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时间:2022-09-28 02:30:0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摘 要: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靠教师讲解。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以此方法为据,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上,渗透人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教育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培养人文素养和弘扬人文精神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人文素养最大最丰富的载体。

那么,在语文学科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这段话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强调指出了培养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一“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基本方法――“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这就是说,语文学科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在语文教学指导学生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之中。

一、关注人生,重视价值取向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良好的道德、高尚的人格。如《生命》一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而后面的内容以飞蛾求生,岩缝中的瓜苗,倾听等几件小事,展示生命的意义。生命短暂,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所以在教学中突出此重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内涵――生命的真谛。在学习《司马迁写史记》、《二泉映月》等课文时,利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反复品读,小组讨论,从最先感知,到最深的感受,体味生命的价值,以此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

课堂学习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下面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初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课文;汇报交流读书收获或感悟;拓展延伸。学习语文课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的三方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激发兴趣、点拨引导、评价鼓励都是对学生渗透人文教育的有利机会。所以,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与熏陶。

三、在课文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

高年段的朗读要求要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对不同的课文,要采用不同朗读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有所感悟;写景的文章,要读出景物的美好;写事的文章,要读中体会如何记事传情;写人的文章,要感悟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使学生能做到理解地读,有体验地读,传情达意地读,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朗读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世界,学生入眼,出口,闻其声,记于心。使文中的人、情、物、景走出课文,学生从多方面感知了教材,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如:我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中,通过指导学生多角度的朗读来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美丽景象,深刻理解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四、以人为本,采取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学中应该深刻认识“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语文中的意义与作用,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如:我在教学《走进信息世界》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调查自家一星期浪费多少水、多少电,全校近视率。活动前制定计划,活动中发扬合作探究精神,活动后展示、交流成果。这是学生在体验过程、体验成功、体验乐趣;感悟真情、感悟真理,感悟文化。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达到了教学目的,体现了人文教育的内涵。使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了思想启迪,感受了审美乐趣,人文精神得以体现。

五、在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写作首先要有内容,习作素材的获得,往往来自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及独特的感受。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的活力;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如:在写作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使学生自己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觉。每次作文,都去寻找学生身边能感悟到的题目内容,然后让学生去观察,体验调查,再去动笔写作。写“美丽的池塘”,写“热闹的集市”。学生通过实践观察与体验写起文章来有话可讲,于是产生了浓厚的写作欲望,提高了写作水平。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富有时代气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既便于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熏陶。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寓数学教学于游戏中 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校园景观+校内基地+校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