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洁小说创作中的“母性价值”与“父性价值”

时间:2022-09-28 09:00:25

论张洁小说创作中的“母性价值”与“父性价值”

[摘 要] 从张洁的主观创作出发,分析她由对父爱的渴望和对母爱的依恋而生成的家的情结。通过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展现她对母性价值、父性价值和女性人生价值、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女性观;母性价值;父性价值;家情结

女人所拥有的独特性征是母性,寻找家的温馨、被呵护的欲望总是与母性结缘。张洁立足于女性人文理想的价值立场,对母性和爱进行了新的认同,同时以矛盾的心态展示“父性价值”和“母性价值”的形态,体现她对理想“家”的追求与渴望。

从张洁的作品中看到,在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呈现出一种孩子似的心态,有明显的女儿文学特征,体现了作者对家特有的情结,以及她对“父性价值”和“母性价值”的寻找。她的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恋家情结是她自身情感体验与现实痛苦积淀的产物。她幼时遭到父亲遗弃,与母亲相依为命,尽管母亲设法给她温馨快乐的童年,让她接受教育,但对天性敏感、情感细腻的张洁而言,无父爱的童年所残留的阴影与伤痛是外人无法体会的。成年后,她虽不愿承认父亲,但在内心一定有被慈父关怀的期盼和对幸福团圆的家的渴望。可是由于童年不可磨灭的记忆,她潜意识中深藏着由父辈留下的恩怨所积酿成的重压。这形成了她寻找到否定理想男子的心理历程,并在否定与肯定的矛盾中树立她的女性意识。

一、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体现了张洁追求完美的女性独立意识

由于在张洁内心中有“失家”的恐惧,又有拯救“父性衰落”的责任,所以她开始以理想的方式重新确立“父性价值”。在她笔下父亲与情人形象是揉合在一起的。在《爱,是不能忘记的》、《沉重的翅膀》中我们看到了“慈父”的形象,女主人公对他们是在一瞥惊鸿的感觉下生出爱慕崇拜之情,她们并不了解这些男人。这说明理想男人只是女人心中虚构的偶像。可是在父亲与情人形象重叠的阴影中,我们又看到张洁意识深处的另一面:“父权中心”观念。张洁的幸福生活模式多是“老夫少妻”型,嫁个可信可靠的男人,一生就有了依靠,幸福的女人是围绕男人生活。这种倾向显露了她思想中残存的封建意识。张洁是女性解放的探险者,但由于她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思想难免留有封建思想的“余渣”。作家思想的矛盾,也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身的矛盾。正如茅盾在《文学与人生》中所说:“一个时代有一个环境,就有那个时代环境下的文学,环境本身不是专限于物质的当时的思想潮流、政治状况、风俗习惯,都是那个时代的环境,作家处处暗中受着他的环境的影响决不能够脱离环境而独立存在的。”也正因此,张洁笔下的“父性”形象过于理想化,缺乏现实感,故而“父性价值”并未真正树立起来。

因找不到实现理想的道路,张洁甚而产生了“复仇”思想。她开始对男人进行报复性的嘲笑式描写。《方舟》可以看作是她对男性世界的悲愤之作。她彻底颠倒了传统婚姻中男女角色,使女人承受爱的一切责任、义务和后果。她试图颠覆男本社会,使女人撑起半边天。白复山为了老丈人官职所带来的利益,甘愿要没有爱的婚姻,而坚决不离婚;柳泉前夫“一架性机器”的性无度;魏经理下流卑污;谢昆生阴险势利等。女人在在这群男人中,有如污水中洗澡,怎么也洗不净。作者所流露的是一种无助的恨,无力地反抗。这也证明了张洁颠倒男性世界的失败。

二、爱与事业的矛盾,体现了张洁道德完善的女性自制意识

如果说父亲是张洁创作的原形,那么母亲则是贯穿她作品的精神支柱。在与母亲相依的生活中,母亲对她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生成了她对母亲的“固恋”之情,注定了她不变的孩子心态,形成了她作品中母亲文化范式。“母亲”代表着传统女性形象:慈爱、博大、奉献、操劳、忍耐、顺从。但在张洁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母亲原形却很少出现。如已经为人妻、为人母的夏竹筠,已步入了老年却依然撒娇、撒泼、任性,表现出与年龄不符的孩子性格。对作者来说她所追求的母性价值是具体的。如钟雨在经历了少女时代的冲动之后,在生活磨难中长大,她与老干部情与理的选择,完成了自我的解放,体现了孩子式的执着与倔强和母亲的责任、牺牲精神。透过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母性价值,对爱的执着与信仰的不可违背,使作者陷入道义与自我的矛盾中,在家庭与事业很难两全的境地挣扎。为了寻求完全的自我解脱,于是产生了告别母性价值的《方舟》。《方舟》中三个妇女解放先锋,她们都抽烟、喝酒,张嘴就能骂人,对传统女性的份内“工作”如生孩子、居家过日子等全不在行,也无意于收拾家务、打扮自己。作者想通过描写她们全身心致力于事业追求,舍弃爱情,而让女人代替男人,然而严峻的生活总是打破理想的女性世界,迫使她正视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在经过颠覆与冲锋之后,带着承重的受伤的心,张洁又开始了对传统的回归。

爱与事业信仰的矛盾激化,使张洁走向了压抑爱的创作方向。在作品中的人物身上我们能强烈地感受到近乎“存天理,灭人性”的倾向。张洁本身带有中华民族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这使得她在创作中为了社会责任和道德,而牺牲一己之私,压抑人物个性,压抑人的各种正常需求。在她看来女性的彻底解放要有政治地位,要经济独立,要自尊、自强、自爱。

带着民族文化的积淀,张洁女性意识中所追求的是一个有爱的家,家中有父母和孩子,她追求的是“值得才付出”的爱。但由于家文化中长期积淀下的封建因素并未消失殆尽,所以她的女性意识还没有走出旧式父权的围城,笔下的女人也没有走出家的牢笼。

参考文献:

1.许文郁. 张洁的小说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张洁.沉重的翅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家出版社,1997

4.张洁.方舟.北京出版社,1983

作者简介:付骞,(1977-),女,汉族,山东淄博人,淄博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文学。

上一篇:论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写真”策略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源中的薪酬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