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乐凯“联姻”走向终结

时间:2022-09-28 07:22:15

曾经作为中国外资技术合作典范的柯达乐凯合资项目,在维系4年之后终于走到了尽头。2007年11月12日,柯达和乐凯对2003年10月签署的协议进行了一轮新的修订,柯达以3700万美元低价将其当年以4500万美元买下的乐凯股权全部出售给一内地企业,从而彻底退出乐凯。

分析人士表示,当初柯达与乐凯结盟的动机不纯。已经整合中国胶卷业大半江山的柯达希望以此阻挡富士,维护其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乐凯方面则满足于在保持国有控股地位的同时与柯达分享中国市场。然而,柯达与乐凯谁也没有想到传统胶片行业会走向衰退。

有关专家指出,柯达和乐凯“劳燕分飞”之后,双方的“暗斗”无疑将变成“明争”。而相似的市场定位,意味着双方在某些产品领域将会交锋。

柯达黯然退出乐凯

跨国巨头柯达与中国本地企业乐凯之间的影像行业跨国联姻,在维系短短4年之后终于画上了句号:柯达以低价将其所持乐凯股权全部出售给一家名为广州诚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广州诚信”)的本地企业,从而彻底退出乐凯。

2007年11月12日晚9点,S乐凯(600135)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中国乐凯胶片集团与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11月8日达成协议,对2003年10月签署的协议进行了新的修订,在乐凯执行了向柯达转让协议中规定的7%股份后,柯达又向第三方广州诚信出售其所持有的20%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股份。

令中国影像业界感慨的是,柯达与乐凯原在2003年10月签订旨在改造提升中国传统感光行业的20年合作协议,随着传统影像行业的衰落、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短短4年便无奈地以分手告终。以后只在知识产权许可、某些原材料供应以及某些设备维护等范围展开合作。

虽然4年的“婚姻”以分手告终,但乐凯与柯达的合作没有结束。柯达大中华区公共关系总监田耕表示,双方将在知识产权许可、某些原材料供应以及某些设备维护等方面继续合作。包括:柯达公司允许乐凯在许可区域内继续使用用于生产卤化银彩色胶片与彩色相纸的技术,同时进一步允许乐凯利用许可技术生产柯达允许的产品,为此乐凯向柯达一次性支付900万美元作为许可费;作为柯达给乐凯的遗产――乳剂生产线,柯达公司在合同期内根据市场价格向乐凯提供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同时为生产线提供维护服务,使其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总经理兼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恒说:“双方对过去4年的友好合作表示满意。双方仍将继续在某些特定领域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合作关系。”

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总裁兼主席叶莺则表示:“双方将继续履行对中国消费者所做出的推动摄影市场发展的承诺,实现长期双赢的目标。同时,双方仍然是市场上两家独立的公司,是竞合的关系。”

回顾过往,2003年10月29日,乐凯与柯达宣布达成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以总额约1亿美元的现金和其他资产换取乐凯20%股份。然而随着传统影像行业的急速衰落,柯达在以4500万美元获得13%乐凯股份后,剩下7%股份转让因为所签订的生产线建设项目未交付而迟迟未履行,成了乐凯股改的最大障碍。

柯达中国新闻发言人田耕称,双方2003年的一揽子合作合同的主体内容已基本完成。由于全球彩色胶卷和相纸产品市场在过去4年中发生巨大变化,同时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柯达和乐凯因此重新评估和定位双方的合作关系。

2003年10月,乐凯与柯达达成一项为期20年的合作协议,柯达将以总额约为1亿美元的现金与其他资产换取乐凯胶片20%的股份,同时承诺不吸纳市场流通股。而被认为是硕果仅存的感光行业民族品牌的乐凯,在此次合资协议中成功地坚持了“控股、保留品牌、拥有经营管理权”三项原则而保持了独立性,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重大跨国“婚姻”。

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柯达为获得乐凯20%的股权付出约1亿美元代价,如今从乐凯中抽身而出,只获得向广州诚信出售20%乐凯股份(6840万股)的3700万美元,以及乐凯支付的专利许可费900万美元。计算下来,柯达为结束这段“失败的婚姻”承担了5400万美元以上的损失。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认为,2003年柯达与乐凯的合资目的是针对其他外资竞争对手的预防性手段,为后来双方合作破裂埋下隐患。上海隆瑞投资顾问的分析师尹中余则评价表示,由于传统胶卷行业的下滑远远超过柯达预期,入资乐凯对柯达来说是一笔失败的投资,退出是意料中事。

