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促进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

时间:2022-09-29 02:51:38

多举措促进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

[摘要]先分析学优生个性心理缺陷的类型,然后针对性地提出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对策。对策包括:思想重视,以德为先;树立学生的正确观念;增强学生耐挫能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心理咨询跟上步伐。

[关键词]学优生心理健康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107

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都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即学优生,认为这些学生成绩好,自然别的方面也很好,却往往忽视了对这些学优生的心理健康的关注。事实上,根据心理学数据分析,最经受不住打击、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就是这些教师、家长最放心的学优生。因而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不容忽视。

部分学优生之所以心理行为出现偏离,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有的是因为性激素偏高而引起的心理和行为异常;有的是家族遗传缺陷使他们陷入苦恼、自卑、抑郁、孤独;有的是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营养不平衡……当然学优生心理是否健康与其家庭的“偶发事件”也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父母离婚、死亡、疾病或下岗等情况,都会对其心灵产生巨大的伤害,导致其心灵扭曲。

学校教育是仅次于家庭教育对学优生社会化起重要作用的场所。学校管理的过分严格或松散,或教师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以及品行不良的学生对学优生的影响等,都会使学优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对于任何一个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是相当重要的。因此,教师不能只看到学优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性格变化的关注。要根据学优生这一花季时期的心理变化规律,利用他们可塑性强的特点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与求知倾向,为他们营造一个积极、轻松以及和谐的环境,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为他们走上社会做好准备。

一、思想重视,以德为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重视是抓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对于学优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教师只有思想重视了,才会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才有可能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疑虑,才有可能避免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司马光曾独树一帜地提出了“德才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对于学优生的培养要坚持思想道德为先导,教师和家长要身先示范,正确引导。教师和家长决不能只重视成绩,而不重视德育。

二、帮助学优生树立正确观念

学会生存是社会和未来对每个人的基本要求。面对学优生,我们应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营造良性竞争环境,让学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促进学优生心理健康发展。青春期的许多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许多困惑、苦恼、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也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帮助个性过强的学优生,使他们乐观而不狭隘,开放而不封闭,接受而不抗拒,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克服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行为向健康方面发展。

三、增强学生耐挫能力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曾有人对取得成就的人物进行过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他们中间有相当一部分人曾经历过坎坷崎岖的人生之路。因此增强学优生的耐挫力,提高学优生顽强拼搏和锐意进取的心理品质尤为重要。教师要帮助学优生改善心境,克服野蛮粗暴、性情孤僻、情绪易冲动的人格弱点;帮助他们逐渐培养起自尊自爱的主体意识、自我控制的意志品质和较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使他们积极进取、乐观开朗、乐于分享、勇于面对挑战。

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利用班集体的力量,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能够使学优生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承受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同学好友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师长的说教更力量,集体的向心力、幸福感可以融化心结,健康学优生的心理。

五、心理咨询跟上步伐

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切实开展心理咨询,推动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让心理咨询发挥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护航作用。积极开办家长学校,加强家校联动。在发现学优生有心理缺陷时,及时与家长联系,让家长正视子女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指导家长正确实施家庭教育。只有给予学优生适当的刺激和必要的压力,才有可能培养其更成熟的处世态度。

总之,对学优生的引导教育,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讲究方法。要通过乐观教育,培养学优生活泼开朗的心理品质,防止心理封闭;通过合作教育,培养学优生和谐健康的心理品质,克服心理脆弱和心理失调;更要让学优生懂得“万事”并非“如意”。也只有这样,才能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才能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上一篇: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第一课的教学改进 下一篇:论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中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