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青岩古镇的老街

时间:2022-09-28 09:33:46

试论青岩古镇的老街

摘要:从空间特征分析的角度,探析青岩古镇的街巷空间,选取有代表性的几条老街,论述街巷空间特点。。

关键词:古镇,老街,线性空间

abstract: Based on spac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explore street and lane space in Qingyan Ancient Town,select several representative historical steets to expond space characteristic of street and lane.

Keywords: ancient Town, historical steet,linear space

中图分类号: 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道路是古镇的空间脉络。人在古镇道路的行走中获得环境意象,也获得对古镇的感知。传统古镇的空间场景,通常以道路为轴线,沿路两侧发展起来。道路不仅是交通功能还原,赋予其展示、商业、文化、绿化功能,更重要的是再现道路历史文化氛围,体现历史文脉。

青岩古镇有几条纵横南北东西的街巷。古镇的历史文化都是通过这几条道路展现出来。古镇的界面边界通过线型的中断、延长、增高、连接、区隔、节点、接缝构成新的环境意象。

一,南街——起伏蜿蜒回环的历史遗存(图1,2,3)

南街是青岩古镇历史遗迹保存相对完好的街道,南北高程由低到高,高差约21.07米,南城门位于两个牌坊——节孝坊和百岁坊之间,站在定广门(南城门)处,向城内透过百岁坊可以见到古朴的老街;往城外,以节孝坊为景框,可以望见景象深远的自然景观。南城门在地势上相对于城内与城外较高,街道依山就势,青石路面拾级而上的人行步道连绵曲折,无论是从南面的进城与出城,南城门有起着一个心理高潮点的作用。在南街的线形空间范围内,对街内的景点如革命遗址、基督教堂、典型民居、青岩书院、典型民居等景点,通过视觉连线将它们联系起来。

南街是青岩的主要交通干道,南来北往的商贾游客都要经过这条街,明清时期南街设有许多店铺,用于小商品买卖和供来往挑夫住宿。运往贵阳的大米和日用品,青岩都是其必经之地。位于南街上的民居外表多比较简陋,房屋较低矮,这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青岩地势较贵阳高,气候较冷,所以住屋空间不宜修建较高。装修质朴,但讲究生活情趣,在维护其旧建筑外表的前提下,更新内部设施,现已改建为客栈旅店等形式,让游客夜宿古镇,体验古镇的古风古韵。

南街立面是典型的民居风格。青岩民居立面都有深出檐或两重檐、坡屋面、木或仿木结构,沿街建筑不超过两层,街宽(D)和建筑高度(H)之比约为1,这样的比例亲切匀称,临街铺面面阔(W)小于街宽(D),W的不断重复出现,可使街道充满生气。心理体验告诉我们:D/W>1,比值越大,街道远离感越强,超过2,街道显得宽阔、空旷.D/W=1,街道产生均匀协调的亲切感.

D/W

青岩的街道D/W比值多在1左右.总显得亲切、宜人、富有生气.

古驿道——沧桑古怀的历史记忆(图4)

南门(定广门)至210国道之间有240.2米长的古驿道(图4 ),街两侧有传统民居住家户,相传这是历史上商贾过客去往惠水的必经之路。也是军事调动的要道。从凯文·林奇的理论里,将之称为“边界”。它作为线型要素,在人们的感觉中是城市形象的一种“域化”,既是时间的感觉,又会有空间的感觉,每一个城镇,一个城镇的不同区域,都有不同的明显的边界,人们就会因之产生不同的概念、印象、或意象。人们来到这条古驿道感受到古朴、沧桑的传统场镇氛围。古驿道的文化历史氛围营建。通过传统建筑的修建,因其地处南城门外入口处,有来往的游客,面对城外林木葱郁的自然景观,采用客栈的经营方式,让游客感受古风古韵。

背街——曲巷通幽的宗教世俗文化(图5)

