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墙建筑的垂直绿化

时间:2022-09-28 09:04:29

幕墙建筑的垂直绿化

摘要:城市建筑物的高密度,垂直绿化是改善建筑小生态环境很重要的方面。本文对建筑的垂直绿化方式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绿化方式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识码:A

在建筑设计界,由于对“技术至上”的片面认识,往往会形成“人工至上”的错误理解。建筑师更多的只关注建筑的外造型与空间,而不关心场所的自然环境,其他配合的专业也只注重机械的数字计算,关系设备性能。既采用人工调控的方式改善小环境,满足建筑内人的需求。时间久了我们的建筑越来越依赖环境的人工调控,从而走入远离自然环境的设计误区。

随着经济的发展,建筑界对外交流的加深,这些弊病引起了建筑师,规划师以及相关人士的思考,越来越多的城市建筑,在设计中考虑到了城市有机体的可持续发展。

垂直绿化进入了视线,垂直绿化(墙面绿化)是指建筑物在垂直方面的绿化,它具体是指除了地面或屋顶等水平方向上的绿化。但传统的攀援类壁面垂直绿化(例如爬山虎),不仅会对墙面造成一定破坏,而且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布满整个墙壁,绿化速度慢,绿化高度也有限制。这直接限制了垂直绿化在国内大范围推广应用。

目前世界各地的许多城市都十分重视垂直绿化,这已成为全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欧洲各国和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在这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垂直绿化的解决方案不外乎 “模块法” 和 “平板布袋法” 两大流派。

模块法相对来说适合大面积的室外工程项目,特别是超高,超大面积的项目。优点是工期快,上墙面快,后期成活率高,与其他工程配合比较顺手。缺点是必须要支撑结构,造价较高,需要专业大棚前期培育,另外一般来说要专业的建筑和装修的行业人士进行设计,施工,管理(通常与幕墙单位合作完成)。

“模块法” 通过在墙壁外表面建立构架支持容器模块,基质装入容器,形成垂直于水平的绿化。它把树木,灌木,花草及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通过栽培介质有机的垂直融入建筑的表皮。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在外维护结构外搭设专用架子,将植物盒进行连接。

平板布袋法,优点就是造价便宜,重量轻(系统每平方米重30千克),不需要支架也无需专用的栽培介质,有比较丰富的施工经验。缺点是养护麻烦,植物成活率是个大问题。同时植物也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另外目前看,大型室外项目存在一定的施工配合难度。

“平板布袋法”由三部分组成:一个不锈钢框架;一个pvc层以及一个毛毡层。首先不锈钢框架被固定在墙体上,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隔热和隔音系统;10mm厚的膨胀pvc片被固定在钢架上面,这一层为整个构筑增加坚固度并起到防水作用。最后聚酰胺毛毡层钉在pvc层上面,起到防腐蚀作用,植物根茎可以穿过毡层向四周渗透。灌溉系统采用一种特殊液体肥料保持毡层湿润状态。液体肥料是模仿雨水特性制作的,滴滴答答从绿色覆盖物流到下面。

目前国内垂直绿化大多用于室内,作为背景墙使用,面积都不大。垂直绿化真正应用于外墙建筑的并不是很多,且大都处于南方地区。

垂直绿化对建筑,建筑使用者,及周边的环境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变传统的平面绿化为垂直绿化,扩大了绿化面积(这点在寸土寸金的城市尤其重要)

2.提升了建筑的美观性,美化了城市外貌。

3. 在夏季,绿墙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使建筑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而在冬季,它可以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垂直绿化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就技术方面而言,需要在实际施工中解觉

以下七个系统问题:

1、模块系统

即植物栽培容器。因为垂直绿化有面积大、高度高的特点,且有便于养护和更换的要求,故在施工方案设计中提出模块化安装的技术,即栽培容器按照一定模数组成模块,再和结构系统连接,易装易拆,便于更换。植物栽培容器要耐老化,结构自重要轻。

2、结构系统

即垂直绿化模块系统和建筑外墙的连接。要保证足够的牢固度并便于安装和拆卸,同时要保证结构系统和原有建筑系统在色彩、材质上保持统一,不影响原来建筑整体的设计意向和立面效果。

3、植物材料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垂直绿化对植物的生长习性、根须的稠密度、对极端生境的适应性和对高温高寒等有害条件的抗性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必须通过大量的实验,从备选择植物中筛选出能适应生态绿墙要求的植物品种。

4、栽培介质

垂直绿化对植物栽培介质亦有很高的要求,首先要保证清洁材质,不能孳生病虫害,其次要保证栽培介质和植物根系结合紧密,还要保证栽培介质低容重。因此传统的土壤介质不能满足要求,只有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科技研发来选配出合适的栽培介质。

5、浇灌系统

垂直绿化的浇灌要克服两个难题,一方面栽培介质水分饱和和含水量过大而产生的渗漏会对人群及建筑环境产生影响,要保持栽培介质含水量的精准是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垂直绿化在竖向方面的建筑高差,必然带来高处与低处水压不同的问题,要解决浇灌水压一致从而保证滴灌效果的均一性也是一个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把浇灌与建筑中水循环结合起来,实现节水,废水再循环的目的。

6、施工技术

由于目前国内垂直绿化工艺作为一门新兴行业,其施工系统性不强,缺乏相应的施工经验和验收标准。同时垂直绿化也是一门跨学科行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7、养护措施

垂直绿化不能有频繁的养护活动,而在如此生境下,就需有效的养护措施,这也是一对矛盾,因此必须找到一种适合的长效养护机制,并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合理的养护。这样才能既不影响建筑的运行,同时保证植物景观的效果。

但我们相信随着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生态绿色建筑得以智能化的武装与支持,未来的人居社区将是以高科技技术支持与控制下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建筑群体,住区绿化将是智能化的立体绿化,真正实现从视觉到感觉、从心理到生理的全方位生态绿色.

上一篇:变电检修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与应用对策 下一篇:调控背景下住宅幕墙设计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