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时间:2022-09-28 01:52:07

化学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化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使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新的要求.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用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使学生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化学教师,除自身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及基本功外,还需要懂得教学的艺术,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一、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其表现是学生为教师服务.而现在的课堂教学,教师扮演的是综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

新教材注重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他们比较熟悉的情境素材,促使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欲望与兴趣,使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实验的探究性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能够抛弃原先那种教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教师画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做法.对新教材的实验认真钻研,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的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还可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动手动脑,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新教材实验图多、实验数目多,实验注重了环保意识,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每个概念的出现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新教材有的概念是先让学生感知,再逐步掌握.

例如,在学习元素概念之前,又出现了单质、化合物.许多教师在元素的概念教学之后,再重新系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2.教材中知识阐述简略

课文中的知识阐述简略.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化学式的书写方法等.新教材的部分实验都没贯彻环保观念,并且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性,没有选择性,缺乏针对性.新教材还存在的一个缺点是注重面面俱到,较多地重复教材,重复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不能突出重点、难点和疑点,不能突出规律、方法与应用.

3.不能够利用实验条件进行有效教学

以前因为实验条件差,上好一节化学课很困难,教师只有因陋就简,没有实验室就把实验搬到教室里去做,有的教师就只讲实验,这显然与新课程要求是相违背的.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教学习惯,不利用实验强化教学效果,即便现在具备某些实验条件,也没有跟上实际实验,主要还是用灌输式教学,试卷式训练.

三、如何在化学教学改革中取得实效

1.激发兴趣,培养乐趣

在教学中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活动必定伴随着情感的活动,愉快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锐,思维活跃,印象深刻.教师要营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情感的诱发,使每个知识点都成为学生急于捕捉的猎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保持,使自己的课达到意犹未尽的境地,日积月累,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精讲多练,深入钻研教材

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教学课标,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部分和略讲部分,抓住关键,讲深讲透.精讲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多练”争取时间.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要想尽一切办法,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一些为人处事的经验把教师最阳光的一面无私地奉献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同时,大胆参与课改,研究教法、学法,活跃课堂,认真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教研水平,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上一篇:突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着力推进“三发展” 下一篇:企业劳资与社保管理策略分析