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生产力建设

时间:2022-09-28 06:53:19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生产力建设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已经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已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一种生产力。文化生产力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文化生产力的内涵、作用出发,来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更好地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Summary: Along with the rise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Culture has already not only been a kind of consciousness appearance, but also been a kind of productivity.Cultural productivity,as a new productivity,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This thesis sets out from the content, function of cultural productivity, and then inquires into how to develop the cultural productivity better i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关键词:文化生产力 精神生产力 作用

Keyword: Cultural productivity Spirit productivity Function

作者简介:沈丹 女 1986年 浙江海盐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研究生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化生产力”这一概念,确认了文化生产力的重要价值和理论地位。党的十七大更进一步地突出强调了要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一、文化生产力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那里或者是与其同时代的西方经济学家那里我们都没有发现明确的,化生产力的概念,只有关于精神生产力的论述。恩格斯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指明“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①人类社会生产是由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精神生活资料的生产,即精神生产,人自身的生产或人口生产三部分构成的。因此,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按照生产发展的性质社会生产力也相应地划分为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自身的生产力三种类型。

马克思关于“精神生产力”的使用出现于《经济学手稿( 1857 一1858年)》对于货币的论述中:“货币作为发达的生产要素,只能存在于雇佣劳动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说,只能存在于这样的地方,在那里,货币不但决不会使社会形式瓦解,反而是社会形式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一切生产力即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的主动轮。”②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是不可分的。“思想、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往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形而上学等的语言中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③精神生产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和前提的,“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相适应的精神生产,就和与中世纪生产力相适应的精神生产不同。”④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相适应,随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力的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世界形势和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文化生产力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精神生产力的学说。目前在学术界,对于文化生产力的研究不少,但是对于文化生产力的涵义,并没有统一的额界定。目前在学界有两种流行的观点,一种认为文化生产力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精神生产力。另一种观点将文化本身作为一种生产力,认为文化本身是一种商品,是一项产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综合以上两种观点,文化生产力的内涵包括应该包括以下两个层面。

文化生产力的第一层涵义是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一种能力。这一涵义把科技、教育、艺术效果和精神价值等文化要素看作是生产力的内在部分,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而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则成为生产力的重要乃至首要的标志。文化生产力的另一层涵义将文化本身当做一种生产力,是指将通过精神生产力生产的精神和文化产品复制和再生产的能力。文化不仅仅作为物质生产力的渗透要素,而且作为一种产业、一种经济形式而存在。

二、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过去,我们把社会的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的发展,把经济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物质生产力。事实上,社会发展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它还包括文化、政治的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相互交融,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⑤

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社会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⑥ 当今世界,物质生产力水平都已经得到相当程度的发展,要想通过物质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来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已收效甚微。因此文化生产力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文化产业的竞争现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生产力最终成为决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和进步状况的根本因素。。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的生活不断走向自由化和休闲化。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要的前提下,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们对于娱乐活动、文化旅游、影视等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们所能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文化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和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解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供需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能够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推进社会主义文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于无形中腐蚀着人们的思想。金钱关系腐蚀着家庭关系、人际交往关系;市场交换中,惟利是图,为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甚至不惜欺瞒诈骗、制假售价,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

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两面,文化也不例外。文化生产力也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过分注重文化的经济作用,将文化商品化和利益化,导致了人在文化方面的异化。为了得到利益的最大化,大众文化被过分的推崇,导致文化发展的低俗化、平庸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正确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扬长避短,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经济的反映,它为社会经济提供一定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文化的能动作用来发展经济,是文化的重要价值之一。文化中的精神信仰、道德风尚、价值观念等对社会秩序的稳定都有一定的影响。“文化总是以‘神’的身份,秘密地指挥和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形成为现实的人、物、事。或弃旧图新、欣欣向荣,或抱残守缺、丑陋拙劣,或发展迅速、社会安定,或迟滞不前、民心浮动,或功或过、或成或败,皆文化使然”。⑦一旦文化发展观出现了偏差,那么,人民的信仰也相应地变化,社会的你凝聚力合约束力减弱,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受到冲击。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坚持“科教兴国”,在发展过程中牢牢把握文化的内涵,“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⑧将文化的内涵注入到物质生产中,利用先进文化的约束力,减少文化生产过程中市场经济负面的影响。

其次,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属性,文化的约束力和凝聚力都是以道德的形式实现的,属于自发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受知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约束力和凝聚力无法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必须通过制度的保证才能将这种能力最大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紧紧抓住文化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环节,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完善的战略研究,建立和健全文化体制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改革和完善政府的文化职能,将文化体制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向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不断推进文化生产力的规范发展。

第三,重视人的因素,积极培养文化人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⑨人是生产力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要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高素质的人才资源必不可少。因此要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重视知识的力量,加强对于知识的投入,通过教育和科技,不断提高人的科学素养。除了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之外,也要完善的用人和管理体系。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律保护人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最后,要积极发展和创新文化产业,提高整体文化实力。文化产业是文化的主要载体,是文化生产力的表现形式。文化生产力的进步能够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推动文化生产力的提高。过去,我们仅仅把文化当作意识形态,忽略了文化的经济价值。因此,积极发展,尤其是创新自身的文化产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才能更好地繁荣我们的文化,进而提升国家整体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文生.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 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6,(02):122~123.

[2]丹增.文化生产力及其发展问题[J].求是杂志,2007,(9):53~55.

[3]王传真.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J].学习论坛,1998,(03):14、21.

[4]文化生产力: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的丰富与发展[J].学习论坛,2008,(10):5~8.

注释:

①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2页.

② 高哲.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123页.

③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第

④ 高哲.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第123页

⑤ .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8.

⑥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

⑦ 周正刚.论文化矛盾与社会稳定的关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1):45.

⑧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

⑨ .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3.

上一篇:试论现代大学的文化功能 下一篇:浅谈“和合文化”的现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