哌拉西林/他挫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时间:2022-09-29 12:26:31

哌拉西林/他挫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挫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环丙沙星及甲硝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哌拉西林/他挫巴坦静脉滴注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术后;腹腔感染;哌拉西林/他挫巴坦;细菌清除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31-01

近年来,我院对88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进行了研究,分别采用环丙沙星及甲硝唑和哌拉西林/他挫巴坦进行对比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对比方法和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收拾的88例术后腹腔感染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38.3±5.5)岁,手术种类包括:胆囊切除术14例,胃肠手术12例,肝脏手术8例,胰腺手术6例,脾切除术4例;观察组患者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37.9±5.7)岁,手术种类包括:胆囊切除术13例,胃肠手术12例,肝脏手术7例,胰腺手术7例,脾切除术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0.4g环丙沙星注射液+0.5g甲硝唑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治疗前7d每日2次,之后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则给予美国惠氏百宫公司生产的4.5g哌拉西林/他挫巴坦注射液进行治疗,每日2次[1]。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 两组疗程均为14d,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的判定采用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分级评定:①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但其他三项数据并没有全部恢复正常;③有效:症状有所好转,其他三项数据有所改善,但不明显;④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2]。

1.4统计学处理2 结果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比较 分析表明,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术后腹腔感染是指患者经过外科手术后,腹膜腔内出现腹膜炎或腹腔脓肿的情况,临床症状多为血象及体温的升高,是术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可能出现全身感染的现象。有研究表明,术后腹腔感染致病菌为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有较高的病死率。因此,临床在治疗时,除了有效的清除坏死组织,处理脓肿引流等,还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抗生素进行抗菌治疗以达到成功治疗患者疾病的目的。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是一种复合制剂药物,既具有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的作用,又是β内酰胺酶抑制药,因此,能够有效的对抗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当患者出现术后腹腔感染后,革兰阴性菌在腹腔里的正常比例急速上升,诱发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其病情发展速度快且多变,此时给予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治疗后,其药代动力能够不止对革兰阴性菌进行消除,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抗菌性[3]。

在本案例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刘琪,牛灵.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术后腹腔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0):30-32.

[2] 伍艳玲,王洪,尚浩.肝硬化患者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检测及耐药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4-78.

[3] 张兴艳,王霆,李苌清.等.革兰阴性菌对哌拉西林耐药性的国内文献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5):288-291.

上一篇:侧裂岛叶入路基底节区血肿清除术36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CT扫描诊断胸部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