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

时间:2022-09-29 06:02:00

'> 小学语文的趣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66-01

1.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1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2 尊重"需要",注重"激趣"。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把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如在教学《老树的故事》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重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的好奇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一经诱导,便会转化为成就动机。所以教学活动中的新异因素总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接近并去了解"这是什么"和尝试解决"为什么"。诱发学生好奇心的策略主要有:

3.1 形成教学互动"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直接交往,相互影响和相互促动,从而改变教师单方面的活动为师生反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2 鼓励个性发展新课改理念提出,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

3.3 引导情感迁移积极性情感是人的智力活动的催化剂。教学中可有目的地将课文中某种思想感情迁移到学生的学习与思考中。

4.拆分组合,挖掘学生逻辑智能

大部分的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得要比语文好,我曾经问过一个学生为什么觉得学数学容易,他不假思索地说:数学书写简单。的确,相比之下,笔画越来越多的汉字对还处于以死记硬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学起来是十分吃力的。如果把复杂的汉字变成数学加法或者减法的记忆模式,那学生肯定容易记忆了。因此,我们把汉字化繁为简。"一加一等于二"的数理是每个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认识的,那么,我们也把汉字用"一加一"、"一减一"的方法来学习。在学习"鹅"字时,我告诉学生:这个字含有两个我们学过的生字"我"和"鸟",我们现在把这两个熟字相加就得到一个新字了。通过把复杂的汉字拆分,学生学起来简单多了。原来语文可以用数学公式计算学习的,小朋友觉得这样的学习充满了趣味性,更加愿意去学习了。

5.设计游戏,发展身体运动智能

例如,在学习"旧"字的时候,我让学生猜猜这个谜语:二十四小时;学习"朋"字,我又说:六十天,打一字。小朋友都有不服输的特性,他们都积极参与到乐园般的课堂学习中来。根据小朋友好动的特性,在学习和朗读生字的时候,我还让学生边读边演,以加强记忆。双手在胸前做了一个心形的动作。通过肢体的配合运动,一个个静止的生字都活了起来,简化了思维过程,减轻了记忆的强度,促进了思维的正迁移,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认知策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蕴含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汉字世界的欲望。

6.建立师生的平等对话,提高教学的质量

教师也是普通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有些教师往往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教学当中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自己的工作。还有些教师为了在学生中树立自己的威望,成天板着脸让学生有一种恐惧感,久而久之便与学生疏远。《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更为典型,阅读不但是因文会意的理解活动,而且是以文会友的对话行为。学生和教师都是文本的读者,都要与文本的作者对话,这是一种全方位、跨时空的交流。"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是师生之间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首先,教师注意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你的脸上清楚地写着真诚与善良,你已经品味得相当不错了,老师真的还没有想到这些呢!"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表达的内容和方法,灵活、迅速地处理偶发事件。另外,师生之间的对话是意义建构活动,在对话中应该学会欣赏他人、鼓励他人。"我想对你的要求提得高一点,因为你有这样的能力。可以吗?"教育在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教师的教育密不可分。趣味教育是精神的,同时也是智慧的。

上一篇:浅谈初中学生美术兴趣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新时期如何实施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