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禁令”保护不了环境

时间:2022-09-12 08:08:58

光靠“禁令”保护不了环境

这两天,著名的工业城市,著名的富裕地区,著名的污染高发区,广东东莞市,突然做出个表面上非常坚硬的决定:从2009年之后,不许养猪,以减少排放到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

据说东莞现在有75万只猪,如今,这个地级市出台政策,要把这些“主要污染源”驱逐出境,为“节能减排”做贡献,总觉得理由有些怪异。大概全国人民都比较佩服东莞,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他们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极高的兴奋度。当然,当全世界人民都汇集到广东这块地方拼命开工厂、当老板、打工、开摩托、盖房子、当二房东的时候,这块著名的地方一直在做两件很不光彩的事,一是大吃世界各地的野生动植物,二是污染着自然环境。

现在,他们又开始做第三件同样不光彩的事:把污染责任推到猪的身上,让农业气息很明显的猪,来为日益严峻的工业污染顶罪。同时,把一个城市的治污希望,寄托在“禁止”一只猪的身上。

东莞的经济能够如此迅猛地发展,与当地人积极发展工业完全正相关,也与东莞多年来一直漠视生态环境完全正相关。东莞有无数的企业至今没有良好的治污设施,东莞有将近十类的工业至今能想到的只是“集中到工业园区里联片治污”,但治污设施的效果却都有待评估。2005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查实的“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偷排污水事件”,似乎仍旧没有给东莞带来真正的震动,不仅受到曝光的这家企业至今很不服气,而且,东莞市政府似乎也对自己应当尽职的环保责任的兑现也很不以为然。

养猪厂虽然也是“企业”,但猪所带来的污染物,大概是在东莞市的所有企业中,最容易被治理和“发展循环经济”。不管你懂不懂环保,你都可以知道,东莞的环境污染源,与东莞的富裕源一样,主要来自于大大小小的企业。某种程度上说,东莞之所以富裕,就是因为一直不为环保付费,除了靠压迫员工,就是靠压迫环境。此外,东莞的污染之所有难以治理,还有一个原因是许多企业即使努力治污,排放出来的污染物也是自然界难以承受。

现在中国有一批人,在烘托一个很不光彩的论调:大力夸大农村污染。是的,农村是在乱扔垃圾,农村是在污水横流,农村是在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然而,农村由于相对来说“生态量大于人口量”,因此,家家户户分散产生的污染物,许多能够就地消纳;农业和农村的“污染物”,只要互相不串联在一起,一般很少构成大的生态伤害。而城市和工厂,至今仍旧是自然界,仍旧是农村的主要污染来源;农村仍旧是污染的主要受害者,而不是施害方。

在“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候,许多人能想到的,就是“猪―沼―鱼―果”这样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农民家里养几猪,既是“钱袋子”,又是能把许多人类废弃物、边角料“过腹还田”的有机肥料制造机;猪是许多人的肉食来源,猪粪尿是农村最可持续的新型能源沼气的原料。别说利用高新技术来利用猪排放的各种污染物了,就是最传统的制沼气加沤有机肥的办法,也足以把猪所产生的“化学需氧量”给利用和消纳殆尽,这种“全身都是宝”的中国人最喜爱的家畜,怎么成为东莞人治理污染的核心目标?

对于农民来说,最理想的致富方式是就地致富。养鸡能解决家里的油盐钱,养猪能解决孩子们的学费;农民只有多养猪和鸡,才可能把庭院经济办得很红火,才可能获得足够的现金收入以“就地致富“。我最近天天对人胡扯说,假如我到一个贫困县当县长,我一定发动全县人一块养猪和养鸡;当然,所有的猪和鸡都是散养,都是养自然鸡、生态猪;然后再吸引全世界的人到我所在的县里吃“杀猪菜”,喝“笨鸡汤”。在中国缺少生态食品、有机食品、放心食品、安全食品的时代,这样的养殖方式一定会培养出贫困县的“比较优势”,进而带动交通业、旅游业、服务业、休闲业、养生业的发展,让良好生态从此成为优势竞争力。

有人说,东莞的养猪方式可不是散养,而是工业化养殖。因此,其“污染物”的消纳一直让人头疼。因此,只有不许养猪,才可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这种说法的荒唐性就更不值得一驳了,东莞给出的工业治污对策,是把同类型小企业集中到工业园区,然后再集中治污。既然那些千奇百怪的工厂,都需要联片治污,为什么已经成了规模的养猪厂,就没有想到用同样的思路解决“排泄物”的问题呢?现在的世界上,分散有分散的好处,集中有集中的优势,猪粪尿这样的东西,分散开了,会被大自然吸收和分解;集中在一起,以工业化的方式对其加以再加工和利用,更是机会无穷。即使某个养猪专业户一时头脑胡涂,看不到“废物”堆上有黄金在闪闪发光,又聪明又伶俐的政府管理人员,只需要及时提醒、适当引诱,完全就可以让其迅速看到市场机会。广东人不是一向以对商机的嗅觉灵敏而自豪吗,怎么在中国最传统的猪面前,一下子丧失了本能?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自然环境被破坏的势头仍旧没有遏止,由于中央政府把环保改良的任务单层层下压给了各地政府,因此,许多地方能想出的办法,就是仓促地出台各种应急性的禁令。然而,理想的环保状态是可持续的状态,是尊重自然也同时尊重人性的状态。保护环境应当促进人与人间的和谐,而人与人间的和谐也应当有助于保护环境。如果环保是通过约束人、禁止人来实现某种目标,总究在气局上还是低了一层。环保是为了让人类和自然界都能同时过上美好生活;环保主义者从来没有禁止人类自由发展的意思,环保主义者只是一直希望探讨一条既能够自由发展,又实现聪明发展、快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能够照顾人类的利益,又能够复壮一度被严重创伤的自然界。因此,我们应当试着探讨一些更宽泛的环保道路,尽量少出台禁令,尽量多出台引导令;尽量少反对,尽量多建议;尽量少仓促,尽量多些从容;尽量少些专制,尽量多些民主。当然,要实现这一点,前提是得把信息公开,前提是得激发公众智慧;前提是得把困难和坦诚地摊开在大众面前,让大家来一起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迷信光靠政府能够保护环境,光靠官员们的“联席会议”能够保护环境。

广东东莞市的这条“禁猪”政策,又一次证实了我的论断:“中国的环保,不存在东部发达区”、“有钱不等于懂环保”;看来,东莞人要想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学费。且不说“原生东莞”及“途经东莞”的自然环境元素――那些阳光、空气、水分、河流、山川、土壤和石头们,那些野生动物和植物们,被东莞这几十年来高强度的污染物排放、高强度的自然压迫造成了多少伤害,光是东莞本地的人,在挣到可怜的一点钱的时候,呼吸的却是污浊的空气,闻到的是污水的臭味,心里跳动的是成天为健康而不安,脑中琢磨的是如此赶紧多多搂钱逃出这片“发达区域”。

想到这里,你只能叹息一声:当东莞人不敢正视最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的时候,也只能拿猪来替罪了。

(作者系光明日报记者、环保作家)

上一篇:贺岁片:年年贺岁,今又贺岁 下一篇:驾照直考动了谁的奶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