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型人才:解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因的逻辑起点

时间:2022-09-29 03:49:29

技能型人才:解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因的逻辑起点

摘 要: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技能型人才的现代性取决于职业教育的现代性。但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存在实训中人才培养质量及效率低的共性问题,本文通过解析技能型人才的技术、知识、智能等“基因”要素,准确厘定了技能型人才内涵。为下一步探索设计3D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以期转变和创新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做好铺垫。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知识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6.234

0 引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毫无疑义,服务经济、就业导向、产教融合、中高职衔接、普职沟通、终身发展是现代职业教育的质性规定。但是,作为身在职业教育中的人真正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这些质性规定并付诸于职业教育实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文就是从目前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存在实训中人才培养质量及效率低的共性问题出发,着重于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智能、知识等“基因”进行解析,旨在使我们正确认识、把握和践行现代职业教育。

1 解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始于技能型人才的研究

职业教育起源于学徒制培训,历经职业主义运动而演变,其教育目标天然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技能型人才的现代性取决于职业教育的现代性,技能型人才是解剖现代职业教育的起点。长期以来,职业教育成为培养“手艺人”的“次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这种地位,除了人们对职业教育存在根深蒂固认识上的偏见和社会体制等原因之外,还与我们职业教育人不能正确认识技能型人才,从而在实践中异化职业教育,使其不得不卑微地蜷缩在普通教育背后的缘由不无关系。

在现实中,当我们所期望的职业教育及其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并不能带给我们预想的结果时,对现状的任何抱怨,只能加深我们内心的痛苦体验。只有超越纷繁复杂的现实,寻找深藏在事实背后本质的东西,才是我们找到问题症结和彻底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并准确认识技能型人才,就是探索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并有效达成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所以,我们解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必须从研究技能型人才开始。

2 辨析技能型人才与技术的内涵关系

按照学科专业、行业领域、教育层次、岗位职位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人才划分为不同的具体类型,如:文科人才与理工科人才,IT人才与金融人才,专科人才与本科人才,决策型人才与执行型人才。如果我们撇开人才分类标准的具体形式,也就是把各种人才所学的学科专业、所在的行业领域、所受的教育层次,所处的岗位职位等等形式抽去,那么,各种人才都可以用技术、知识、智能等“基因”来表征。某一类型的人才总有自己的特定“基因”。人才既可分类也可分层。技能型人才本身首先不是一个人才层次,而是一个人才类型,类型之中有层次。技能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人才而言的一种类型的人才。技能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相比较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两者各自在技术、智能、知识等“基因”结构上有差异。

那么就会涉及到技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给技术下的定义是:“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统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的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新型或者一种植物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报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或维修一个工厂或为管理一个工商业企业或其活动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可以归纳为:第一,技术可以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以设备、工具等“人工物”形态(空间形态)存在的实体性技术,二是以规则、工艺等“工作文本”形态(时间形态)存在的规范性技术,三是以经验、策略等“工作能力”形态(时空形态)存在的过程性技术;第二,从本质上讲,技术是“人的存在方式”,无论是实体性技术、规范性技术,还是过程性技术,无不打上人的烙印。其中,实体性技术和规范性技术脱离个体而存在,过程性技术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以人为载体”的技术,内含个体的体力和智力,表现为个体工作经验或工作策略,实际上就是一种“身体技术”。这种“身体技术”,即个体所掌握的应用专门技术的技术,就是技能。所以说,技术与技能之间,既非类型也非层次。技能只是技术的“开显”形式。有多高的技术就一定有多高的技能与之相匹配。技术与技能之间的关系是相适的、伴生的、互动的。

3 界定技能类型及其技能型人才的成长通道

技能可以被定义为人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总和。这种认知能力表现为运用逻辑、直觉和知觉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表现为手工技艺和运用各种方法、材料、工器具的动作能力。技能作为“身体技术”,与个体的心理机制有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技能,张三有张三的技能,李四有李四的技能。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智能有差异。智能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机制,与遗传因素有关。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相对独立存在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相联系的八种智能,即: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有些主要倾向于肢体动作能力,有的主要倾向于认知思维能力。但是,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也就决定了一个人的认知能力偏强抑或是动作能力偏强。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技能可以以动作难度和认知难度为向度划分为经验型技能和策略型技能两个类型。经验型技能是基于“操作”难度增大而呈现出更加复杂的动作难度大的技能,策略型技能是基于“认知”难度增加而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知识含量高的技能。验型技能及其人才与策略型技能及其人才之间并非层次关系,不能比较出哪个重要哪个次要,也不能比较出哪个层次高哪个层次低。当然,在这两种类型技能各自内部,可以依据工作过程复杂性的增加或增大而划分不同的层次。经验型技能人才因“动作难度”增大从初级工、中级工晋升到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策略型人才因“认知难度”增大从技术员、助理技术师(如助理工程师等)晋升到技术师(如工程师等)和高级技术师(如高级工程师等)。这就意味着,两种技能都有各自发展的层次递进的时空,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也必然有其符合两类技能人才发展规律的架构与体系。

4 厘定技能型人才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

不同类型的人才有其不同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技能型人才与学术性人才相比较,在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上当然有差异。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的划分涉及到知识的分类问题。在知识分类史上,不同的知识观有不同的知识分类理论与知识分类标准,因而产生了形形的知识分类方式。为了解析技能型人才的知识“基因”,这里按照知识的属性来分类,知识可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达的知识,是关于“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主要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原由和状态,揭示物质世界的本质,探究物质世界运动的客观规律。从方法论上看,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以反映为导向,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心理机制主要是记忆,其获得过程是人们对物质世界从原因到结果的认识过程,遵循客观性原则。陈述性知识是学术型人才的认知领域和知识领域。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是关于“做什么”、“怎么做”的知识,主要以产生式(所谓条件-行动的规则)和产生式系统表征,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一种动态的知识,是职业性知识。

5 结论

通过以上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智能、知识等“基因”进行解析,我们可以全面而又准确地认识技能型人才,那就是:技能型人才是指那些与自己的智能相匹配,掌握程序性知识和过程性技术,具备一定的做事经验或做事策略,并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通过解析技能型人才的技术、智能、知识等“基因”,对职业技术学校解决目前实训中普通存在的人才培养质量及效率低的共性问题,对从事职业教育的“职教人”正确认识、把握和实践现代职业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撑。为下一步探索设计3D虚拟仿真实训系统,以期转变和创新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做好铺垫。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资助课题“游戏化学习理念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3D虚拟实训系统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XJK014BZY020。

作者简介:刘红兵(1975-),男,湖南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学。

上一篇:矿井通风现代化管理措施探讨 下一篇:污水处理中自动化仪表设计与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