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中感悟、生情、入境

时间:2022-09-29 01:38:40

《古诗两首》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专题——“春天里的发现”中的一篇课文,课文由《草》、《宿新市徐公店》两首描写春天的诗组成。

教学本课须考虑一些因素: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草》、《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也不陌生,读通顺、能背诵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重点应在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展开想象,在读中感悟、生情、入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提升审美情趣。

一、激趣导入

1.《草》。建议从“草”的象形字入手,出示草字的象形字,提问:从字形看是个什么字?接着向学生简单介绍汉字的造字特点。调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新的学习做准备,或让学生说带有草字的词语或找课文中带有草字头的字。而后出示诗题,简介诗人。

2.《宿新市徐公店》。首先,复习《小池》,顺势导入:宋代诗人杨万里描绘了小池初夏的景色,今天我们要再次随他去欣赏春天里所见的一幕景色。其次,出示诗题,理解题意。(宿:住宿;新市:是地名,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新市是宋代酿酒中心,据说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痛饮大醉,留住在新市徐公店。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最后,指导学生准确读诗题。(宿|新市|徐公店)

二、读诗明意

1.识字写字。首先,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扫清字词障碍。着重纠正字音,如烧、荣、未、追、菜、宿、徐等;指导书写9个生字时,注意纠正字的笔画顺序和间架结构,重点讲解未、荣、宿、烧、店、离等。

2.读诗,释诗意。读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是学生自主与文章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为此,多种形式的“读”应贯穿两首古诗的教学始终。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释诗意应与“读”有机结合,以“读”为主,在“读”中悟,结合插图,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并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读,品味情感,生情,入境。

(1)学生自由读诗,整体感知内容。围绕“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这一诗句你读懂了什么?”的问题,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思。

(2)教师指导诵读,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可采取自由读,指名读,互评;再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互评时,通过“怎样读好诗?”的谈话,引出平长仄短的读诗规律,指导学生按其规律读诗。(“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的第一、第二声;“仄”指去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的第三、第四声。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用符号“—”表示平声,用符号“|”表示仄声,“——”表示声音延长。平长仄短的规律除能让我们读准字音,还能感受到当时作者用这些字时的情感,平声字一般作者要抒发的是开朗、豁达、愉悦的心情,仄声字要表达的是压抑、低落、悲伤的心情。)《草》的平仄规律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宿新市徐公店》的平仄规律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读诗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手势、身体动作,让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3)品词赏图释诗意,深入感悟。《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一句诗中,对“原”“离离”“一岁”“枯荣”等词语进行释义,提问:草在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这句诗表达了草什么的特点?着重理解离离是草生长的态势,岁岁枯荣是草一年一度的枯萎和茂盛,是其生命的过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句诗,教师可板画草根,结合图画感受“春风吹又生”的意境。对《宿新市徐公店》中词语(篱落、疏疏、径、深、未、阴、急走、处、寻)进行简单释义,借助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稀稀疏疏的篱笆,伸向远方的小路,新叶不茂盛浓密的树,是静态描写。后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是动态描写。

(4)品味诵读,深层体悟。《草》重点品读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帮助学生理解草的特性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野火焚烧象征生命的艰辛和考验,春风吹又生说明草的顽强不屈与执著不移。《宿新市徐公店》着重品读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画面”的体会,如果学生有类似生活体验,可鼓励交流。

(5)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教学时,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野火焚烧草和春天草的蓬勃生长”,“稀稀疏疏的篱笆、伸向远方的小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的树、黄灿灿的菜花丛中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的儿童”。在读中,入境,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春的美与生机。

三、积累运用

1.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对古诗形成完整的认知。

2.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把《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编成一个题目为《捕蝶》的故事,训练生动的、描述性的口语表达能力。

上一篇:Scratch教学模式探究 下一篇:读悟·探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