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县农家书屋的“优化路径”

时间:2022-09-29 05:11:58

为探索农家书屋管理使用长效机制,制定农家书屋未来发展策略,记者同黑龙江省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对全县137个农家书屋进行了系统调研,对宾县农家书屋建设、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探讨。

农家书屋 书香宾县

2007年以来,宾县采取争取省市单位扶持帮建、发动县直单位结对援建、引导乡镇村屯自筹自建三种方式,率先在全省筹建了农家书屋。截至到2012年底,共建农家书屋137家,已建的137家农家书屋多数设在村委会、学校,个别书屋设在农户家中。书屋使用面积在20——200平方米之间不等,其中面积最大的是鸟河乡乐陵村农家书屋,使用面积在200平方米,室内有桌椅100套以上,各种设施齐全。

为了使农家书屋建设达到要求,管理到位,使用率高。筹建以来,宾县县委采取定期检查和拉练学习等方式先后22次深入到各村农家书屋指导检查,引导乡镇、村,注重发挥建设主力军的作用,强化指导,促进其自主建设。

农家书屋的现实困境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认识问题。部分乡镇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认识,存在消极应付思想;对农家书屋建设的重大意义持怀疑态度;二是管理人员问题。有专职管理人员且坚持每天开放的农家书屋只占极少数,这就造成有的出现了管理乱、读者少,甚至基本上就没有读者,“书屋”实际上成了“书库”;三是选址问题。有的村委会自身没有办公室,村民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房子让出来,造成书屋无处安身;四是管理体制问题;五是图书种类配置问题。如何根据农村这一读者群体,配置相应的书籍内容,是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办好农村书屋的重要环节。

冷思农家书屋建设与发展

针对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强化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应把农家书屋与普及文化知识宣教活动有机结合,让农家书屋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村。二是理顺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议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健全工作机构,明确管理主体,分清职责,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后劲与活力。三是合理布局,实现科学选址。应制定农家书屋建设的准入标准,各乡镇按标准自查后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四是整合资源,建立财政保障机制。建议制定统一的农家书屋运行经费标准,并要求纳入财政预算,提高资金投入力度,保证书屋正常运行的必要经费。五是整章建制,进一步规范管理。建议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方法来管理农家书屋。比如建立图书捐赠制度、建立农家书屋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制度、制定可操作性的图书资源共享制度等。六是减少上级统一配备,合理配置图书种类。要注重基层需求为主,同时还应适当减少统一配备的比重,留一部分资金,作为地方自选图书书目的经费,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多样化阅读要求。

上一篇:富裕老窖:中国酒筑中国梦 下一篇:中国经济“第二季”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