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时间:2022-09-29 01:12:32

试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摘 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其专业水准、职业道德、责任意识等都会对学生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研究十分重要,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自然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线教师,是高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连接的桥梁,其队伍职业化建设主要包含辅导员的职业化素养、行为规范以及职业技能三方面,在整个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循整体性、科学性和最优化性三个原则。本文以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内涵与原则为基础,探索其职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辅导员准入门槛低。目前很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都将重心放在应聘者的学历、个人组织管理能力以及政治面貌等方面,很少有高校将辅导员的“专业性”作为主要考虑因素。二是辅导员队伍缺乏稳定性。造成高校辅导员的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有很多,如很多应聘者都将辅导员这一职位作为自己进入某个高校或是考取编制的“垫脚石”,未能真正喜欢或是重视这份工作。三是辅导员分配不合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1]中明确了高校应根据辅导员和学生配比为不高于1∶200的比例进行分配,但事实上一名高校辅导员辅导300名学生,甚至是400名学生的情况有很多,这就使得各种繁杂琐碎的事情逐渐占据了辅导员的时间和视线。

二、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途径

1.严格辅导员准入制度

高校在招聘辅导员的时候,必须要严格履行职业资格标准,注重应聘者的专业学科背景以及是否热爱辅导员这份工作。因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不仅需要专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辅导员真心实意热爱辅导员这份工作,能够对学生展现充分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2.落实辅导员配备工作

高校应积极落实辅导员的配备工作,根据1∶200的比例合理分配辅导员,逐步改善辅导员工作繁杂琐碎的现状,让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要确保辅导员的工作质量,高校应杜绝由其他教师或是职工代替辅导员的工作,也不能因为达到高校辅导员人数指标,而随意分配不相关的教师或是职工担任辅导员。

3.提升辅导员职业水平

在提升辅导员职业水平方面,高校不单单要对辅导员进行一般的岗前培训,还应制订长期的辅导员职业培训计划。定期组织辅导员在校内或是省内有序地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辅导员去其他学校实施短期挂职锻炼,与其他高校辅导员相互交流与学 习;高校还应给辅导员创造条件与平台,支持他们攻读和辅导员工作有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2]通过各种培训逐年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水平。

4.明确辅导员职业规划

一是辅导员自身应加紧学习。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有关理论知识,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库。笔者认为高校辅导员应结合自身情况以及所在院校的情况,制订一套学习与读书计划,在寒暑假的时间多写作一些工作论文,将书本里的知识逐渐转化为自己落实工作的有效方法。二是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对开展学生工作和进行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都有重要作用。三是辅导员应正确分析和对待自己的工作。辅导员这份工作面对的是不同性格、喜好和能力的年轻学生群体,要确保做好每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求辅导员必须要正确分析和对待每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日常需求等,及时洞悉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确保教育效果的最优化,这样才能提升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威信,学生才会服从管理。

高校辅导员这份工作对高校发展和学生教育都十分重要,在职业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知晓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内涵,谨遵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原则,正视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有效探索出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当然,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除了本文分析的途径之外,各个高校还应紧密结合自身具体情况,探索更精细化的建设途径。

参考文献:

[1]金 洁.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探析[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42―44.

[2]王旭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探析[J].高校研究与实践,2013(03):58―61.

(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上一篇:高中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思路探索 下一篇:英语交际教学法及其应用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