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现代诗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29 06:11:28

小学现代诗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现代诗的篇幅占了课文总数的六分之一还多,相当于两册书的容量,这充分体现了现代诗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挖掘现代诗的独特艺术魅力?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情感基调

“诗”者,皆为感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相对于古诗词的温柔敦厚、含蓄隽永,“现代诗”则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景陈述,表达起来相对情感明晰,易于理解,但要领会其精髓,都离不开对于作者及写作背景的深入了解。由于这些作品是作者在特定时间、特殊境遇的灵感迸发、情感宣泄,因此掌握了这些背景,对于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并增进对诗歌的理解作用重大。

二、注重作品诵读,培养良好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诵读是必须的,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歌读的方式要多样,合作读、齐读,可以读出诗的气韵和气势;个人朗读,可以读出诗歌的深层情感和个人理解。同时朗读也要体现出层次感:初读,读准字音、节奏,感知诗情;再读,读出诗味,品味情感;品读,产生共鸣,感受诗歌的独特韵味。在琅琅读书声中,使无声的文字变得有情感,使有限的语言富有活力,学生领略到汉字表达的奇妙效果,初步感悟诗句所积淀的文化气息,并逐渐提高对于现代诗的阅读欣赏能力。

同时,教师重视范读的作用。教师对诗歌理解后的真情朗诵,再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诗文中的诗情画意,增强对于诗歌节奏、韵律及美妙音乐的感受力,更能激发起学生模仿、朗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在进一步的朗读、品味中,增强对诗歌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三、尊重独特见解,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受到启发和熏陶。对于同一首诗的理解,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而应该在品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充分体现并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在教学诗歌《锁不住的心》时,围绕问题“你从诗中,读懂了什么”,学生们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读出了“我”被锁在家中的无奈,有的读出了“我”对于自由的强烈渴望,有的读出了孩子的天真无邪,还有的读出了妈妈对孩子的不理解、专制。孩子们结合诗句,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理解时,只要合情合理,教师都要给予积极肯定。

四、创设教学情境,品味诗歌韵味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中国诗歌的独特魅力。要让学生领略到情景交融其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现代诗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教学形象起来。好的现代诗课堂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诗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诗歌文化的熏陶,更能够使他们受到“语文味儿”的浸润。在教学《纸船寄母亲》一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冰心赴美留学的情景:在滔滔海浪声中,唯有茫茫大海,飞翔的海鸥,冰心在亲近自然、复苏童心的环境下,却缺少了最爱的母亲的陪伴,浓浓忧伤、深深思念顿时在教室里荡漾开来。情境的恰当渲染,为学生进一步走入诗人情感世界,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和契机。

五、扩大课外阅读,积淀文化底蕴

课改提出新理念强调:教师教学,不能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就是要创造性理解、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对于现代诗的教学,我们不能就诗教诗,要勇于把语文课堂上的视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把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中。要在师生对话,生生交流和生本对话中,开发和生成开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课前对作者及背景的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学完诗歌后,教师可以对诗人的其他诗歌,或同一主题的其他诗歌进行相关拓展。经过一次次积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逐渐提高,语文功底、领悟理解力也渐渐的厚重起来。

六、强化描摹仿写,培养文学气质

现代诗篇短小,内容丰富,描述富于跳跃,回味无穷,读起来朗朗上口,描述的内容及抒发的情感,都较贴近孩子的现实生活,容易理解。所以诗歌中的一些精彩片段,甚至是整首诗,教师都可以激发学生根据自己的情感体验或理解,进行适当的仿写。如,教学《海上的风》时,由于诗句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我安排了仿写,孩子们展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创作才能:海上的风是音乐家,它一来,就奏起动听的交响乐;海上的风是温柔的怀抱,它一来,船儿就恬静的睡去;海上的风是坏脾气的爸爸,它一来,大家就心慌意乱……这么多充满灵性的诗句,在孩子们激情满怀的创作中,迸发出来,不仅鼓励了孩子们,对我进行现代诗的教学也是一种震撼,一种启发:孩子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教师恰当的启发和引导,都可以点燃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创作出令人欣喜的作品。(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罗坳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让学生在自由中实现发展 下一篇:郭仕红老师“写一种美食”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