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教学中的分析与运用

时间:2022-09-29 05:14:3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教学中的分析与运用

摘 要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此理论,如何让学生更快地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及社会实践,通俗易懂地阐述了该理论,并将其运用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分析中。

关键词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 平均产量 边际收益 平均收益

0 引言

西方经济学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主要是关于单个厂商和家庭的经济行为。从厂商经济行为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生产与成本理论及市场理论等;从家庭或单个消费者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效用理论;两者相结合的主要是供求理论和分配理论等。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国民经济角度来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其中生产与成本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在生产成本理论中,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看似一个比较容易理解的理论,但是在授课中简单地运用一两个案例讲解学生还是理解不了,因为实际中很难找到完全符合此理论的相关案例。而与此相关的在完全垄断厂商条件下,边际收益为什么小于平均收益,短期成本分析中,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图等学生就更难理解了。因此,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及其相关的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显的特别重要。

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与其存在的条件

1.1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

所谓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短期中,在生产技术不变和其它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处生产要素的增加,增加的总产量首先递增,然后递减,最后绝对减少。这里的短期不是时间上的概念,而是在某一定时期内,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不能调整。

1.2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条件有:第一,技术条件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是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技术没有重大变革。因为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动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影响;二是其它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于所有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第二,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是不变的。如果在生产中所有生产要素都按相同比例增加,边际收益则不一定递减。第三,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总产量或收益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总产量递增,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使总产量增加。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增加仍可使产量增加,但增加的比率,即增加的每一单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第三阶段,总产量绝对减少,即这种可变生产要素只会降低生产效率,减少总产量。

2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分析

2.1 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两个困惑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到达一定点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随着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在劳动投入的初期阶段,资本—劳动比率较高,随着劳动投入的增加,固定要素得到较好的利用,因此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劳动投入继续增加到某一点,边际产量开始递减。这个规律看似比较好理解,但是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那么容易,尽管教师在讲解时可以通过简单举例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理解,但是简单的例子并不通俗,所以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学生社会阅历较浅薄,社会实践少,所以他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很难理解透,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感到有以下两点困惑:一是为什么边际产量有一个递增的阶段,然后再递减,与边际效用递减有所不同。第二个困惑在于,既然边际产量有递增的过程,为何把这个规律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边际报酬规律是对边际产量变化趋势的一种描述,因此并不会反对在该趋势中的开始阶段有反复和波动。尽管边际产量在开始阶段有一个递增的过程,但是从发展趋势上而言是逐渐递减的,因此,我们把这个规律称作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如果仅理论上讲解,学生还是不能深入领会此规律。

2.2 养猪理论——理解边际产报酬递减规律

针对学生在学习此规律时的两个困惑,可以根据养猪实践来解释:当在一个既定大小的猪栏里仅养一只猪时,这头猪吃食的积极性较低,而且还挑食,经常有食剩下未吃完。因为猪挑食且吃食的积极性不高,所以猪长的速度较慢,在同一时间内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但是在一个猪栏里养两头猪时,这两头猪吃食的积极性非常高,都抢着吃,由于他们抢着吃,很快就容易吃饱,当他们吃饱后就睡,这样猪长膘也就快了,猪肉的增长量是呈递增态势。与此同时,假定一个猪栏里养两头猪时达到最佳状态,也就是空间等各方面刚好合适,如果此时在这个猪栏时养三头猪,此时他们在吃食时虽然也会抢着吃,但是由于空间太小,睡不下三头猪,所以当猪吃饱后睡不好,当然也就长不好了,猪肉的增长量开始由递增转向递减,养猪的经济效益也就因此下降。

这正好符合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在第一个阶段,随着生产要素不断地增加,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也就是说在既定的猪栏大小的生产要素情况下,当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时,边际报酬是递增的。但当不断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即猪的数量时,养猪的效益不但不增中反而减少。这是因为猪栏这种资源接近了充分利用时,如果还不断地增加另一种生产要素,边际产量,即猪所增长的重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减少。通过养猪理论的讲解,绝大数同学豁然开朗,一下子就理解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3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通过研究发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学生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其它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理解在完全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为什么小于平均收益,及短期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图。通过以上养猪理论的理解,很容易知道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但各自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分别递减。所以,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以在理解其它知识点中,我们一般是将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结合起来。

3.1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MP<AP);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MP = AP)。

第二,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

3.2 在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理解中的运用

由于一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所以,市场对行业产品的需求曲线就是对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因而,完全垄断厂商产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AR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重叠,而边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但是为什么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大部分教材中讲解的较简章,使得很多学生无法理解。而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可运用数学模型来推导,但是这对于高等数学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无疑是难上加难。但是如果我们通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入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通过上面分析,我们知道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 (MP>AP);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 (MP<AP);

如果我们在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基础上均分别乘上价格后,不就是等于边际收益和平均收益吗?而在完全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而在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之间,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刚好处于递减阶段,所以通过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去理解为什么在完全垄断条件下,边际收益要小于平均收益。

3.3 在短期成本分析中的运用

在短期成本分析中,平均总成本曲线和短期边际成本曲线都呈U型,随着产量的增加,它们都有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这两条曲线都有各自的一个最低点,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但为什么为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这也很困惑学生。但是我们通过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短期中,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交于平均产量的最高点,他们是先递增后递减的,而在短期中,我们假定其它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相对应到的就是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我们可以将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图旋转180度,然后做适当的调整,就可以得到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图了,也就是说我们通过理解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了。

4 结论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它又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是经济学家们根据实际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科学,所以在讲授此门课是,我们既要尊重其理论基础,也要通过实践来讲解,本文就是根据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中的养猪理论来讲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概念,以及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在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之间的关系;在短期平成分析中,理解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图,学生在完全题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也就是边际产量递减的基础上,再去理解其它生产成本理论显的更容易且印象深刻,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上一篇:关于高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 下一篇:学生角度案例教学法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中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