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统整项目课程”的核心

时间:2022-09-29 12:03:57

“人”是“统整项目课程”的核心

在过去的两年间,课程统整成为我国最为热门的课程改革议题之一。基于对课程整合的不同认识,各地学校已经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课程统整形态,而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统整项目课程”是富有代表性的一种探索。

统整、项目和技术构成了这一课程形态的基本构架。“统整”是指学习内容的组织方式,“项目”是指课程形态,而“技术”是指数字技术的支撑功能。居于这一构架最中间位置的,是“人”,是人的人格养成和素养培育。

2016年11月,在“教育3.0时代的课程重构”论坛上,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孩子们展示了多节统整项目课程,让我们对这一课程形态有了更加充分的认识。

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统整项目课程,既有学科视角的统整,也有主题视角的统整。虽然是学科视角强调“学科知识”作为学习的起点,但我们看到,所展示的课程始终强调“多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在这里,“知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结的。在儿童眼中,世界是“整体性”呈现的,是一个魔方,而不是魔方中的一小块,因此,这种知识联结符合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识方式。

主题视角的统整已经超越了“知识”的起点,将儿童的生活经验作为整合的起点,让儿童充分使用已知经验,寻找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是一种更高的课程统整形态,在这里,“知识”不再是静态的,而是流动的,是用来完成学习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资源。学校当时所展示的“绿色STEM:一棵树的价值”统整项目课程,就是通过设定多个生活情境和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和思辨,解决各种没有预设答案的问题。

无论是哪种统整方式,“人”始终是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统整项目课程的中心,指向培育儿童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而这正是我国学生长期缺乏的关键能力。

与此同时,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统整项目课程是基于“互网+”的一种课程改革尝试。孩子们使用各种数字设备,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学习。它表明,学生是技术的驾驭者,技术服务于学习,让学生随时取用互联网资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作并展示项目学习的作品。对于患有“技术迷茫症”的很多学校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上一篇:关注目标的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复杂系统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