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8 05:34:0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中国地位的日益提高,世界需要了解中国文化。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严重欠缺,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中国文化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各大高校需积极提出改革措施。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文化失语 教学改革 对策研究

一、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上世纪末,曹顺庆先生提出了“失语症”。虽然他是针对中国文艺理论界而提出的,但这一诊断却具有普适性:不仅是中国文论界,还有文学界、文化界及教育界统统都患上了“失语症”。该病症的症状是:在与西方同行交流时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论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内容和用以言说的术语都是西方的。在中国教育界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也愈演愈烈。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作为交际主体却在表达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上存在困难。从丛教授将这一现象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Chinese Culture Aphasia)(从丛,2000)。众所周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特色鲜明,中国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吸引着全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具备天然的文化资源优势。因此,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中国文化失语症”使得众多英语学习者,包括许多英语水平达到中级或高级水平的人,在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时,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

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外语教育工作者提出学习目的语文化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母语文化的教学。下面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

二、中国文化“失语”对策研究

1.教材建设

在教材编写方面,现有英语教材中大多都只涉及目的语文化,很少涉及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纵观我国大学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的课文占的比率太少。单向导入目的语文化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材建设上,要增加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材料,增加具有中国特色的英文词汇,让学生能用地道的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我们可考虑选取中国作家所写的英文名著,如丁往道的《中国文化掠影》;或引入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如赛珍珠的《大地》;教材应开列中国文学与文化参考书目或编写与主教材相配套的中国文学文化教材,作为学生课后阅读之用;有关中国文学文化内容的教材编撰可采用汉英对照,也可采用全英文式。如果考虑到内容的时新性,还可引入优秀的当代中国作品的英文译文片段和反映中国社会内容的英文报刊上的优秀文章。这不仅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帮助其储备文化知识,培养爱国情操,还为颂扬宣传中华文化,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打好基础。

2.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中国文化教学内容应体现哲学、历史、宗教、社会等中国文化内容的综合,体现出中国文化和区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让学生从另一角度来欣赏中国文化,同时可开设中外文化对比课程,强化学习者的对比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在教学体例上体现出由易渐难的层次特点,体现由语言知识到文化应用的系统特色;在教学目的上体现听、说、读、写、译等应用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课程性质上体现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有机结合;在课程设置对象上,应考虑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实际。切实详细设置生动、详实、趣味性与知识性并举的中国文化英语课程,还有待英语教学工作者们不断研究。

3.考试改革

考试对于强化中国文化教学是有利的“助力器”。英语考试可谓伴随着国人的一生,考试门类齐全,每种考试都加深了国人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而面向国人的母语水平考试又有多少?故欲提高中国文化教学,则需要增加中国文化测试的内容和比重,真正体现对中国文化教学重要性的认同。考试改革的方式宜灵活多变:可以采取听、说、读、写、译等方式,可以增加文化常识的考题,也可要求学生写文化方面的小论文。同时还可把目前大学英语考试中的作文试题与文化考试融为一体。另外,让学生写文化方面的论文以作为其课程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也是可行的。

4.教师素质

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独特的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英语语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更需具有相当的双文化或多文化知识。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重点一直是语言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对中国文化知识的传播和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知识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目的语文化了解的同时提高母语文化素养。其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了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的中外文化知识和中外文化评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可运用比较法,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及文化,从而使学习者对两种文化产生直观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有关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介绍,并同母语文化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学生了解两种文化现象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交流意识,让他们在对外交往中积极地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

在英语教学中,如果学了外语就丢了母语,有了外国文化就抛弃母语文化,这个世界仍是隔离的世界,那么学习外语又有什么意义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同样呼唤英语文化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为改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各大高校需积极做出改革措施,实行教材和教学改革,借助考试引导强化,再加上教师从旁指点,学生对中国文化知识的掌握并不难。唯有加强母语文化教学,我国的大学生才能吸收西方的优秀文化,禀承我国的民族文化,并将之发扬光大,从而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1).

[2]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

(作者张媛媛系河北师范大学硕士)

上一篇:汉语中两种特殊句型的翻译 下一篇:高等数学中的初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