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29 01:46:02

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比较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其应用选择。方法:38例肱骨中下段骨折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从手术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程度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经6-18个月随访,锁定加压钢板功能优良率90.48%,动力加压钢板优良率7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肱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锁定加压钢板;动力加压钢板

[中图分类号]R2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3(a)-023-03

肱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很常见的损伤,手法复位及固定困难,通常考虑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肱骨中下段形态特殊,进入肱骨干的主要滋养动脉大多只有一支从中段内侧进入肱骨,骨折或手术的损伤必然要剥离较大范围的骨膜和软组织,不可避免地损伤了滋养动脉,造成骨折端血供障碍,使骨折端的血供及局部软组织受到了双重破坏,致使术后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更为常见。自2001年2月~2006年6月,笔者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和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38例,现对两种内固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38例,男27例,女11例。年龄24-56岁,平均3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5例,重物砸伤7例,跌伤4例,机器绞伤2例。所有病例均为新鲜骨折。随机分成两组:动力加压钢板组(17例),采用天津市威曼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内固定治疗;锁定加压钢板组(21例):采用山东威高集团生产的内固定治疗。按骨折类型及治疗方法分组统计,见表1。

1.2手术方法

患者仰卧位,均采用臂丛神经麻醉。取肱骨后侧切口人路,在肩峰后缘与尺骨鹰嘴的连线上作切口,切开浅筋膜后,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间隙分离。将食指插到近端肱三头肌的两个浅头之间的V形沟内,以钝性或者锐性分离,根据需要向远侧方向分离此二头。在V形沟深处有桡神经及伴行血管横过肱骨,术中应解剖出桡神经并加以保护。分开肱三头肌的内侧头,为防止桡神经卡压,需将外侧肌间隔打开,这样,肱骨的远侧就可以很好的暴露出来。对较大骨块。可先用螺钉固定。小骨块可用细克氏针临时固定。A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剥离骨膜,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复位后将多次预弯塑形的钢板放置于肱骨后方后用螺钉固定:B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清理断端,对断端周围骨膜稍做剥离,复位后将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放置于肱骨后方后用螺钉固定。伴有骨缺损的病人。取髂骨的松质骨填塞于骨折缝隙和放置于骨折端周围。试行活动肘关节,检查被动功能及圃定满意后,放置负压引流管,将桡神经固定于周围软组织床中,冲洗术野,止血,逐层缝合刀口。

1.3术后处理

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第1天拔出负压引流管,颈腕吊带保护患肢2~4周,可在健肢帮助下进行肩肘关节的被动活动及前臂、手部的主动运动。1周后可逐渐增加肩肘关节的主动运动。在骨折未愈合前,避免上肢的剧烈活动和持重物。

1.4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Aitken和Rorabeek评分系统,优:肘关节伸曲>110度,无痛:良:肘关节伸曲>75度,无明显疼痛;可:肘关节伸曲>60度,有轻微疼痛,偶尔需要止痛药缓解,日常生活影响不大;差:肘关节伸曲

1.5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 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两组的指标结果进行成组秩和检验。P

本组病例经6-18个月的随访。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见表2。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见表3。通过对两组资料的比较分析,锁定加压钢板组在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上明显优于动力加压钢板组,/

3 讨论

3.1肱骨骨折的治疗现状

传统的钢板内固定现仍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而髓内钉和外固定架也有疗效满意的报道。其基本要求都是对骨折部位提供一个满意的稳定性。采用传统的钢板治疗。术中必然要剥离较大范围的骨膜和软组织,不可避免地损伤了滋养动脉,造成骨折端血供障碍,使骨折端的血供及局部软组织受到了双重破坏。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外固定架置于体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且螺钉与体外沟通,易发生钉道感染等并发症。外固定架与肱骨干之间的间距较长,固定欠牢固,尤其是粉碎性骨折,轻微外力就可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影响骨折愈合。与钢板相比,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它可减少对软组织血运的破坏和防止骨折周围血肿形成,理论上可减少愈合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但是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物近端可产生撞击症状,可导致肩关节术后的疼痛和僵硬,术中扩髓和插入髓内钉时破坏髓内的血运,容易造成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并有导致骨折进一步粉碎的可能。

3.2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优势

国际内固定研究会最新研发的锁定加压钢板,它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常规加压接骨板技术和生物性内固定器技术完全地整合在一个内固定物上,即接骨板螺钉设计成既可使用标准螺钉进行接骨板固定,又能使用其成角稳定性地锁定螺钉地结合孔。其特点是螺钉的头部和钢板的螺孔之间有互相匹配的螺纹,螺钉旋紧后,螺钉和钢板浑然一体,为骨折提供很好的稳定性,作用犹如外固定支架。但它和外固定支架又有所不同:①锁定加压钢板是置于体内,螺钉不与体外沟通,不会产生外固定支架所固有的钉道感染等并发症。②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骨与钢板的间距较外固定架骨与架的间距明显缩短,即力臂缩短,且钉板匹配,直接锁紧。因此固定更为牢固。锁定加压钢板和普通钢板的不同点在于:①普通钢板钉一板之间没有螺纹,容易引起钉一板和钉一骨之间的微动。而锁定加压钢板是一种角度固定钢板,其螺钉头和钢板上的钉孔均有螺纹,两者拧紧锁定后。固定更为坚强。对于严重粉碎性骨折、内侧粉碎无支撑及骨质疏松的患者更能显示出其优势。②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时非常贴近骨面,但不与骨面接触,因而安装时无需剥离骨膜,安置到位后又不会对骨膜施压,从而避免对骨膜的破坏,达到保护骨骼血运的目的。③锁定加压钢板在固定螺钉时,也可使用普通螺钉进行加压,扩大了使用的灵活性,从而使骨折端接触更加紧密,促进骨折愈合。④锁定加压钢板为解剖型设计,符合肱骨中下段解剖形态,术中固定时不将骨折块拉向接骨板,接骨板即使未充分的解剖塑形仍可维持骨折端复位后的位置,免去了术中多次塑形钢板的麻烦,使手术变得简便。

手术注意事项:术中必须暴露桡神经并加以保护。牵引桡神经时动作应轻柔,禁用暴力。应尽量减少对骨膜的剥离,以免破坏血供而延迟骨折愈合。靠近关节处应尽量减少损伤软组织,避免术后发生异位骨化而影响关节活动。对有骨缺损的新鲜骨折和骨不连的病人。术中应进行植骨。肱骨前方肌群的力量比后方肌群的力量大,其张力侧在后方,钢板放置肱骨后方符合生物力学作用原理。由于肱骨干的后下方较宽平,内固定钢板放置肱骨后方时钢板容易塑形。钢板与肱骨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加强了固定的稳定性,术后不易松动。

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上一篇:吕爱平:中医药发展重在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下一篇:中药肾区渗透并常规治疗高血压性肾损害40例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