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 第21期

时间:2022-09-28 05:54:05

北京升级,上海换代,两项重大赛事背靠背举行,两周的时长还真好像是大满贯一般。四大满贯虽已结束,干脆,以后就把这中网和上海大师赛这两项赛事合并看作是一项“中国大满贯”。

当然了,大满贯赛事可不会分拆在两座城市举行,而京沪之间虽没有时差,可文化差异怎样强调都不过份。

就比如,京城人眼界宏大、心思高远,刚刚推出中网时就辅以“第五大满贯”的名号,一时间曾为众人嗔笑。可你还别说,经过数年的努力,男女两项高级别赛事同赛的赛程优势加上仍在扩建中的奥林匹克公园网球中心,今年更因为国庆长假而带来密集人流,身处其中,还真是恍若有了些大满贯赛事的感受。

相比之下,上海人则作风洋派、行事细致,当年就曾将属于巡回赛最低级别的喜力公开赛办成了ATP最佳赛事;举办五届的大师杯赛,也完全符合这座城市的气质――赛事顶级而雅致,是精英球员才有份参与的私人俱乐部。今年,没有费德勒的参赛阵容以及伴随中央球场打开的屋顶而规模显著扩大的赛场,都对上海大师赛的处子秀提出了挑战;与人头攒动的中网比较,长假过后白天时段的旗忠网球中心未免显得有些寥落。好在,最终近12万5千的观众人数虽然不敌罗杰斯杯今年创下的18万观众这一大师赛的单周观众最高记录,但即便放在大师赛家族中,上海作为新成员的这份成绩单也不算难看。

北京和上海这两项赛事之间的关系,目前更多是或明或暗地相互比较和竞争,如果用电视剧的名字来套用,他们绝不是在《牵手》,而甚至是在《暗战》。今年的两项大赛过后,各路媒体又就两地不同的办赛理念、赛事阵容、上座率和票房等各方面进行了一轮比较。当然,其中最专业和详细的版本,还请看本期的本刊。

京沪之间的较劲连ATP的老外也有所觉察,在和ATP官方中文网站的合作过程中,我就曾被不止一次地告知――“在这两项本土赛事中保持完美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如果采写了一篇上海大师赛的筹备情况文章刊发在网站上,那一定要再采写一篇中网方面的相关文章。反之亦然。

事实上,急速发展的中国网球市场,完全能够容纳得下两项接连举行的大赛。从赛程的角度来说,两项赛事虽然是“背靠背”的关系,但希望两项赛事的运作可不能“背靠背”,而应该是“面对面”,用相互合作与取长补短去争取双赢的局面。试想,如果以北京的资源优势和开阔思路,加上上海的灵活、“腔调”与专业精神,那一定可以将已经备受好评的赛事组织工作,再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背靠背,这个词汇确实耐人寻味一希望这里的“靠”是相互依靠、共同发展之意,而不是一方在拿出某些动作之后,另一方只能默默地在心里说一声:“靠……”

上一篇:上海、嘉兴、石家庄、福州、济南五站赛况 下一篇:川谷博保的“网球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