分析人士不解,为何柯达不再对乐凯股改再投入部分资金,待股改成功后再出售其股份避免如此大的亏损?田耕对此表示,以该项目现金和资产以及两次股权转让计算,柯达确是亏损,但2003年协议中未涉及股改内容,鉴于柯达目前战略转型的方向,也不会再向合资的乐凯股份注入新的资产。柯达的退出更有利于乐凯股改的顺利进行。

柯达乐凯缘何“离婚”

据了解,乐凯和柯达于2003年10月29日在人民大会堂声势浩大地签署了一揽子合作合同。根据当初合同内容,柯达以一亿美元现金以及向S乐凯投入技术、专利、设备等作为代价,获得S乐凯20%的股份。

但这场跨国婚姻最终破裂实际早有端倪。分析人士称,当初柯达与乐凯方面结盟的动机就不纯。已经整合了中国胶卷业大半江山的柯达希望以此阻挡富士扩大中国市场份额,维护其在中国的垄断地位,乐凯方面则满足于在保持国有控股地位的同时与柯达分享中国市场。实际上,柯达与乐凯方面虽然预料到了传统胶片行业将会走向衰退,但谁也没有想到衰退如此之快。

双方合同签署后,合作并不像想像中那么顺利。截至今年11月8日,柯达实际上只获得S乐凯13%的股权,另7%的股权则一直没有到位,这导致S乐凯的股权分置改革一直无法进行。

与柯达合资4年以来,S乐凯公布的财务报告显示,2000年公司净利润为2.2亿元,至2001年大跌为1.4亿元,2003年进一步跌破1亿元,仅为8002万元。与柯达合资后,2004年公司净利润7803万元,2005年猛跌至2233万元,2006年维持2757万元。6年里,S乐凯盈利能力下降了接近90%。

“这早已成为一场同床异梦的婚姻,自身难保的跨国巨头柯达放弃与乐凯方面的合作也在情理之中,乐凯方面同样希望找到新的接盘者,尽快完成股改。”分析人士说。

事实上,随着全球影像行业结构巨变,柯达自身不久就面临严峻的挑战。从2004年起,柯达在全球裁员逾2万人,重组费用投入超过30亿美元。柯达四大业务集团中,医疗影像集团被出售;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全面收缩传统影像产品线、并将数码相机业务制造外包;胶卷及冲印系统集团因竞争收缩;只有商业图文影像集团的地位与业务得到提升。

传统胶片产业落寞,也使双方合作的动力大大减弱。因为在柯达携手乐凯的最近4年里,是数码影像大肆扩张,传统胶卷节节退守的一边倒格局。连曾经主张夹缝战略,对传统胶片市场一直抱有信心的乐凯也在今年中报中称:彩色胶卷市场容量严重萎缩。

实际上,撤出乐凯也符合柯达正在全球推行的数码转型战略。从2003年开始,一系列金额巨大的交易在柯达发生,卖掉不需要的,不再为非数码业务注入资产。按照计划,柯达将在今年内完成数码转型。

柯达的退出,其实是柯达从传统影像市场转型的必然选择。2005年6月,彩色胶卷的发明者德国爱克发胶卷公司宣布破产。其后,曾经诞生中国第一张黑白相纸,并且在中国感光工业史上写下诸多第一的汕头市公元有限公司也在当年宣告停产。2006年1月,柯尼卡美能达宣布停止生产所有相机和胶卷,尼康表示将停产几乎所有胶卷相机,而富士彩色胶卷的全球年销售收入则下降了20%以上。

随着乐凯股改日期的逼近和相纸市场交火范围的迅速蔓延,柯达与乐凯分道扬镳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在中国传统感光材料市场上,柯达定位于中高端用户,市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南方和沿海发达地区;而乐凯主要定位于中低端用户,市场以二三级城市为主,包括广大的中小城市以及华北、东北和西北等地区。

由于近年来数码影像的迅速成长,传统影像市场日渐萎缩,一级市场空间也随之变小。于是,柯达开始向二三级甚至是四级市场渗透。柯达此举让乐凯着慌。在二三级城市,曾经一度有不少乐凯冲印店改换门庭,成为柯达的加盟店,并用上了柯达提供的胶卷、药水和相纸。

据称,乐凯与柯达相纸背印的文字图形组合,具有明显的共性,乐凯在相同的商品中使用近似的装潢有不正当竞争行为之嫌。

柯达方面曾经表示:“柯达还是姓柯,乐凯还姓乐,双方是不同的公司,拥有各自独立的产品和品牌,既是合作关系,也是竞争关系。”

