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时间:2022-09-28 11:16:12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如何诱发学生探究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更为关注。科学作为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主动求知的源泉。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是小学科学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大多数科学课教师却忽视学生兴趣、情感与情绪的调动,采用单一死板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整个课堂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许多学生将科学课作为玩耍课来对待,使其失去了学科教育教学功能。那么,我们究竟要如何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来诱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动机,让小学生真正爱上科学探究呢?

一、以教师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正所谓爱屋及乌,亲其师而信其道。要想让学生对科学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要让学生喜欢科学课教师。试想如果学生不喜欢甚至是讨厌教师,那么学生如何会对科学教学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树立良好的形象,以独特的教学风格来吸引学生,拉近师生距离,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使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喜爱转移科学课的学习上来。

1.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学生对教师的最初印象大多是从教师的衣着、谈吐、行为等来判断。如果教师衣着邋遢、言语粗鲁,不注重自身的教师形象,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大多会离得远远的。一名合格的教师要衣着整洁、举止得体、语言文明,具有亲和力,可以带给学生以平和与美的感受。这样可以极大地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

2.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师要外有形象,内有修养,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水准,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更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向师性。这样既得赢得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认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作用。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科学课教师,我们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具有扎实而深原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人格魅力,以此来吸引学生、打动学生,让学生自愿地亲近教师。

二、创设有效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创设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在这种心理的刺激下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与浓厚的学习热情主动而积极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学习《蚂蚁》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的蚂蚁的样子吗?这样学生就会将注意力与思维集中在问题上,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的学习上来。

2.创设生活情境。科学课与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以生活来搭建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这样更能化解科学课教学的抽象性与枯燥性,更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能够激起小学生对科学课学习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课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在生活中来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生活中运用,将学与用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在平时我们要深入小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与生活,在二者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让科学课教学更具生活气息。

3.创设多媒体情境。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枯燥的科学知识以直观的图片、形象的图像、逼真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呈现,这样更符合小学生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对科学内容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学习动机。这比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枯燥封闭的教学方式更具吸引力与趣味性,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动物的食物》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与动态效果来向学生动态而直观地展示各种小动物,小白兔、大灰狼、老虎、狮子等,他们面前摆着一堆的食物,可是它们却一点食欲也没有,原来是这些食物放错了,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吃什么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让每个小动物都美美地吃一顿吧。这样便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与教师一起总结出食肉动物、食草动物、杂食动物。

三、重视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

科学课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验操作占有很大的比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既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同时也符合科学课的学习规律,可以让学生展开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进行自主发现、假设验证、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这样的实验操作可以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动脑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与能力。如在学习《大气压力》这一内容时,在讲完相关知识点后,我让学生动手来进行这样的操作:在一个杯水里,用吸管来喝水。让学生思考吸管吸水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将吸管扎几个小孔,再来进行操作,学生发现扎了小孔的吸管无法将水吸上来。通过这样两个实验,在学生主动思考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可以得出大气压力将水压入吸管吸入口中。

四、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现代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与教材,而是要向更为宽广的课外空间延伸,走出“小课堂”,走进“大课堂”,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延伸学生的认知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平时我们要加强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见闻。如在学完《大气污染》这一内容后,我让学生自由结组,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采用多种途径来收集各地区污染情况的相关资料,并采用图片等来表现大气污染前后的变化对比,让学生亲眼去观察,亲耳去聆听,用心去思考,来真切地感受大气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活动变机械的灌输为学生的自主构建,改变了以往学生机械记忆的被动学习状态,这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学习主动性的调动,学习兴趣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将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浓厚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来武装科学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科学课堂获得轻松、感受自由,真正爱上科学课学习。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中学生物理学科学习兴趣激发初探 下一篇:浅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