要在全面分析建筑市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未来商机,确定核心技术,开展技术创新,使企业的技术始终走在前列。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研究、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本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的核心技术,占领市场制高点,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此外,要大力培育企业文化,以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

5、靠制度创新升级,增强发展能力

一是加快改制步伐,规范公司运作行为。二是强化资本经营,实现资本有效增值。施工企业除了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主外,还必须结合行业特点,走资本经营之路。如投资有发展前景的相关产业,参股回报率高的建设项目,将应收款、拖欠工程款转为股权,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等形式,拓宽资本收益渠道。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可与国内外一些大的财团联合,采取BOT方式,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融为一体,实现资本的有效扩张。通过实行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并举,互相补充,以规避单一经营的风险。三是坚持强强联合,壮大企业经营能力。本着“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形式多样、互利互惠、风险共担”的原则,利用科研设计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攻关优势,进行新技术开发的联合;利用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品牌”优势,进行“集团式”的战略联盟;利用开发商融资能力强的优势,进行“股份式”的联合;还可利用国外建筑承包商的资金、管理优势,进行多领域、多项目的联合等。以改变“单打独斗、难成气候”的局面,增强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四是优化组织结构,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调整是制度创新的核心内容。大中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优化要与深化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有机结合,通过实施管理层与作业层分离,将从事项目管理的人员与从事施工的作业人员从组织体制上分离,逐步形成内部相对独立的适应各类工程需要的专业分包或劳务分包经济实体,通过合理配置企业内部各种要素,发挥其最大效能,合力抵抗各种风险。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施工企业要想生存发展,要想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得正视上述种种经营风险,把经营风险管理提高到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来,只有增强风险意识,完善风险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合理规避风险,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根,赢得市场。

上一篇:个人安全诚信度评价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