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氨溴索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肺炎中的疗效对比分析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时间:2022-09-29 06:24:38

不同氨溴索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肺炎中的疗效对比分析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氨溴索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整群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n=35)和对照2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1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对照2组采用氨溴索静滴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合静滴治疗,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对患儿治疗后肺功能进行测定,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5±0.7)d、咳嗽咳痰消失时间(4.1±1.5)d、音消失时间(4.3±1.2)d及平均住院时间(5.6±1.1)d,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氨溴索;给药方式;新生儿肺炎;治疗效果;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2(b)-0112-03

Effect of Different Ambroxol Administration on Neonatal pneumonia and its Effect on Pulmonary Function

CHEN Ya- bin

Quanzhou City in Fujian Province Spring Harbor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3628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fferent ambroxol administration in neonatal pneumonia and its effect on pulmonary fun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05 neonatal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n = 35) and control group 2(n = 35) and control group 2(n = 35) from June 2015 to July 2016, in Quanzhou, Fujian province. ) And observation group(n = 35). The control group 1 was treated with ambroxol inhalation, the control group 2 was treated with ambroxol intravenous dri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broxol inhalation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lung function test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ung function after treatment. The clinical effects and lung function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ime of recovery of body temperature (1.5 ± 0.7)d, the duration of cough and expectoration (4.1 ± 1.5)d, the time of rale disappearance (4.3 ± 1.2)days and the aver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5.6 ± 1.1)d,FVC (3.13 ± 0.39)mL, FEV1 (2.48 ± 0.51) and FEV (78.83 ±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Ambroxol; Administration; Neonatal pneumonia; Therapeutic effect; Pulmonary function

新生悍窝资切律儿期最为常见的疾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高、治愈率高等特点,患儿发病后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临床表现为主要特征,发病早期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其生命[1]。目前,临床上对于新生儿肺炎以氨溴索治疗为主,药物属于是一种呼吸道性祛痰剂,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症状,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2]。但是,氨溴索给药途径相对较多,如:雾化吸入、静滴、联合用药等,临床上对于不同给药途径临床疗效尚存在较大的争议[3]。为了探讨不同氨溴索给药方式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整群选取2015年5月―2016年7月该医院收治新生儿肺炎患者105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新生儿肺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对照1组(n=35)和对照2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1组35例,男19例,女16例,日龄3~25 d,平均(14.3±2.5)d,出生Apgar评分0~10分,平均(7.5±1.5)分。患儿中,23例足月儿,12例早产儿。对照2组35例,男20例,女15例,日龄4~26 d,平均(15.1±2.7)d,出生Apgar评分1~10分,平均(8.0±1.5)分。患儿中,26例足月儿,9例早产儿。观察组35例,男18例,女17例,日龄5~24 d,平均(13.9±2.5)d,出生Apgar评分1~10分,平均(7.7±1.3)分。患儿中,25例足月儿,10例早产儿。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4]中关于新生儿肺炎临床诊断标准;②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气促、发钳、咳嗽、肺部湿罗音等;③患儿均经过肺部X线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得到确诊。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②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③排除合并传染性疾病及意识不清或存在精神障碍者。

1.3 治疗方法

3组患儿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包括:抗感染、吸痰、吸氧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帮助患儿保持体温等。对照1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方法:将5 mg氨溴索(国药准字H20090230)混合在3 mL无菌蒸馏水中,在3~4 L/min氧气动力驱动下对患儿进行乳化吸入治疗,每次吸入10~15 min,2次/d,连续治疗5 d(1个疗程)。对照2组采用氨溴索静滴治疗方法:将7.5 mg氨溴索混合30 mL生理盐水中,混合均匀后静滴,2次/d,连续治疗5 d(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合静滴治疗方法见对照1组与对照2组。3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密切^察期生命体征,善于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增减药物剂量[5]。

1.4 观察指标

①症状改善时间。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②肺功能。观察3组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水平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

2 结果

2.1 3组患儿治疗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对照1组与对照2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3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及FE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由于新生儿的气管、支气管等比较成人的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也比较丰富,导致其由于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比较差,引起黏液分泌不足,造成纤毛运动缓慢引起清除能力较差,从而增加了感染[6]。患儿发病后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严重者将威胁患儿生命。因此,加强患儿祛痰、清除气道分泌物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氨溴索在新生儿肺炎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研究中,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音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

综上所述,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合静滴治疗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于岚,岳素文,蔺晓梅,等.应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2016(1):173-174.

[2] 王喜成.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6):150.

[3] 付新春.盐酸氨溴索对新生儿肺炎的疗效观察[J].医疗装备,2016,29(8):476-477.

[4] 赵忠全.盐酸氨溴索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9):87-88.

[5] 张芳,王雪茹,刘敏,等.盐酸氨溴索联合普米克令舒氧泵吸入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J].河北医药,2014,36(3):403-404.

[6] 苏增玲,黄海波,温艳芬,等.沐舒坦雾化吸入结合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8):173-174.

[7] 赵敏君,李凤云,李光荣.沐舒坦不同用药途径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数理医学杂志,2015,28(4):539-540.

[8] 黄可丹.新生儿肺炎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合静脉注射的疗效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621-623.

(收稿日期:2016-09-15)

上一篇:肾移植术后监护期出现谵妄的临床分析及应对措... 下一篇:自噬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治疗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