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民:淡然旷远 心境如水

时间:2022-09-28 11:11:49

来于茫茫归于茫茫,心灵是放飞的风筝,大地才是心灵真正的归宿。既要顶天,又要立地的“人”,只有用心灵说话才能与大地交融,体会到“人”字顶天立地的魅力。

担任西部基层领导服务的作家、诗人立民,其诗心、孝心、民心,都透出“人”字最本质的魅力。“人”、“心”相联,或许正如他诗中所言:“面对迢迢千里的路程,静静沉淀出生命的精华,那样的灵魂才有魅力。”

怎样才能解读这样的灵魂呢?不,不能,只有感悟。惟有感悟,方有诗意的静谧;惟有感悟,才晓“人”字的厚重;惟有感悟,始得心灵拥抱大地的赤诚。

诗心真挚

翻开立民诗文选《心境如水》,一股淡雅的气息面而来。文如其名,诗境淡然,恬而质朴的诗风很是让人胫心动―

“山是一幅画,

一抹纯绿;

海也是一幅画,

一汪碧蓝;

天空更是一幅画,

云幻明耀而日光隐现。

在这山谷中高喊,

享受到一种单纯与无拘束的恬适。”

―《无名谷》

诗为心之画。画在眼里,画在心中,一事一物皆含情,一点一滴皆入画,心境高洁,殊为难得。立民说:“我没有做文人的愿望,只是有时在清冷中写一点感受,以便提醒自己要以健康的心态和人格直面人生。”

或许正是这无所求的写作心态,使他的诗境变得淡然而高远。在浩瀚的宇宙长河里,人的一生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一沙一世界,对于人类对于社会,个体的生命必得承担其应尽之责。知其渺小,才有平和之心;觉其责任,才有奋发之志。无愧于人生,无愧于心灵。或许正是这高远的人格追求,使他在工作之余,更多地埋首于浩繁的著述之中,用笔倾诉他的情思,从东北基层的森工企业到省直机关,从中央国家机关再到西部基层工作,心志始终如一。

浮躁的世界是因为一颗浮躁的心。在诗人心里,生命的感悟和生存的体验,显得如此真挚感人,朴实无华而透射出睿智,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严格地说来,立民并不是一个以诗歌为生命的人,但他的诗却是他心灵的歌唱,渗透着思想的光辉和人性的真诚。

“不要妄自菲薄,

才能找回人的价值与尊严;

避开世俗的诱惑,

在精神的世界里开拓,

才能在历史的河流中升华自己。”

―《升华》

在历史的河流中升华自己,并及时拾起那一串串宝贵的心灵火花,才会让生命沉淀为一种永恒的记忆,才能以升华的人格,照亮自己的前行。也正因此,当他忙于各类事物时自己的精神空间非但没有萎缩,反而愈加丰富和深刻了,他坚守住了自己善良的本性,同时为学术著述和执政为民传递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他常说:“我要求自己的行为要上不愧党,下不愧民。”

在他编著的《领导和执法管理》、《干部与效能》,个人学术专著《效能论》,以及诗集《感谢生命》、《梦中情怀》和散文集《领悟》之中,知识的跨度、学术的专深、思想的深刻和文学的魅力闪于字里行间,能够真实地让人感受出博大的胸怀深厚的生活底蕴。

立民的学术著作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001年,他被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聘为特约研究员。四季轮回,他心如直水,诗境不变,始终在灵魂和现实的沉浮中独立前行,并将二者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和谐互动,用心倾听大地的声音。

孝心淳厚

“无祖不成人,无师不成事。”没有谁是凭空来到世间的,亦没有谁是独自走完人生的。父亲不仅赋予自己生命,更教会自己做人做事的道理,问心无愧,心境坦然。

“眼睁睁看他飘向远方,

父亲一定很寂寞,

在冥冥的世界里,

选一块墓地,让他在苍茫中拥有一个村落,

等着母亲,还有我。”

―《祭》

“在这人世间,父亲是最懂我喜怒悲哀的人……感悟父亲的一生及对我的影响,我会认真地写好‘人’字两笔,更不会在风海人涛中丧失自己的本性。”

立民的父亲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著名作家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就有他父亲战斗事迹的缩影,至今家里还保存着作家的亲笔赠书。父亲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他,也正是在父亲的指引下,他最终确立了人生的正确航向。无论面对怎样的得意和失意,父亲都能令他保持清醒的头脑,并成为他坚强的精神柱石。

