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真我方有真作文

时间:2022-09-29 03:41:50

有真我方有真作文

王富仁先生在他的《当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历史依据》一文中,谈到了发展教育的两个驱动力,一是国家的需要,要求教育在国家的统一指导下,为实现国家目标服务;另一方面则是社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特别是人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的需要,要求以“人的健全、和谐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来开展全部教育活动。到了二十世纪末,国家建立了基本的建设规模,人民基本上满足了温饱问题之后,社会发展自身的要求,人的发展自身的要求,逐步突现出来。这样,中国教育固有的国家主义性质同中国经济体制的社会化发展和中国文化思想的社会化发展之间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激发出了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

在讨论中,教育应以人的全面素质的健全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成为人们的共识。钱理群先生在他的《以“立人”为中心》的文章中,借用鲁迅的说法,把今天的教育改革所要建立的指导思想概括为“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观。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以“立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应选择作文教学为突破口。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其人格构成、心灵图景、精神疆域的全面反映,写作过程是学生心理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在对自我情感的主动积累和积极审视下,可以培养起学生欣赏自我、热爱生活的积极人生态度。一旦作文和生活密切相关,成了学生歌哭于世、奋斗于世的真情记录,作文便成了他们人际交往和生命感受的过程,作文是自我表述和自我达成,是个性挥洒是青春张扬,是生命美丽的印痕与精彩的律动。这样,为生活写作,为自我写作,作文便适应了也满足了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然而,当我们反观作文教学的现状时,就会痛心地发现,学生作文大都人文分离,真我消失得无影无踪,找不到成长轨迹与心灵图景。学生作文只为了完成任务,或给老师造文,或为考试而写,而教师也在压抑真我、扼杀真我的应试作文训练中苦苦挣扎。作文教与学中“真我”不在,何谈什么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呢?怎么可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完成人的发展呢?

当作文是为了完成作业而为师造文,那些要么老生常谈、要么不切实际、要么限定主题的作文题目怎么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怎么可能让学生实话实说呢?或者当作文仅仅是为了迎合改卷老师,仅仅是为了换取高分,怎么会不出现高考作文中那么多瞎编什么父母去世来表现自己的坚强的现象呢?这样,我们怎么能在作文中看到学生的真情实感、听到学生的心灵之音呢?作文的模式化、文风的僵化平庸千人一面、个性泯灭也就成了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从不见“真我”中走出来,倡导“人文合一”的写作是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必由之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和审视角度去认识时代、观察时代、感悟时代和抒写时代,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感悟生命历程,并沉淀喜怒哀乐的各种真实而难忘的感情,作文为生活而写,为生命歌唱,为“自我”作传,让作文成为“我”的作文,真正做到我写我心,作文展现的是“我”生命中的崇高与亮丽,“我”生活中的欢乐与痛苦,“我”灵魂中的挣扎与悸动,“我”心灵的期盼与飞跃,“我”精神世界的提升与拓展,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真诚活过的真实记录。当“我”在学生作文中复活,并成为作文中自由自在飞翔的灵魂,作文就会呈现出各个不同的多样生命形态,抒发着千人千面的真情实感,呈现着面目迥异的心路历程,展现着景色各异的心灵世界,那么,作为自由作文的写作者,该有怎样巨大的精神快慰和心理满足呀!

学生作文虽不是文学创作,但为文之道,却是一致的,那便是“人文合一”。回头看一下整个文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心灵史。那些名垂青史的伟大作家魅力恒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作品文字的魅力,还是他们人格的魅力?答案很简单,是他们作品中达到的“人文合一”的境界,是字里行间涌动和闪耀着的人格力量、个性特征和艺术魅力的完美结合。所以“人文合一”是文学创作的成功之道,也是作文成功的客观规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不能违背。

有真我,方能有真作文。这样的作文之路是语文教学贴近社会生活之路,是关注学生成长、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必由之路。当学生能够为自己而写,那跃然纸上的文字必然是每一个学生百分之百的本色真实。当作文能够书写真情实感,那生活的快乐或者忧伤、学习的成功或者失败,都可以化作自然清新的文字,那作文就不仅仅是得分,而是情感疏通的大江小河,岸边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是学生深广丰美的精神花园,写作文就成了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塑造的健康成长之路。

如果有一天,学生们都能说真话,抒真情,自由自在地自由作文,我想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会真心喜欢作文课。

上一篇:怎样做好阅读指导 下一篇:浅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