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如何恰当选用表达方式

时间:2022-09-28 09:13:31

考场作文如何恰当选用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构成文章的形式要素。表达方式有五种,即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然而,五种表达方式并不是单独使用的。记叙和描写,多用于记叙文中;议论和记叙,多体现在议论文中;记叙和抒情,又多在散文中呈现出来。往往一篇优秀的文章,经常是“夹叙夹议”的,笔法灵活多变,表达形象生动,又不失理趣。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文章并不是单单运用某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怎样才能恰当地选用表达方式呢?

一、考生要熟悉各种文体来恰当地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1.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议论和抒情为辅。记叙主要以叙事为主,应交代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记叙过程中,逻辑要清晰,用时间或者空间等逻辑顺序,串联起整篇文章。记叙文中的描写主要分为两类,即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写人,笔触要细腻,用细节来凸显人物性格特征。写景状物,文笔要清新,多使用灵动的动词和色彩鲜明的形容词,让景物起到渲染作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穿插在记叙文中往往有锦上添花之效。在文首插入议论性语句,有助于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的议论性语段,则起深化文章的主题、凸显文章主旨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过程中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往往将情感寄托在景、物和具体事件中。考生注意在抒情时情感要真挚。无病是记叙文写作的大忌。

2.常规意义上的散文是指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辅以记叙和描写,情感由景和事引起。在表述过程中,写景不必过细,甚至可以粗线条;叙事不必详尽,甚至可以跳跃。在抒情性散文里,景和事只是为了抒感提供空间。散文就如同是音乐剧,一般来说,音乐剧的情节多是松散的,以便插入音乐,因为音乐才是音乐剧的灵魂。同样的道理,抒情才是散文的灵魂。所以,在散文的创作过程中,记叙和描写部分,点到即可;要学会适时地抒感,最终收到情溢于景、情溢于事的艺术效果。

3.有些考生钟情于写议论文,是因为这种文体有极强的说理性,表达观点直接而有力。议论文以议论的表达方式为主,但是巧妙地记叙和插入抒情语句,会为刻板的说理生辉增彩。考生可以在文首以抒情性语段引出中心论点,流畅自然,使读者易于接受;在论据部分,可以运用直叙和倒叙叙述事例,让事例生动鲜活,重新焕发生命力。

二、学会依据考场作文材料所体现出的文体倾向,来恰当地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材料作文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针对材料作文本身的审题立意,考生要准确合理地把握材料所体现的主要含意,并依据材料的主要含意去确定写作角度,确定写作文体。而材料所体现的含意,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文体倾向,也就是说,适合于写什么文体的文章,适合用哪种表达方式。

1.适合选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的方式来表达的材料类型。此类材料的主要含意能触碰到读者的内心深处,引发联想,偏重于对人和景物的描写,对事情的记叙以及情感的抒发,具有浓郁的感性体悟特征。此类材料,更适合写由记叙、描写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建构的记叙文和散文。具体有以下几类:(1)真挚动人的故事――侧重于通过对事件的描述来表现人世间的真情真爱。(2)动情的诗歌或者歌词――关注人生,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关注幸福。(3)名人名言――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感动。如:2014年高考江苏卷作文题的材料:“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是错误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2014年高考全国大纲卷作文题的材料讲的是老王生病,医院全心全力治疗,老板帮忙支付医药费;老王痊愈后回工地赶工,又提出在医院兼职以支付剩余医药费。而因为感同身受,他能更好地照顾病人。江苏卷作文题的材料引发的是读者对“不朽”的联想:历史的人、当下的事件,考生容易有感性认知和体会。全国大纲卷作文题则以“懂得感恩”为主题,引起考生心里的强烈共鸣:生活中需要感恩,社会上也需要感恩。

2.适合选用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的材料类型。材料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思辨特点,让考生从不同角度,选择立场,提出观点,进行论证,具有严谨的理性思辨特征。这类材料,更适合理性地议论。具体有以下几类:(1)漫画――“讽刺”“夸张”是漫画的特点。它往往饱含对社会人生的思考。(2)寓言故事――寓言体现深刻道理,其中的深刻的道理往往成为考生的立论依据。(3)时事热点――需要考生对此问题发出“新声音”,发表新颖的观点看法。(4)多则材料――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体现辩证思维、理性思维。如: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Ⅰ作文题的材料讲某学校运动会的“山羊过独木桥”项目比赛时,两个同学合作同时走过了独木桥,双赢,但是却违反了运动会的规定,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的争议。2014年山东卷作文题的材料:“窗子就是一个画框,从窗子望出去,就可以看见一幅图画。有人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有人看到的是静……”新课标卷Ⅰ作文题的材料的含意是:这样的“合作”是否合理。认为合理,便可立意为创新、合作、成功;认为不合理,可立意为“不能坏了规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山东卷作文题的材料则体现了心态不同,视野不同,角度不同,世界就不同。这两则材料就比较适合采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综上所述,坚实的写作基础是恰当选用表达方式的前提。同时,考生在选择文体时,要审清题目,理清材料,确定含意。根据材料的文体倾向,选择更合适的表达方式来行文,即可气定神闲,泰然自若,写出佳作。

上一篇:焦点跑偏的“普京虎” 下一篇:走到今天,才懂得了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