有一段时间他因一些世俗的困扰,回到家乡后情绪低落,父亲便拿出珍藏了几十年的陈年老酒与儿子对饮,并深情地教育他:“人活着本就是毁誉兼有的,不要太看重别人的人云亦云。沧海横流,人间正道,只要问心无愧,就要善待自己!”在父亲深情目光的注视里,他浮躁的心渐渐归于平静。即使现今,父亲的目光也时常萦绕在他的心头,成为咽下的艰辛,保持善良的支点。

“无意争春,

也不计较随生随落,

淡然旷远,

也不在意谁来欣赏它的花朵,风的逸致,

更不想走进名人的画册里。”

―《山花》

淡然旷远,事业在胸怀里延伸,父亲对生活朴实的态度,对名利坦然的心境,成为他坦然心境的源泉。

父亲希望儿子春节能回家看看。每年春节立民都尽量回家,虽然呆的时间不长,但他非常珍惜这短暂的时刻,替父亲捶一捶那满身因战争创伤而瘦弱的脊背,替父亲洗一洗那已行走动不便的双腿,这对老人是一种无言的安慰。2001年父亲生日之际突然病倒,立民匆忙赶回家中。在病床前守侯多日,父亲病情刚一好转,便催他返京工作。立民故作轻松地说:“咱爷儿俩扳扳手腕,你赢了我就走。”不想老人真的伸出颤抖的双手,目光里透露出老人天真的兴奋。一刹那立民泪如泉涌。就在这小小的 床头上爷儿俩互相传递着掌温。

民心质朴

人生旅程,漫漫长路,会漂泊到哪儿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地生根,始终与大地母亲紧紧相连,清楚自己该做什么。就像早年在东北大森林里锻炼了8年一样,他认为这是命运冥冥的安排,让他有机会了解苍茫的森林,亲近原始的大地,回归生命的本真,这是他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大山就如母亲的眼睛一般,

被岁月的泪水映出了道道伤感;

大山就如同父亲的脸庞一般,

被岁月的磨难刻出了道道愁纹。”

―《山恋》

如今,走进西部,使他有机会亲近这片赤诚的土地,去感悟这群质朴的百姓。逢节假日,立民都会住进农户家,听农民讲故事。有家境困难的,他便与他们一起探求致富门路;有家境好一些的,他便要他们把致富经传给邻居们。他到基层时间不长,农民朋友却已经交了一大群。

“用根牢牢拥抱今天的风雨”,如何开垦这片炽热的土地,立民知道自己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立民的座右铭是“写好‘人’字两笔”。“人”字鼎立,忠诚写在心间,质朴的民心体现在最朴实的工作中。在一次检查“非典”防治工作中,他看见检查站里没有电风扇,检查站同志在35℃高温中挥汗如雨,他心疼了,也生气了,转身对随行人员说:“你们坐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上班,而他们却在这么艰辛的条件下工作,你们是人,他们也是人啊!必须马上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做人重要的是应该明白自己能够做些什么,并切实为老百姓做些什么,应该心胸豁达,把事业看得重一些,淡泊名利。这恰如他《体验》一诗的描写:

“少了浮躁,

少了功利,

在寂寞中独自静静地笑,

涂上自己的颜色生存,

清清淡淡在无声中逍遥,

黑与白之间不要刻意去描,

涤清风尘,

体验美妙。”

自立民到西部工作以来,一直得到他所在基层干部群众的敬重和拥戴,但他认为这不是自己为西部做出了多大的成绩,而是老百姓一种强烈的期望,对家乡发展的期望,对自己的期望,这是一份发自内心的信任,一份厚重的责任。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变换的是风景,磨砺的是灵魂,而同时作为一名有良知的学者和真诚的诗人,他更将之升华为一种人格的高贵。在《母亲》一诗中他如是写道:“别时时为命运忧伤,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历。”

民心何在,关键在人格。他认为当官应先做人,应该强调非权力因素,让老百姓敬重你的人格,而不是官位,这才真正称得上得民心。在今年的公选中,有一名考试成绩突出群众反映良好的教师,即被破格提拔为一学校校长。对此立民讲道:“对实干人才,就要大胆委任,否则就是不公道!”

龙水湖波,西部情结,心灵之窗得到洗涤。立民还是希望在工作之余寻些许空隙静下心来,默默眺望明月思念亲人,让思绪如一支清远的笛音悄悄升起……正如他在散文集《领悟》一书的跋中写的:“世纪之交,新的钟声敲响了每个人的心弦,是喜是悲,是甜是苦,个中滋味,大概只有每个人自己才能说清楚……生命犹如单行道,没有回头的机会,我不奢求改变别人,但可以把握自己,拥抱预知的明天。”

上一篇:后“非典”时期的自娱自乐 下一篇:音乐作品是要用心欣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