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时间:2022-09-29 04:01:51

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摘 要: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基本价值,要将其落到实处,需要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实事、小事做起,树立学生是校园主人的理念,研究发现儿童的成长需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观察问题的角度、表达思想的方式,甚至面对学生的神情等逐一改变,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和情感丰盈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视角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

关键词: 学生发展为本 教育理念 落到实处

教育是直面人、通过人和为了人的社会事业。从本质上讲,教育是因学生而存在的。因为人既是教育的起点又是教育最高和最终的目标。2001年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让学生站到课程、教育的正中央”;然而,遗憾的是这些耳熟能详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师似乎都知晓,但一些人并没有将其落实和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导致这些人成为观念改变的巨人,行动改变的弱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正如专家所言:“再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如果最终落实不到教学一线,指导不了实践,结果很可能就是失败。”不可否认的是,许多教育活动都是“目中无人”的,或者说具有明显的单向性――教师往往按照“自我期望”,一厢情愿,有时甚至是功利化地规划教育行动,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育主体――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意愿。现代教育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能转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行为,那么这种理念是苍白无力、没有说服力的。“持续多年的教育改革走到今天,最常见的问题已经变成了教师拥有了新理念之后,怎么把它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形成新的教学习惯。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准,不是推出了一套新理念、新课程、新方法,而是这些对教师而言的外来之物,是否转化为教师日常教学生活的一部分”[1]。如何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在具体行动上?美国一所学校关于“利用黑板的几项规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检查板书字体的大小,确定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能够看得清楚。

利用上半部分,只有在确定后排的学生不会被前排同学挡住时,才使用黑板的下半部分。

列出上课计划,将要讨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这样你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时,学生仍然能够看到问题。

在黑板上写字,背对着学生时就不要再讲课了。

尽量课前在黑板上写好板书内容,使学生对将要上的课的内容纲要有个大致了解。

将学生的话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有机会在黑板上写字。

慎用黑板擦。在擦去学生所说或所写的观点之前,再进一步强调这些观点的价值。”(2008年12月5日《中国教育报》)

在这些常常被我们忽略,认为根本不值一提的小事上,他们为学生考虑得如此周到、细密,令人感动。我们一直高喊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但很多时候只是理论和口号,没有落到实处。用心思考,“使用黑板注意事项”折射出的是他们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尊重和爱护。没有大话、空话和口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值得我们效法。

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用心观察思考日常教学行为,会发现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做法有悖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我们的讲台往往都在教室的正前方,讲台的地板比学生课桌的地板要高一个台阶,教师的讲桌比学生的课桌要高、要精致。其实,这种习惯性的摆设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几种潜意识的心理: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中心,教师高学生一等,教师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这些对于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有着负面影响的。英国的讲台往往不在教室的正前方,而是靠黑板的一侧,讲台的地板与学生课桌的地板同一高度,教师的讲桌和学生的课桌没有高度的差别,只是桌面稍大一点,讲台上还摆放盆景。这种摆设暗示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不至于使教师站在讲台讲课时挡住了学生看黑板的视线,不至于带来教师兴致勃勃讲课时在讲台“踏空”的危险。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一些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学校已经开始改变。“在十一学校的教室里,你不会发现讲台、讲桌。‘它意味着,教师只能站在学生中间,平等的对话交流成为常态’。语文教师闫存林如此解读它们的消失”[2]。

要真正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在教育思想、教学方式、情感态度上做一些改革和调整,从教育思想到语言、行动等方面体现对学生的尊重。

首先,树立学生是校园主人的理念,研究发现学生的成长需求,创造适合学生的校园生活。特级教师李伟平认为:“学校的色彩应该是明亮的、鲜艳的,和儿童活泼可爱的天性相映成趣;学校的柱子、桌椅脚、墙角等应该是圆形的,因为奔跑、碰撞是儿童的家常便饭;学校张贴的标语口号和宣传画应该照顾到儿童的高度,不要让儿童的脖子仰视得酸疼;学校的草坪、操场应该是开放的,儿童的脚印可以遍及学校的每一寸土地;学校的地面上可以画上格子、线条和图案,让儿童想着法儿去蹦跳。总之,要把校园还给儿童。”[3]

其次,从观察问题的角度、表达思想的方式,甚至面对学生的神情等逐一改变,这些改变的立足点是学生,是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和情感丰盈的需要。2013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杰夫・沙博诺说:“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观点是把学生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所教的内容是第二位的。当学生走进我的教室,我会寻找他们身上积极的一面。我会努力地了解学生――他们的过去、文化背景、现有的能力、未来的目标等。我会据此改进教学,使学生看到他们学的知识与他们所生活的世界密切相关。一旦这种联系建立起来,就变成了学生推动教学。他们会催着我展现更多科学的奥秘,然后我就站到一旁,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发现。这样,他们自然会在求知的路上走得更深、更远。”[4]教育的使命是唤醒学生的自觉,让他们产生自己的思想、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形成自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就是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成为他们自己。教师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学习、发展、成长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每一个学生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

再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视角观察、思考、分析问题,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审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这是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细、落实的基础。教学行为方式的选择要考虑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质疑,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与学生之间进行民主、平等、真诚的对话式交流。教师还要研究新媒体背景下适宜学生的学习方式,创新学习环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学习,提高学生个体及整体的学习质量与效率。另外,还要考虑满足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需要。许多优秀教师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特级教师于永正板书时,把身子蹲得很低,把头偏向一边,这样就不遮挡任何一个孩子的视线,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板书。

最后,教师的课堂语言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如让学生回答问题时,直呼其名,这样学生觉得亲切。提问时用“请”、“可以吗?”学生回答问题后用“谢谢”、“请回”、“感谢你的精彩发言”等,使课堂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散发出温馨的人文气息,凸显生本主义理念。特级教师王松舟提问时,从不说“你说”,而是说“你请”,同时主动递上麦克风。一个字,一个动作,就足以让学生有被尊重的感觉,发言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海南师范大学吴一凡老师在一次讲座中曾专门提出,提问学生时,教师应把手心向上,面带微笑说“请××同学回答”。绝不能用一个指头指着学生的头说“你来”、“你说”,更不能只叫学号。课堂提问的手势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但它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易于营造情感相通、和谐共振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叶澜.一个人和她的教育改革[J].人民教育,2015(4).

[2]靳晓.北京十一学校改革记[N].光明日报,2014-2-28.

[3]李伟平.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学校教育生命价值的认识与实践[J].人民教育,2014(14).

[4]高靓.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科学――访2013年美国国家年度教师杰夫・沙博诺[N].中国教育报,2013-9-13(07).

上一篇:高水平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下一篇:高职高专的“旺工淡学,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