癃闭从肾论治

时间:2022-09-29 01:09:16

[摘要] 癃闭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病虽在膀胱,但与三焦、肺、脾、肾的关系密切,尤其是肾,本文着重从肾辨证论治。

[关键词] 癃闭;肾脏

[中图分类号]R256.53[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c)-154-01

癃闭是以小便量少,点滴而出,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一种疾患。小便不利,点滴而短少,缓者为“癃”;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为“闭”。癃闭虽有区别,但都是排尿困难,只有程度不同,故合称“癃闭”[1]。

正常人小便的通畅,有赖于三焦的气化正常,而三焦的气化主要又依赖肺、脾、肾三脏来维持,其中肾主水而司二便,与膀胱相为表里。肾主水,是指它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体内水液的分布与排泄,主要靠肾的气化作用,肾的气化作用正常,则开阖有度。在生理情况下,水液通过胃的受纳,脾的转输,肺的肃降,而下达于肾,再经过肾的气化功能,使清者上归于肺而布散周身,浊者下输膀胱,而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的水液运化。若肾的气化功能失常,则关门开阖不利,就发生癃闭。《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2],现分别具体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男性,年龄在45~58岁。临床症状均见: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伴有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腰膝酸软,时有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符合肾气化不足兼脾虚癃闭特征。实验室检查:尿常规阴性。B超示前列腺无明显异常,膀胱壁欠光滑,残余尿50 ml。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上述症状及辅助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给予肾气丸与归脾丸加减治疗,以补脾肾,助气化。方药组成:生地、山药、茱萸、茯苓、泽泻、生地 、炮附子、桂枝、黄芪、白术、甘草,水煎服[3],1次/d,连服1周,配合少腹膀胱区按摩。

2 结果

30例患者以气化不足为主,癃闭治疗1周后,尿量逐渐增多,症状改善,只有1例合并尿路感染出现尿痛,尿急,给予抗生素联合治疗,感染症状控制恢复,未出现不良反应,有效率为96%。

3 讨论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了本病的病名和病位,通过明清医家的总结归纳,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识有了进一步深化。癃闭包括西医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尿潴留及无尿症,如神经性尿闭、膀胱括约肌痉挛、尿路结石、尿路肿瘤、尿路损伤、尿道狭窄、老年人的前列腺增生、脊髓炎和尿毒症等出现的尿潴留和无尿症。对这些疾病,都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尿癃阶段:排尿滴沥不尽,或排尿无力、尿流变细,且可出现尿流中断,每日总尿量稍有减少;尿闭阶段:每日总尿量明显减少,甚至发展至点滴全无。 诊断时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发病经过,以及伴随症状,再结合体检和有关检查,如指诊、 B超、腹部X线检查、膀胱镜、肾功能检查等,以确定是肾、膀胱、尿道还是前列腺等疾病引起的癃闭 ,癃闭与关格均有尿量异常,但关格除小便不通外,同时可见恶心、呕吐。癃闭病势由轻转重,可发展为关格。癃闭若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治疗,由闭转癃,尿量逐渐增加,是病情好转的标志,通过治疗可获痊愈。癃闭失治或治疗不当,由癃转闭,为病势由轻转重的标志,最后可转为关格,若不及时抢救,可以导致死亡。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山茱萸、茯苓、泽泻、生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4],少佐炮附子、桂枝、黄芪、白术,可温补肾阳,健脾化气,与现代医学的急性肾炎,膀胱炎及尿潴留等病的临床表现相类似,其困扰众多患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易犯“虚虚实实”之误,应正确对待,详分虚实,提高诊断及治疗效果,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本篇所论是癃闭其中一型,采取上述方法加治疗可使病情得到控制,如失治误治可致关格出现危象。

预防与调摄:①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②消除各种外邪入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忍尿、压迫会、 过食肥甘辛辣及饮酒、贪凉、过劳等; ③积极治疗淋证和水肿疾患。

[参考文献]

[1]张伯舆.中医内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39.

[2]印会河.中医基础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0-41.

[3]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12.

[4]潘登善.中药学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88,141,358.

(收稿日期:2007-08-01)

上一篇:NiTi形状记忆合金在儿童肱骨干骺端病理性骨折... 下一篇:河南:公立医院看病同药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