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艺术赏析课程对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时间:2022-09-28 04:36:18

试论艺术赏析课程对高职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摘要:艺术创新能力对设计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又与创新思维高低有着重要的联系。《艺术赏析》课程对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的授课方式又影响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

关键词:艺术赏析;创新思维;设计

为了解当前广东省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开设《艺术赏析》课程的现状,探讨《艺术赏析》课程对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找出适合专业特色的赏析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本课题组设置了相关的调查问卷来了解情况。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归纳、总结,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也得出了一些启发。

1 存在的问题

(1)目前在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院校或设计类专业没有开设《艺术赏析》这门课程。

(2)有的艺术院校或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也只是专业课中的一个“摆设”,而没有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对专业学习的帮助不是很大。

(3)有的艺术院校或艺术设计专业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了相适应的赏析课程,比如广告设计专业开设了《广告赏析》这门课程,但因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偏重理论讲授较多,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导致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上这门课程只是为了好拿学分,得不到的学生重视,从而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起到较大的作用。

2 得出的经验和启发

目前,我国设计类专业在培养设计创新思维与西方相比起步较晚。在国内无论是思维意识体系还是具体实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只注重在专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而忽视了艺术修养、审美意识对学生在创新思维方面的启发作用。而在我省高职院校的设计专业里,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创作或设计作品时,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技法,但设计出来的作品审美度不够高,缺乏创意和个性。

那么,应该如何提升学生设计的作品审美层次,使得学生设计的作品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强的个性?当然,这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培养学生。在这里,我们只是探讨一下《艺术赏析》课程对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的影响。

什么是创新思维?所谓创新思维是指“创造性的观点或理论,并且能够指导人的行为,进而能够创造事物形态的心智活动。而创新思维里最重要的两种思维方式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而其中的发散性思维就与我们的艺术赏析课程关系比较紧密了。所谓发散思维,又称求异、辐射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及解决方案,与聚合思维相对。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发散思维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知识面、想象力、迁移能力的高低。发散思维主张进行突破常规、求新求异、寻求多种答案的思考,他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力求发现新事物,充分调动大脑丰富的想象力,对积淀在大脑中的知识、信息和观念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产生出更多、更新的设想和方案。那么,《艺术赏析》课程对培养设计专业学生创新思维有没有起到一定的作用呢?

我们知道《艺术赏析》课程是一门通过对绘画、建筑、雕塑、工艺美术、音乐、舞蹈、戏曲、摄影等门类艺术进行阶段性的赏析课程。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里就明确指出,“欣赏经典艺术作品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而对于设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其中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方面的作用尤其重要。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设计者而言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艺术设计既要体现符合设计原则,又要带有鲜明个性的设计构思和想象。由此可见,艺术赏析课程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起到了一种积极的作用。

但通过上面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艺术赏析》课程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有的院校的设计专业根本就没有开设这门课程;而部分院校的设计专业虽然开设了这门课程,但仅仅只是一个摆设,并没有结合专业的特色来开设适合该专业的赏析内容的课程;做得比较好的部分艺术院校或艺术设计专业虽然根据专业特点来设置了相适应的赏析课程,但由于授课的老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侧重理论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用不是很大。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应该如何做才能让《艺术赏析》课程对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出较大作用呢?我们可以同时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首先,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角度来看,艺术欣赏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应该紧密地与学生的专业特点相联系,要设置符合学生专业特点的艺术赏析类课程。我们知道《艺术赏析》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范围比较广,如果要求每个设计专业开设的《艺术赏析》课程把这些艺术门类的知识都包含进来,一是可能会占用较多的学时,从而减少了其他专业课的学时,影响到学生其他专业能力的学习。二是在有限的课时里学习这么多的艺术门类,学生会学习任务比较重,从而减弱了学习积极性,达不到课程学习所预期的效果。那在设计这门课程时,可以侧重于一个艺术门类的学习,达到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贯通。例如,对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开设一些《经典广告艺术赏析》的课程;而对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们可以开设一些先锋、主流时装的赏析课程。这样开设的课程内容就和具体的专业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大,掌握的专业知识面就会更广一些,设计思维也会得到更大的开拓,专业知识的沉淀慢慢就会加深。那么,当学生在设计作品的时候,就不会感觉脑袋空空的,而是可以学习、借鉴别人的亮点,或者是受到启发,产生新的想法、创意,设计出新颖的作品。

其次,从授课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授课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艺术赏析课程,更多的是教师自己在单一讲解作品,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只是处于一种被听的状态,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如何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是上赏析课程教室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通过长期的艺术赏析课堂教学,积累了以下的一些教学经验供大家探讨。在欣赏经典作品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阶段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2.1 作品赏析前导阶段

教师课前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完成下节课要赏析的一个作品的相关资料收集,如作品的风格、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等的收集。收集方式可通过图书馆、网络、书籍等途径进行。因为学生受到个体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在赏析作品的过程中,赏析的质量会受到限制。因此,让学生有备而来,缩短与欣赏内容的距离,产生欣赏的兴趣,这是教师引导要学生要做的重要的准备工作。

2.2 作品赏析、提问阶段

在欣赏的开始,教师出示欣赏作品后,不要立即讲解,而是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感知,由学生自行完成作品主体识别。然后教师再提出一些可思考性、可讨论性和目的性的明确问题,供学生讨论。这是关键的一步。在提问问题时,一般一个作品只提一个问题,问题要尽量简单概括,要有针对性,便于讨论的展开。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主观感觉,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应当注意的方面。

2.3 自由讨论阶段

学生在对作品初步感受之后,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这一阶段改变了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形式,而是师生共同参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要鼓励学生自由地去做发散思维、创造性的想象。教师应注意减少干涉,尽可能的让各种意见浮出水面,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2.4 归纳总结阶段

经过前一阶段的自由讨论阶段,学生的各种意见已经浮出水面,教师要把自由讨论阶段产生的较有代表性的意见归纳出来,然后再让学生针对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进行针对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往作品赏析的核心方面靠拢。

总而言之,艺术赏析课的教学要脱离教师单一讲授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让学生参与进来,在赏析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给学生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利用多媒体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直观的作品欣赏情境,通过对同一问题的反复研究和评议,达到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联想学习等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庞维国:IX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卢矜.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模式改革初探[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1).

作者简介:徐万清,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上一篇:浅析触觉对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中外电视动画特点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