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住房推广策略

时间:2022-09-28 07:49:47

节能住房推广策略

摘要:住宅节能是我国节约能源的重要领域,然而当前市场占有率仅为3%。节能住宅推广与地域特色紧密相关。本文就以武汉市为例,从节能住宅本身特点入手,分析当前市场占有率低下的原因,指出依靠差异性和低成本抢占市场的推广策略,并利用市场机制,形成节能住宅推广的长效动力。

关键词:节能住宅;推广策略;市场机制

1武汉市节能住宅推广现状及原因分析

1.1推广现状武汉市节能住宅市场占有率极低,大约2%~3%。这些住宅大多是不受欢迎的节能住宅试点工程,它的兴建并没有像预期一样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强制性的住宅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低,到2005年初,新建建筑只有15%~20%执行了住宅节能设计标准。开发商对开发节能住宅缺乏兴趣,施工图纸中的节能设计形成了一种摆设。住宅用户节能意识不强,在武汉市购房的住户,没有将节能纳入到考虑指标体系之中。

1.2原因分析房屋节能与否,与房屋使用者的经济利益没有多大关系,故没有节能欲望。市场前景不明,开发商开发风险过高,故开发动力不足。另外,节能住宅主要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来推动,缺乏供给方和消费者的支持,不能形成节能的内在动力。总的来说,20多年的节能住宅推广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2武汉市节能住宅推广优势分析

2.1地域气候优势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冬冷。然而,相比北方寒冷地区,武汉市具有绝佳的节能住宅推广条件。在武汉,冬天虽然较冷,但还不需要暖气供应,也就没有按用热量计费的烦恼。武汉市民若要达到较为舒适的生活状态,一般使用空调。而空调的用电量是可以分户准确计量的。受益主体明确,武汉市消费者的节能需求容易调动。

2.2地区发展机遇优势2007年11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试验区建设的核心工作就是“节能减排”,而推进住宅节能则是实施“节能减排”重要措施之一。这是武汉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节能住宅推广的历史机遇。

3推广策略研究

3.1推广思路①节能住宅自身优势强化。根据经济学理论,商品要想占领市场,必须具备两大条件,一是差异性,第二是低成本。在住宅市场,节能住宅的替代品就是目前大量存在的非节能住宅。要使节能住宅走过市场,占领市场,节能住宅与非节能住宅就应该在节能上有着明显差别。第一个差别是技术上的差别,也就是建筑材料和建筑设计上的差别。如果这个差别不明显,节能住宅就失去了意义。第二个差别是制度差别,即鼓励能源消费制度与节约能源的制度之间的差别。节能不节钱的制度是不能持久的[1]。②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供求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在开放的市场环境下的充分作用,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2]。当前,用户的节能意识有限,主要是因为节能收益小于节能支出,开发商缺乏开发动力,主要是开发风险过大,投资收益不能保证。

3.2抢占市场策略分析①节能指标市场化。只有利益,才是能够形成持久节能、自愿节能的动力。要把节能与人们利益相结合,真正形成节能的长效机制。只有当能源的消费已经影响到消费者正常生活时,消费者才会关注住宅的节能问题。节能与利益的关系就是节能的成本与收益的关系。节能需要节能技术和设计,也需要节能材料,这就是消费者实施节能的成本。节能所获得的收益就是所节约的能源而得到的补偿。节能的成本大于收益,节能就会失去动力。②能源消费实行梯段价格。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信号引导,通过价格竞争机制推动而实现的。改革我们能源的市场体制,形成既反映能源稀缺性,又反映保护生态环境的价格体系,就是既反映私人成本,又反映社会成本的能源价格体系。当前能源价格,与节能投资相比,实在太低。建议实行梯段价格,在满足正常消费的用电范围内,电价可维持当前水平。凡突破这一范围,即实行惩罚性电价[4]。住宅节能问题本质上是能源资源在住宅消费领域的配置的制度问题。要善于利用市场机制,从制度上鼓励节能,使能源价格有效调节能源供求关系,从而调节人们的利益关系,达到住宅节能的目的。③节能住宅标识。当前阻碍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另一障碍就是消费者不确定所购住宅是否节能。所以,急需建立住宅节能能效标识或认证制度,减少节能消费行为风险。建立住宅节能能效标识或认证制度可以使节能住宅的能效得到第三方的认证,使购买的节能住宅质量有保障,减少节能住宅收益的不确定性[5]。

4结束语

在今天,节能住宅推广的呼声很高,而现实推广情况却收效甚微。推广节能住宅,需要两方面努力。一是节能住宅自身特色加强,第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武汉市在经济发展上没有先走一步,但在节能住宅的推广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居民所消耗的能源主要为电力资源,一种完全可以分户准确计量的能源。这样以来,节能受益主体明确,节能成果见效周期短,完全可以做到大量推广节能住宅。

上一篇:水利工程施工监查战略 下一篇:施工测量监理质控步骤和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