分析人士认为,近年来乐凯在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下进行股改,而股改是非流通股股东补偿流通股股东以获取流通权,但外资股东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形成账面亏损,很难要求其支付对价。而且,送股将降低柯达在乐凯的持股比例,显然是柯达不愿意看到的。对双方来说,或许最好的选择就是早日“离婚”。

柯达乐凯存在竞争

尽管分手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种解脱,但未来的发展上双方将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境遇。柯达刚刚公布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公司已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3400万美元,尤其以前亏损的柯达消费数码影像集团运营利润为1000万美元。柯达新任CEO方熙认为,目前数码业务的增长已经抵消了传统业务的下降,柯达将会把未来所有的精力放在实现快速增长上。

而从乐凯公布的财务报告分析,6年里乐凯盈利能力下降了近90%。2000年乐凯净利润为2.2亿元,2001年为1.4亿元,2003年仅为8002万元。与柯达合资后,2004年乐凯净利润7803万元,2005年猛跌至2233万元,2006年维持在2757万元。

另外,为了结束与柯达的关系,乐凯所要付出的代价更为惨痛。公告称乐凯胶片将以现金方式向柯达公司分三次在一年内支付900万美元许可费,以获得使用柯达公司的“许可专利”。为了保障能够把生产继续下去,乐凯与柯达在11月8日签署了《原材料供应与生产线维护协议》。该协议要求柯达公司在合同期内向乐凯提供一定数量的原材料;同时为生产线提供维护服务,使其达到合同规定的标准。

由这些附加协议来看,乐凯在与柯达长达4年的“婚姻”里并不能得到任何柯达在感光方面的核心技术,最终却沦为柯达的下游工厂。

据悉,目前乐凯正集中建设“合肥乐凯工业园”一期项目,准备将其打造成中国平板显示器产业链配套所需要的中高档聚酯薄膜与薄膜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基地。但是这一举动已经偏离乐凯原来的主营业务。乐凯2007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近八成的净利润来自出售旗下资产的收益,而彩色感光材料、照相化学产品以及其他营业收入的毛利率分别下降了1.43%、6.08%与16.07%。

当年柯达、富士、乐凯在中国胶卷市场上大肆拼杀的情形,随着乐凯加速转型,告一段落。继而,他们都把目标锁定到了数码领域,乐凯和柯达,今后会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分析人士指出,柯达现在正在往中国的二级、三级城市“入侵”,但由于乐凯的阻碍导致计划难以很好实施。一些柯达的加盟店挂着柯达的牌子用着乐凯的相纸。去年8月,就因为乐凯在相纸背印上与柯达相似,许多冲印店放弃使用昂贵的柯达相纸而使用廉价的乐凯相纸。现在双方已经“劳燕分飞”,乐凯与柯达的“暗斗”无疑将变成“明争”。

而柯达全球副总裁、北亚区总裁兼主席叶莺强调,双方将继续履行对中国消费者所作出的推动摄影市场发展的承诺,实现长期双赢的目标,同时各方将仍然是在市场上两家独立的公司,竞争又合作,双方是竞合的关系。

其实,今后柯达与乐凯的竞争将重新变得动人心魄。在柯达斥资1亿美元收购乐凯股份之前,在传统影像市场上,曾经演绎过一场持续多年的残酷竞争大戏。虽然传统影像市场的迅速萎缩,已经让这种竞争的烈度大为降低,但时至今日,往日的战火硝烟或许将重新燃起!

虽然目前中国以及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影像市场已经萎缩,但在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传统影像市场仍然极具活力,乐凯近几年的出口形势也一直保持良好态势。这意味着,竞争仍然将在很大范围内继续存在。

更重要的是,双方已经开始的转型,也存在着大面积交叉。从2003年起,柯达开始经历数码转型阶段,期间进行了包括业务重组、生产外包,裁员等重大结构调整,而2007年是转型计划最后一年,亦是目标年份,转型后的的柯达共包含胶片产品集团,消费数码影像集团,图文影像集团等三大块。

最近柯达新任CEO方熙在北京称,这场“史诗般的数码转型”后,柯达核心业务将定位于基于数码影像的消费产品业务和图文影像业务,这两块业务都基于柯达在影像科学和材料科学的交叉技术这一强项上。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乐凯影像市场的业务,将主要集中在数码影像产品方面,乐凯将充分利用乐凯技术中心和国家感光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个研发平台,在大力推进传统银盐产品系列化的同时,及时推出数码相纸系列、CTP印刷版材、TAC薄膜、PET薄膜系列、数字医疗、数码相机系列、高分子材料系列等新产品。相似的定位,意味着两者在某些产品领域将会交锋。

上一篇:PPG衬衫行业中的“戴尔” 下一篇:拿铁族:我的生活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