背街位于西街和南街之间,沿街有万寿宫、慈云寺等宗教建筑,宗教建筑和世俗建筑的和谐相处,古树翠竹,幽静雅致,给人的感受是受到宗教洗礼后的心灵的纯净之美。作为居民观赏休闲场所,设置亭廊、茶室、服务休闲设施。

内城墙——古镇烽火的记忆存留(图6)

内城墙位于青岩古镇的外城墙之内,南街西侧,残留着一段老城墙。依照凯文·林奇的城市设计的观点,可以将之定义为“边界”,它在小城镇里是一种标志,一个特殊的边界可以带来特殊的心理感受和意象。因此,在重建的过程中,努力去营造还原古城墙的战争岁月的回忆,将这段古城墙按原来 的样式修复,其所用的砖块的材质和砌筑手 段,都按过去的方式来运用。

(5)气象万千的南北视线走廊(图3.38)

青岩的建筑天际线与远山呼相应,如文昌阁与玉皇阁形成了一组最好的对景,一个北部山脉最高点的建筑.一个城内最高点.遥相呼应.一个金碧辉煌(玉皇阁百姓称有黄色琉璃瓦玉皇大帝为上天最高神.所以玉皇阁可配黄瓦).一个清白素雅,由此形成的城镇外部和内部天际线极富变化,文昌阁又是在城内观赏狮子山的最佳地点,而狮子山上看文昌阁.则是城外最高点鸟瞰城镇,景色可餐。青岩主要景观节点玄关所在、格局大小、寺庙选址莫不井井有条,蟠龙障后朱雀列前青龙崇左.白虎屏右飞阁连翘.轩窗对山。因此,我认为要重视“玉皇阁——文昌阁——凤鸣寺”这条南北向的视线走廊,它们是城外观青岩和青岩眺望城外,也就是景观和观景的最佳地点, 有必要在这三处修建观景平台,将游人引去。尤其是城内的最高点“文昌阁”,紧邻“民俗广场”,视野开阔,又处于古镇的太极之眼的位置,场所感、领域感很强,非常重要,值得精心打造。

青岩的南北街串连起青岩的大多数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景观,也是一条具有特色的景观走廊。

(6)青岩空间地形模型(图7)

考察青岩的地形,我们就会发现,青岩城地形中高,南低、西南高、北低、西低、西北高、东北低、东低、东南低。再观察青岩的地形平面图,其路网规划和区域划分以南北向的明清街为界呈现明显的东西各半个太极形,考察它的宗教建筑的分布,可发现多分布于以南北东西向街道划分的四个城内区域的西北、西南、东南三个区域。且道教建筑基本上位于靠近中心的核心部位,佛教建筑相对位于青岩古镇外侧。我认为可以结合地形规划游览路线,使游人最大程度地领略古镇的魅力。北城门出发,地势较低经过赵状元府、天主教堂行至西街,这其中随地形高差起伏,视线向东,移步换景可以感受到古镇天际线的魅力。尤其行至行至与西街的交汇处,是三条街巷的交叉口,地形高差大,自然的转弯过渡,空间变化丰富无比,既有平面的旋转又有高程的流转,平面与立体的相交错综,空间变化均极富景观效果。经万寿宫行至背街与南街的交汇处,地势由高走向了低,再经书院街来到文昌阁,这是高潮之处,文昌阁是城内的制高点,登高望远面向民俗广场,北可眺城外狮子山的玉皇阁,南可望广定门,气宇轩昂(图7)。

以上文字,仅从街巷空间的角度尝试探讨了青岩古镇的空间特点,希望随着后续的研究和挖掘,把青岩镇更多的人文建筑艺术展示给大家,也希望更多的人们去关注青岩的建筑文化与人文文化。

作者简介:金湛林 ,出生1977年5月,籍贯:河北  ,工程师 , 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学历:硕士研究生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液动潜孔锤小口径钻探可行性分析 下一篇:基于生态条件约束的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