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探索

时间:2022-09-28 03:36:36

促进儿科护理教学质量探索

一、讲好绪论,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作为首要任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绪论”是课程的第一次课,一节或两节好的绪论课可以直接激发护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因此,“绪论”并不是可有可无、可讲可不讲的。为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绪论”的教学,在“绪论”教学中,认真查阅资料,精心准备教学内容,抓住护生对新课程的好奇心理,结合一些大家的生活经验,生动客观地将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及其与其他护理学科的不同之处展现给护生,激发护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虽然各系统疾病可能在其他护理学科中也有讲到,但《儿科护理学》的有关内容绝不是其他护理学科的重复,小儿绝不是成人等比例的缩影。比如,在讲解儿科特点前,教师提问:“为什么刚出生的新生儿不能和大家一起上桌子上吃饭?大家现在在安静的情况下,有没有心率超过100次/分的,如果一个小孩出现这种情况正常吗?”。通过这样的设疑,引发踊跃讨论,从而激发护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儿科护理学涉及的内容非常繁杂,教师的授课技巧和护生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就更为密切,所以我们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案例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在实际案例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3]。例如,在讲解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时,给出2个问题,“2个月婴儿,血红蛋白100g/L,正常吗?”;“1岁男孩,白细胞10×109,中性粒细胞60%,淋巴细胞40%,正常吗?”。针对这2个问题,教师继续解释:“有些人说正常,有些人说不正常,有些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化验单上有参考值,并且用箭头向上或向下来表示异常情况。但我要告诉大家,化验单上的参考值适用于成人,但对小孩是无效的。那么这两个小孩到底正常吗?”。通过这样的悬念,引导护生积极思考,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师生间的互动。

2.传授方法,指导记忆。儿科护理学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而琐碎,难以记忆。护生经常反映,儿科护理学的知识点记不住,即使用心记住了,很快也就忘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传授一些记忆的方法,引导护生灵活记忆一些知识点。比如,一岁以内小儿接种计划免疫程序可记为“出生乙肝卡介苗,二月脊灰炎正好,三四五月百白破,八月麻疹岁乙脑”。又如,大运动发育记忆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其中的数字均指的是月份。这样护生不仅能够很快记住,并且不易忘记或记错。

3.与日常生活联系。儿科护理学学是一门临床护理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身心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小儿。所以,有些内容与护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果在讲课时能与护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更易引起护生的关注,产生好奇心,极大地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老百姓俗称“感冒”,这个疾病几乎每个人都患过,那么“感冒”时会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大家一般采取什么措施来治疗和护理?在护生简短的发言之后,接着提问,那么小儿患“感冒”时会有哪些临床表现呢,其与成人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为什么?如此,不仅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护生多动脑、积极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课堂习题和小结。课堂习题主要以选择题和填空题为主,用时不长但可以较好地反映护生对本节课的掌握情况,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每讲完一部分或讲完一堂课之后要有总结,帮助护生回顾所讲内容的重难点,理清讲课内容的脉络。

5.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图文并茂的视听感受,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护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量,对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透,同时节约了大量板书和擦黑板的时间。

三、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生在扎实的掌握儿科护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能熟练地进行儿科护理的护理操作。我校护理系是在2006年从老校区搬家到新校区的,这样儿科护理实验没有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的问题也随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为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我们编写了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精选实验内容,并且依托我校为一个综合性大学,学校本身有自己的幼儿园和校医院的优势,安排护生到这些场所进行护理实践。

四、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考试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和考核。为使课程成绩能较全面反映护生的综合素质,护生期末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占总成绩的1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10%;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同时,考试内容应紧扣时代脉搏,顺应现在护理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有助于护生参加执业护士资格考试。比如,在选择题上,减少概念记忆性的A1型题的题量,以注重应用的A2、A3/A4型题为主。在大题方面,增加病例分析题,从而考核护生综合理论结合实际、灵活用于知识的能力。

总之,要提高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抓住儿科护理学的特点,合理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护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作者:李金萍 胡国强 程甦 张迎红 徐晶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医学院护理系

上一篇:儿科护理教学难题探索 下一篇:情商在儿科护理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